学习贯彻条例 加强党内监督

时间:2022-01-11 04:55:00

导语:学习贯彻条例 加强党内监督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习贯彻条例 加强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这部条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党内监督的原则要求

党内监督的原则要求就是《条例》中第一章总则部分。它贯穿于党内监督的全过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虽然《条例》中没有明文规定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但在字里行间体现了发展党内民主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依纪依法,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相结合等原则要求。

学习党内监督的原则要求,我想要把握一条主线、一项原则和三个要求。即:

(一)把握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就是党内民主和党的团结统一,它是党的生命,贯穿于《条例》的始终。无论是党内民主还是党的团结统一,对于我们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1956年党的八大也把“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写进党章等,这些都是总结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内民主重要性的精辟概括和形象表述。

1、关于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对开展党内监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有助于保证党内监督主体到位。要求任何党员都没有超越党章赋予的特权,党内不允许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存在。另一方面是有助于制约和规范党内监督对象。党内民主作为全体党员有权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制度,就意味着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是在一定的规范中开展党内工作,这种民主的规范是根据全党的意志而制定的,对党内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约束力。因此,无论谁破坏了民主的规范和秩序,谁就是破坏了党内的正常生活。

2、关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党内监督中,不仅要发展党内民主,而且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像我们这样长期执政的大党,如果没有统一意志、统一领导,就将一事无成。尤其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任务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就显的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还必须强调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个大局,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上下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3、如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确实存在着对中央某些决策执行得不够有力,不利于维护中央权威的现象。如:一些地方往往只是从局部的、眼前的、小团体的利益出发来决定自己对中央和上级决策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因此,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还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决不允许把自己管理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搞成不听党的指挥,不受组织约束和群众监督的“领地”;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为此,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关键是维护中央权威。就是要保证中央决定的事情、党组织决定的事情,在没有改变以前,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意见,不允许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团结统一。

(二)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作为执政党要依法治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样,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开展党内监督方面,要在党内法规内活动。因此,《条例》把依纪依法作为开展党内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党章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章第三条又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为每个党员都必须履行的义务。同时第三十四条也将“依法办事”作为党的干部的基本条件之一,从而使遵守宪法和法律成为党的纪律的重要内容,任何违反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的纪律的行为。

1、关于依纪依法对于正确开展党内监督的极端重要性。《条例》之所以贯穿依纪依法的原则,就是因为党纪国法对开展党内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党的纪律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如果没有党的纪律的约束,听任党组织和党员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成了一句空话。第二、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除了要有正确的路线和全党在思想上一致外,还要有严格的纪律。否则,党就形不成一个整体。第三、党的纪律还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先进性的体现,也是保持先进性的条件。只有用严明的纪律教育和约束广大党员,党才能保持其先进性。第四、党的纪律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条件。党的纪律是党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只有严格党的纪律,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2、关于开展党内监督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是要以纪律和法律为准绳,防止和克服党内监督中的随意性。也就是说,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党内监督工作时,必须根据党纪、政纪、党内法规、国家法律进行定性和量纪,确保定性和量纪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二是坚持纪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防止和克服任何特殊化。《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实行“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党员,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功劳大小,都要遵守党的纪律,不准有不受纪律约束或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三是坚持依纪依法,还必须处理好党纪与政纪、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党的纪律和党内法规,是规范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维系党内秩序的行为准则,只对党组织和党员有约束力。政纪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特殊要求,其适用范围仅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委托、聘任的其他行政人员。国家宪法和法律是调整国家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和公民行为的规范,对所有公民都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在党内监督中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党内许多不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却违反了党的纪律。另一种是党员违反了国家法律,必然也违反了党的纪律,因而对违法党员除进行法律惩治外,还必须首先受到党的纪律处分(如住宅开发公司案)。因此,在党内监督中要正确处理好党纪与政纪、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使之正确发挥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多重制约作用,不以党纪代替政纪、国法,也不以政纪、国法代替党纪。

