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争做勤政为民表率
时间:2022-01-11 04:53:00
导语: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争做勤政为民表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根据区委、区纪委的要求,今年5-6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求真务实、勤政为民”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和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活动。今天,我围绕这个主题,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就“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争做勤政为民表率”这个问题讲一讲党课。下面我从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科学内涵、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发展计划工作中做到求真务实、勤政为民这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科学理解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内涵
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是我们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需要,是提高执政水平,增强履职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也是对我委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和衡量工作能力、水平的基本标准。要做到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我们首先就得科学的理解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丰富内涵。
(一)如何理解求真务实
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并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那么,到底怎样理解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呢?
1.求真务实的哲学蕴意
求真务实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化的哲学概念,它不仅简洁凝炼、通俗易懂,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很高的概括性。所谓求真务实的“求”,就是探索研究,弄清把握,其对象是“真”。所谓“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事物的规律。“求真”就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它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务”就是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去做,狠抓落实,并且要取得实效。所谓“实”就要真正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加半点水分,不掺丝毫虚假,而且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有实实在在效果的。“务实”就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把认识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
“求真”侧重于揭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使命,体现的是科学性的品格,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着力揭示世界的真相和本质,发现世界的客观规律,特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务实”侧重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使命,体现的是实践性的品格,是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采取实际行动,按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来改造世界,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是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是知与行、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体现和本质要求。从前的哲学只是着力于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致力于认识世界,而且更致力于改造世界。把求真和务实结合起来,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特征。
2.求真务实的现实含义
把求真与务实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今天,如何做到这个结合呢?同志指出了结合的重点,那就是“四求四务”: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四求四务”就是求真务实的主要现实含义。
这“四求四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个主题,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3.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的各项内容都体现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求真务实的出发点,只有在一切活动中都首先从实际出发来看待和处理事情,才能在认识上和工作中做到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思想理论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正确理论的指导作用,也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解放思想是对人们精神状态上的基本要求,人们只有保持活跃开放的思维状态,能够突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才能做到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求真务实的归宿;与时俱进是求真务实的表现和要求,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进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因此,不论在理论工作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党的思想路线是多层次的,具有丰富内容,而在这些内容中又有其核心内容,即求真务实。核心内容虽然只是全部内容的一部分,但却集中地体现着这一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这一思想路线在理论上有严格的语言表述,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又有群众语言上的通俗称呼。一方面,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必须严格遵照党的权威文献中的提法,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完全可以出于简明实用的习惯,把党的思想路线加以简称,比如称为实事求是,或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或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由于“求真务实”是这一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简称为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
4.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党是由众多党员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党的性质和特点,党性的内容和要求,都要落实和体现在每一个党员身上,成为每个党员人格的内容。求真务实作为党的基础理论的一种精神,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具有相当的理论性和历史性,但它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而是在现实中有着具体生动的表现。这种生动表现,最突出的是作为每位党员特别是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体现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从一般意义上说,求真务实作为人对于世界和事业的一种态度和作风,本身并不直接具有某种政治属性。不仅共产党人应该求真务实,就是广大群众,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尽可能地求真务实的问题。但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求真务实是一项郑重的政治要求,是党性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
(二)如何理解勤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具体表现就是勤政为民。所谓勤政为民,简单的说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勤于政务,多为民办事,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勤政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党执政合法性和稳固性的现实基础,是党的宗旨和行动纲领的具体体现,是党从政道德的最高原则。
1.勤政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
勤政为民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实践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意志,即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意志代表了时代精神,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人心向背是以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利益为基础的,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也就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正确的行动指南。是否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把唯物史观确立为党的哲学基础,80多年来,唯物史观始终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代表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勤政为民就成为唯物史观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必然要求。
2.勤政为民是党执政合法性和稳固性的现实基础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人心向背的问题,在政治学研究当中谓之“合法性”。所谓“合法性”,简单说就是指政治权力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它是一个政权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政治体系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大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的问题,深层的合法性危机会导致严重的政治不稳定,而浅层的合法性危机虽然不会带来政治秩序的严重混乱,但也会影响政治体系的实际作为。这种危机如果不能加以消解而逐渐加剧,最终必将导致政治体系的崩溃。这类现象无论是过去还是当前在世界各国都是屡见不鲜的。
如果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那么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能否做到勤政为民就是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因素。坚持勤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心所向,是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执政合法性和稳固性的现实基础。
3.勤政为民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宣告了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使命区别以往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标志,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了“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的行动纲领”这样的主题思想。
同志在1944年9月8日发表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特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坚持勤政为民,是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及其执政目的决定的,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这既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根本意义之所在,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最高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既是一个至高的政治要求,又是一个至善的从政道德要求。是无产阶级从政道德的最高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政道德的最高境界。
4.勤政为民的现实要求
勤政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具体到实际工作,所谓“勤政”就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勤勤恳恳地搞好本职工作,其基本要求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心为民,高效从政,不当“懒官”,不做混日子的公务员。事业是干出来的,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发展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勤奋工作。所谓“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古语说,“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能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存亡。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勤政为民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坚持勤政为民,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作决策、办事情、做工作的依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是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改革发展稳定的宏观问题也好,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好,都应认真听、主动想、及时办,真正把为民落到实处。
二、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和群众观的有机统一,二者既有一定的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求真务实是基础、行为准则,勤政为民是目的、是价值标准
求真务实主要侧重于方法和态度,要求的是“真”和“实”,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必须研究探索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改造世界的时候,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且行为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要说实话、办实事、见实效,而不是玩虚的、空的一套。勤政为民则主要强调的是行为的目的性,要求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民”、“为公”,而不是“为私”。舍去了为民,勤政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求真务实是基础,勤政为民是目的。