(三)明确三个重要原则要求

1、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贯彻《条例》的重要原则要求。一是《条例》把完善制度与健全机制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把党内监督制度与党内监督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力争取得党内监督的功效。目前开展党内监督,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完善的党内监督制度,使党内监督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条例》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方面是从宏观上明确了党内监督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其中包括党内监督的目的、指导思想、重点对象、主要内容等,并要求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另一方面重申和完善了一些党内监督制度,即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十项制度。二是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党内监督机制是指党内监督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党内监督主要围绕监督谁、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等展开的,因而党内监督的要素主要由这些方面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党内监督的运转状况。《条例》要求机制的“健全”,是针对目前这方面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监督机制疲软,难以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监督机制缺乏协同,各监督主体的职责不明确,缺乏明确的组织协调,以至有时各方都要管,有时又互相推诿都不管;监督功能单一化,即对党内监督活动的开展不重视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上,注意力集中在事后对党员或组织违纪行为的查处上,从而使处罚代替了党内监督;党内监督重点不突出,表现为监督的主体和对象泛化,“党内人人都是监督者,又都是被监督者,其结果容易忽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在如何健全监督机制上,《条例》分别对党内监督机制中的诸项要素做了规范。如:在监督的主体和对象上,《条例》第二章监督职责和第三条做了明确规定;在监督的内容上,《条例》第四条规定了7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在党内监督的实现形式上,把监督制度作为第三章共四十七条,其中监督制度部分占28条;在监督的处置上,规定了监督保障机制,规定了“对违反本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内监督职责、不遵守党内监督制度的,视情节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2、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相结合,是全面理解和贯彻《党内监督条例》的重要原则要求。在党内监督中,无论是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同时既要受到监督制约又要受到保护。一是正确处理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相结合的关系。《条例》把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是因为二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条例》第一条所说的,要“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相结合原则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执行这个原则。其主要是:无论是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都不仅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权益,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权益,既要注意对被监督者的监督制约,同时也要注意对监督者的保护支持(《条例》第十条);既要注意对监督者的监督制约,同时也要注意对被监督者的保护支持(《条例》第十条);还要注意同时对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进行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条例》第第十条第二项)。

3、立足教育,着眼防范是全面理解和贯彻《条例》,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原则要求。《条例》将立足教育、着眼防范作为开展党内监督工作的一项原则,就是把党内监督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他律与自律、强制性与自觉性的统一,也是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的统一。

(1)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是党内监督健康发展的基础。监督与教育是相互区别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对被监督者来说,监督主要是依靠外力来制约其行为,是由党内政治生活的需要来进行的,而不是以个人主观是否愿意来进行的,因而监督具有客观上的强制性。教育是通过党员的党性,依靠其内在的政治觉悟、主动制约自己的行为,其效果是由思想的转变,觉悟的提高,进而促使行动上与党的要求相一致,因而教育主要是激发人主观上的自觉性。那么,思想教育对党内监督主要有哪些作用呢?首先,对党内监督起着基础作用。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而思想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其它各个方面。其次,对党内监督起着补充作用。党内监督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场合、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在监督不到位的时间和空间里,必须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提高政治觉悟来遵守党纪条规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的要求。第三,是在党内监督中起着防范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思想教育着眼于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问题,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总之,思想教育有助于使监督的关口前移,把大量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把思想教育与党内监督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强化党内监督。从时间上划分,党内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从监督的本意来看,应以积极防范为主,在教育和事前工作上下工夫。

对党员个人来说,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的原则,就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对党组织来说,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的原则,就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能真正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党内监督的重要性。

总之,把思想教育与党内监督结合起来,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身免疫力,防止不良倾向的发生;另一方面是提高党内监督意识,正确对待和开展党内监督。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要从立足教育、着眼防范的原则出发。做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理解《党内监督条例》基本精神。

二、为什么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监督重点

《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负责人”。这个规定符合党内监督的规律,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实际,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一)《党内监督条例》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监督重点,充分体现了监督的实质

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根据其意志和愿望对他人的行为加以控制或决定的能力,它以国家政权为背景展开,具有相应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同时,权力是以社会为对象的,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具有社会化的特点。由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执掌着重要的权力,所以,开展党内监督,实质在于通过监督被监督对象的言行,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二)《党内监督条例》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监督重点,有利于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地位高、影响大,其言行的辐射面就越广,对社会影响重大,也对整个党风和社会风气有重大的决定作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形象,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为,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他们的错误言行和腐败行为往往成为所在单位歪风邪气猖獗的导因,会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产生“催化”和助长作用不仅影响党和政府的声誉,造成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而且带来巨大的社会灾难,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反之,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所以,监督好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就容易在全党和人民群众中产生示范作用,整个党内监督工作就容易顺利、健康地开展起来。

(三)《党内监督条例》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监督重点,有利于解决自上而下监督难的主要矛盾

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既是党内监督的对象,又是党内监督的主体,上下级之间和平级之间,都有互相监督的权力和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上级对下级监督相对容易一些、成效明显一些,而下级对上级监督却难以真正开展起来,成效也不明显。《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对于加强下对上的监督,意义是重大的。首先,有利于激发党员的监督意识,增强他们的监督责任感。也可以说是《党内监督条例》为党员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监督撑了腰、壮了胆,打消顾虑,大胆监督。其次,有利于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增强民主观念,提高接受下级监督的自觉性。最后一条是有利于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作保证,把敢于监督和主动自我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结合起来,下对上监督难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四)《党内监督条例》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监督重点,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

当前,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还存在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党内监督作为预防和解决党内问题的重要手段,自然也必须以监督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重点,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不断提高监督水平,进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党内问题。

三、如何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措施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切实履行职责是贯彻《党内监督条例》的重要保证

《党内监督条例》第二章中分别规定了党的委员会、党的委员会委员、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员、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职责或责任、权力,明确了上述六种主体在党内监督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以及各自应履行的职责或责任、权力,使党内监督各种主体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依纪依法按照组织原则和严格程序开展监督工作,强化了监督制约,同时保护了被监督者的合法利益,保护了领导干部敢抓敢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在这里重点讲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员的职责。

1、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根据《党内监督条例》第八条规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党内监督方面履行的职责有:

第一,协助同级党的委员会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督促检查。具体来说,纪委的组织协调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有关党内监督工作的法规政策制定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二是开展党内监督专项工作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三是重要的具体监督事项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四是查办大案要案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五是党委或上级纪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党内监督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纪委履行党内监督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既要注意重要问题及时向党委报告,接受党委的领导,有要防止事无巨细,一概提请党委决定的倾向。

第二,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的监督。我们要努力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监督的有效性,真正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第三,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复杂的案件。纪委这项监督职责非常重要,对于其他监督制度、措施和手段发挥作用,具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第四,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党内监督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依照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现行的纪检机关的体制是双重领导,因此,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党内监督工作情况,提出建议是纪委必须履行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委和上级纪委掌握有关情况,及时作出决策。

第五,受理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行为的检举和党员的控告、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力。

2、党员的监督责任与权利。根据《党内监督条例》第十条规定,党员在党内监督方面责任和权利有五项:一是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二是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或向党组织提出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但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三是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四是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五是参加党组织开展的评议党员领导干部活动,发表意见。党内民主既是党内监督的条件和手段,又是党内监督的目的。加强党内监督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参与和支持,党员监督作用的发挥是党内监督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全体党员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党内监督工作,切实负起党内监督的责任,正确行使党内监督的权力。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把支持党员发挥党内监督作用,作为党内监督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对于压制党内民主,限制和阻挠党员行使监督权力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肃处理。

3、履行职责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内监督条例》第二章“监督职责”规定的内容非常丰富,政策性很强,既有关于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规定,又有监督对象范围、监督措施和渠道等对人对事进行监督方面的规定;既有实体性的规定,也有程序性规定,必须全面理解,才能切实履行职责和责任,正确行使权力。第一,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履行党内监督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的职责。体制、机制方面的规定,体现了党的组织原则,是党内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常抓不懈、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监督职责章主要规定了以下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党委的领导职责。《党内监督条例》第六条规定,……。另一个是纪委作为专门监督机关,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职责。《党内监督条例》第八条规定,……。这些职责起着保证党内监督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作用,更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党委和纪委应当首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第二,要准确把握各种监督主体的监督对象范围。这是全面和正确履行各自监督职责和责任的前提,也是正确行使监督权的基础。监督职责章对六种监督对象范围作了各种不同的规定。如:党的委员会的监督的对象包括:(略,见《条例》第五页第七条一、二款)。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对象是:(略,见《条例》第七页第九条一、二款)。第三,要准确把握各种监督主体的监督措施或监督渠道。如:监督职责章第六条第五款关于“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规定,地方党委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应以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方式进行,不能采取其他形式。这既能使上级党委、纪委及时发现问题,又不损害上级党委、纪委的权威。