求真务实是党员任何时候的基本行为准则,勤政为民则是党执政时的价值标准和目标导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因此,求真务实就成为每个共产党人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执政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都必须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则只是在党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后,在执政时期的一种价值标准和目标导向。在执政之前,尽管怀有“为民”之心,却尚无“勤政”之实,所以也谈不上勤政为民。
(二)求真务实是勤政为民的行为准则,勤政为民是求真务实的根本价值标准
勤政为民就是为民谋利益,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遵循事物的发展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违背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按照个别人的意愿去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所谓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或者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发展,其结果不但达不到为民谋利的目的,反而祸害无穷。因此,求真务实是勤政为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勤政为民。
同样,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也离不开勤政为民这一根本价值标准。要不要求真务实,能不能求真务实,根本上是与每个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动机联系在一起的。常怀爱民为民之心,方能常行求真务实之道。只有抱定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才会千方百计地“求真”,认认真真地研究改革发展的规律;才能诚诚恳恳地“务实”,踏踏实实为民谋利造福。否则,私欲熏心、私字当头,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地位、权力和名利,就不可避免地会哗众取宠,沽名钓誉,弄虚作假,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从而背离求真务实的要求,根本不可能想到、不愿做到求真务实。
(三)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求真”的目的是为了“务实”,“务实”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实践的成功,而实践的成功则是为了最终实现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根本之点。我们“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就是要在半个世纪的长时期中,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小康水平进而过上更为富裕充实、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得到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而最根本的则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实现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我们“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全党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利益观和政绩观,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所有这一切,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为人民谋利益,因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此,求真务实的根本之点,就是“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也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确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立场和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三、在发展计划工作中做到求真务实、勤政为民
计委作为高度综合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担负着研究解决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等重大职责,直接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是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直接关系到全区人民生活条件能否改善和生活水平能否提高。正因为责任重大,作为计委的每一位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呢?
(一)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提高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一要树立责任意识。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尽力履行好职责,立志做大事,不当“糊涂官”,不做混日子的公务员。具体讲,就是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埋头苦干,精益求精,以出色的政绩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赞誉;就是要对职权范围内的棘手事负责到底,不推诿,不敷衍,不搁置;就是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不退却。
二要树立学习意识。对党员干部来讲,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是做不好本职工作的。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要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WTO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一切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计委的工作人员,还要特别注意学习掌握中央和北京市的有关方针、政策,提高政策的把握和运用能力,保持宏观调控与国家和北京市的步调一致,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要及时学习了解最新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以及最新的分析方法,运用新的方法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的质量和水平。
三要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只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才能保护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对待个人利益上,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要以深厚的感情,坚决克服对群众漠不关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作风。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切实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
四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使各项工作富于创造性。我们要找准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把一般性号召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把战略思考和战术安排结合起来,坚持用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视野和预见性的眼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多谋创新之策、多出创新之举、多做创新之事,努力实现工作思路、工作领域、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有新举措。
(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实践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的科学性
世界观决定发展观和政绩观,发展观和政绩观体现世界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改造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者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通过求实、求真达到务改造世界和人的全面发展之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着眼于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正确的政绩观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人民福利的变化体现执政的绩效。因此,党员干部应当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对社会发展的跟踪分析,搞好投资调度,以信息化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进步。
(三)加强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的有效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发展计划工作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功。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才能得出科学的、有实效的成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也是最具有聪明才智的,很多办法是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出真知。我们搞好党建研究,就要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去,在那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办法,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也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才能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研究水平。坐在办公室里或者是主观臆断,不可能取得好的研究效果。
当前,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妥善处理风貌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应对经济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综合开发、整合利用各类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东城区的发展。我们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求这些问题的“真”,才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从而务东城的发展之“实”。我们也只有勤于和善于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这样的政务,才能真正加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实现“为民”的目标。
(四)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实现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工作路线,也是实现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否及时反映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也是求真务实的主体。坚持从群众中来,才能汲取群众的经验,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切合实际,符合规律,富于现实性;坚持到群众中去,才能发挥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作用,使之落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杜绝形形色色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不良风气,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具体到我们的工作,比如在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以及做出一些重大决策时,我们必须首先充分听取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并且及时根据企业和群众的呼声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修订和调整已有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和决策用以引导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
(五)建立健全制度,为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提供体制保证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实践取得的一个重要认识。解决各种问题都应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倡导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勤政为民也应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一种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自动地朝着求真务实的方向和勤政为民的目标去努力。通过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使其言行受到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真正在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的轨道上运行。近年来,我们在制度建设上做了很大努力,逐步形成了计委的制度体系,但还需要继续健全和完善。
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指导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断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四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坚持集体领导,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不断提高全党和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要在坚持“三重一大”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执行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六是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公开办事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行全程办事制,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以上是我个人对求真务实和勤政为民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谢谢大家!
- 上一篇: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