(二)科学严密的制度是实现党内监督工作规范化有效的保证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内监督条例》按照党章的要求,专门设置了“监督制度”一章,规定了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要求及处理等十项制度。其目的在于推进党内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证党内监督健康有序、富有成效地开展。这是《党内监督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

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党内监督要有效,监督工作水平要提高,有赖于党内制度建设的加强”。党内监督涉及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对象分布广,监督层次多,只有把原则要求与制度规范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监督的质量和效能。党内监督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对基本行为和重要工作,必须有明确的依据,使党的组织和党员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准确掌握判断是非的标准。比如说,今年区委制定的加强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的若干规定,就是把原则要求与制度规范结合起来,让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坚持自律和他律,加强对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再比如,近几年我们针对危改拆迁工作,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八公开、八不能”,逐步规范了危改拆迁工作程序,加大了监督力度,减少或避免了腐败现象。所以说,党内监督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结合党的建设来开展,决不能游离开来,就监督搞监督;而我们在党的建设中形成的制度和规范化,正是党内监督所要坚持和依靠的,也是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句话,党内监督必须实现制度化,促使被监督的权力和行为在制度的轨道运行,起到预防功能、纠偏功能和惩戒功能的作用。同时,也使党内监督工作规范化得到有效地保证。

(三)区委制定的党内监督六项制度的主要特点及落实。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是总结我们党治党治国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区委按照《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和市委的要求,紧密结合东城区党的建设实际,制定了党内监督六项制度。它是加强我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区各级党的组织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也是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和执行的行为准则。

下面,我逐一介绍六项制度的主要特点:

1、关于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区委《关于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按照党章的原则要求,对切实健全、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的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内容有:

(1)明确了职权范围和权责关系。此《规定》第一条明确了区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规定了“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重大问题必须按照议事规则和相关的程序来决定”的议事范围。还对区委常委会成员提出明确职责要求。

此《规定》第二条规定了区委全委会在区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八项职权;第三条规定了区委常委会在全委会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主持经常性工作,行使八项职权。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区委书记办公会不是一级决策机构,不得决定重大问题。避免了有些单位存在着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常委会代替全委会、全委会形同虚设的现象。书记办公会的作用是:充分发挥其酝酿问题、沟通情况、分析形势、协调推动工作。

(2)落实“十六字原则”,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区委提出了“十六字原则”即: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集体领导,就是在党的领导工作中,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更不允许个人专断。民主集中,就是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很好地结合起来,作出的决策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正确意见,是集体领导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根本保证。个别酝酿,就是党委成员根据掌握的情况,对有关问题及时交换个人意见,为集体讨论问题打下基础,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方法。会议决定,就是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党委会上,与会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根据正确意见形成对重大问题的决议,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程序。认真落实“十六字原则”,可以减少或避免在决定重大问题时,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讨论当形式;名为坚持集体领导,实则逃避责任、回避矛盾;等等。“十六字原则”既有原则和纪律,又有方法和程序,是党委内部工作规则的高度概括,构成了党委科学民主决策的严密机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防止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的有力武器。

(3)完善和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第一,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区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科学合理分工。第二,区委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由成员分工负责抓好落实。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维护区委的团结统一。第四,区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

(4)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保证决策科学、民主。首先,科学确定了议事决策范围。其次,严格履行议事决策程序。即:议题的提出,议题的确定,会议必须符合法定人数,充分讨论议题,重要事项必须进行表决,做好会议记录等六项程序。第三,切实维护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的严肃性。在《规定》中,对违反此规定的行为,加大了责任追究的力度。

作为纪检监察组织,要维护区委《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证其落实;同时,要对《规定》的实施情况给予监督检查。

2、关于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的规定。这项规定是我们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深入。因为,区委在规定中明确了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的范围,规定了区委及基层党组织重要情况通报的内容和方式,规定了区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向上级或下级报告的内容及方式,以及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的时限及要求,并对重要情况应当报告而瞒报、谎报、漏报、缓报的;对下级请示不及时答复、批复或对下级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处置的;干扰和阻挠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的;领导干部不按本规定报告或不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的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应当向党组织报告的重大事项的监督;三是对违反此规定的行为给予追究责任。

3、关于述职述廉的规定。近几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为了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落实责任制,我区采取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其目的一方面是检查、督促领导干部自觉地履行职责,抓好各项反腐倡廉工作;另一方面是加强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区委把述职述廉用制度的形式组织实施,于公,便于监督,利于工作;于己,可明得失,少走弯路。

执行述职述廉规定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规定的内容。此规定的述职的主要内容有五条,述廉的主要内容有六条。这些内容领导干部在述职述廉中必须按照要求进行。二是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规定的程序。第六条规定了六项程序,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打折扣。上述问题也是纪检监察组织监督的重要内容。

4、关于民主生活会的规定。民主生活会每年市委、区委都进行部署,内容主题都比较明确,但在廉洁自律内容上每年都有所不同。当前,民主生活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不能很好地依靠领导班子的自身力量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议准备不充分。有的议题面面俱到,不集中;有的征求意见流于形式,不广泛、不深入;有的甚至不征求群众意见等。二是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批评自己谈感想,批评别人谈希望”,“对自己放礼炮,对他人放哑炮”。三是整改不力、监督不力。查摆出来的问题,整改无安排,措施不具体,落实无人管,民主生活会开了就完了;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也很少检查监督整改的落实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和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1)有针对性地确立主题。区委在《规定》中规定:“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应当按照市委对民主生活会内容的统一要求,结合区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实际和群众的意见,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等确定”。作为基层党组织应结合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实际和群众的意见,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而确定。中纪委、中组部《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中,也对民主生活会的主题的确立,也提出规范的要求。

(2)会前做好充分准备。按照《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要求,应抓好以下环节:一是组织好学习。二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如实进行反馈。三是认真准备发言提纲,深刻进行自我剖析。四是开展谈心,坦诚交流思想。五是“对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3)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重点是要坚持“两个必须”:一是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既坚持原则,又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二是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其次,要出于公心,本着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正确开展批评。第三,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自我剖析。

(4)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整改必须及时,在抓落实上下工夫。“整改措施应当具体,针对性强。领导班子的整改措施应当明确具体责任人。整改措施应当在征求意见的范围内通报,在一定时限内落实”。

各级党组织必须负起监督和检查责任,上级纪律检查机关要通过民主生活会了解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监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防患于未然,保护干部。

5、关于信访处理的规定。信访是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等方式向党和政府反映问题和建议的方式,是党和政府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经。党员领导干部接待来访、处理来信,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鉴于信访的重要性,区委规定:“各级党委、纪委应当实行信访工作报告责任制,主要领导要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并对各类形式的来信来访如何处理、办理时限、办理结果,以及打击报复举报人、信访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等行为如何处理都做了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做好信访工作,我想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认识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既要看到主流,也要看清问题。要树立“四个一”观念,即:把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尺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次,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水平。要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的领导。信访部门要及时调查处理来信来访,提高信访案件结案率和复信率,认真负责地解决党员和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

6、关于谈话和诫勉的规定。坚持同领导干部谈话,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途经,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措施之一。今年上半年,仅区纪委就同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38人次,任职谈话32人次,诫勉谈话33人次。这充分说明了区委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区委制定关于谈话和诫勉的规定,明确了了解谈话、警示谈话和诫勉谈话的职责部门、谈话内容、组织处理等。实行干部谈话制度,应当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1)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要全面地了解干部,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要尊重客观事实,正确评价谈话对象和认定存在的问题;要公正正派,严守秘密。

(2)讲究谈话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谈话方法要因谈话对象的不同而不同;要因事而异,谈话方法要因谈话内容的不同而不同;要因时因地而异,要充分考虑时间和场合,选择谈话的时机,努力创造良好的交谈氛围。

(3)注重谈话实效。要注意发现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握时机及时谈话;在谈话内容上要做到突出重点;要掌握谈话对象的相关情况,增强谈话的针对性;要选择素质条件好、能力强和威信高的谈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