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案件多发的几点启示

时间:2022-01-10 05:20:00

导语:当前经济案件多发的几点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经济案件多发的几点启示

当前经济案件多发几点启示

当前在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产权置换过程中极易产生腐败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一些企业经营者滥用手中权力,侵吞国家和集体资产,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最近,我们对市财贸系统近几年查办的40起经济案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必须加强对经营部门监管,解决企业“灯下黑”问题

通过查办案,我们发现监督不力是导致权力失控,国企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其中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当前经济案件高发群体。近三年来,我市财贸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54起,其中企业经济案件40起,涉及经营部门主要人员就有27人,占违法违纪经营人员的67%。如某厂经营处集体贪污受贿,私分公款,处长、副处长都受到刑事和党政纪处理。某批发分公司经理、副经理和会计挪用公款违规为个人、配偶、子女和亲友开办与自己所经营业务相同的公司,受到刑事处罚;一分公司几名主管把大量国有资产转入个人名下,损公肥私,中饱私囊。某集团公司批发部主任把几十万元应收帐款收回私自留用,吃喝玩乐,包“二奶”,挥霍一空,受到法律的严惩。纵观上述案件中经营管理人员违法违纪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这些经营部门主管都是企业经营者身边的“红人”、“能人”,掌管着一方经济、业务大权,在经营上有一套,是骨干,一些企业领导怕对他们管严了会影响经营活动,继而影响到全年利润指标的完成,因此虽然也知道一些部门的作法不妥,内部管理混乱,但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小过无大碍,不愿管。二是企业的主要领导与这些企业经营部门业务骨干接触多,关系密切,加之这些经营人员人际关系广,“手头”也灵活,有的还与企业领导称兄道弟,有少数领导怕对他们管严了,影响关系,连累自己,不敢管。三是一些企业领导工作路数不清,单位没有规章,制度不全,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想到哪打到哪,下面在想什么、干什么,有多少钱、多少物,一笔糊涂帐,不会管。从而使企业领导者自觉不自觉地纵容放松了对企业经营部门的监督管理,一些人的违法违纪虽然就在眼皮底下,但就是没有人去监督,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充耳不闻,一叶障目,监督管理软弱,形成了严重的“灯下黑”现象。

为此,我们认为企业经营部门和新办经济实体,是当前经济监管的重点。首先,必须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用人制度的监督制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适时轮岗换岗,坚持任人唯贤,严禁任人唯亲,要真正启用思想素质好、工作作风扎实、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的同志,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其次,必须严格对企业经营人员的监督管理。这些重要岗位上的人员长期处在各种利益的交织点上,手中又直接掌管着人财物大权,如果失去了监督教育,其思想极易产生蜕变,长此下去,就会变得骄横拔扈,目中无人,对他们的监督管理更加困难。所以,对经营部门人员既要大胆使用,更要加强法纪教育,经常监督,严格管理,对其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要经常敲打过问,不要等问题成堆后,才去查处。因此,各级企业主要领导必须严格认真地加强对企业经营部门和新建经营实体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二、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解决“窝案”多发问题

分析这两年我们查处的40起经济案件,其中有13人仅分布在三个单位。如:某集团公司经营部3人从经理到会计全部受到处理;某厂经营处从干部到职工6人受到党政纪处理,或刑事处罚;某批发公司今年以来就有4名经营部门主要干部被判重刑。这些单位群体违法违纪案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财务管理都比较混乱,帐务不清,财物不明,收无凭、付无据;有的烧帐毁帐逃避处罚;有的私分截留公款;有的把大量国有资产据为已有。加之这些业务部门的主官自身带头违法违纪,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有章不循,结果使问题越集越多,最后成为“窝案”。

我们感到一些单位财务管理混乱,问题长年得不到解决,最终形成“窝案”,直接破坏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既给企业造成损失,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分析经济活动中哪些环节上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查找制度上的不足与漏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着眼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其次必须树立起监管就是服务的理念,因为监管可以促效益,监管可以保证经营成果的安全性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领导要大胆支持和指导监管部门的工作,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方便,自觉理顺企业财务关系,健全监管机制。

三、必须规范权力运作程序,解决“一支笔”失控问题

通过办案我们发现,职务犯罪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大额度资金监管上,有的单位领导“一支笔”说了算,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办事,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如:某公司一名总经理私自把公司几百万元借给外地的一家私营公司,结果被对方侵吞,血本无归,使本来已很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一商场总经理私自为个体担保巨额贷款,造成巨额资金流失,使企业经营运转困难。某大商店一名主管财务副总擅自用单位的巨额资金违规放贷,搞体外循环,结果鸡飞蛋打,单位蒙受了损失,个人也被判了刑。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领导个人说了算,盲目决策,“一支笔”违规操作造成的。首先是企业主要领导滥用权力,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事项,不能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事,应该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的事,却个人说了算,搞“家长制”,“一支笔”可以随意决定企业的巨额资金支出。其次是有的职能部门领导看主要领导眼色行事,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把关不严,知情不报,结果使得一些领导在工作决策上独断专行,违法违纪得逞。如:有的企业经营者把几百万资金借给别人,党委书记都不知道。财务科长虽然知道,但事后不报告。结果东窗事发,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损失,老总和财务人员都受到处理。

我们认为企业巨额资金失控,主要是因为对笔”的监管失控。“一支笔”的权力过于集中,一旦其违法违纪,就可能给企业造成巨额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面对当前“一支笔”难监督,监管部门又受制于被监管者的现状,各级必须研究对策,从制度上对“一支笔”的权力给予制约。首先,必须严格办事程序。因为不按程序办事再好的规定制度都只能是一纸空文,落不到实处。所以,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必须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对企业运作程序的合法性进行监管,只要企业运作程序合法了,很多问题就可以避免,就可以做到事前防范。监管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对企业权力运作的轨迹上,改变过去监督靠举报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权力运作过程中去,加大对不按程序办事追究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其次,对“一支笔”要适度分权。“一支笔”的产生,对克服过去责权不分的现状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化,“一支笔”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一个人的权力过于集中,往往重大决策缺乏监督,容易拍脑袋办事,一旦拍错了脑袋整个企业的发展就功亏一篑,后果不堪设想,有时造成的损失事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个人虽然受到处罚,但好端端的一个企业已不复存在,成百上千人的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因此,必须对“一支笔”的权力进行适度分权,来保障权力行使的合法性、科学性。如:对企业大额资金的投向可以试行总经理、董事长、财务总监联签制;重大投资决策必须集体研究,总经理、董事长共同签署生效制;重大人事变更必须经党委集体研究,总经理、董事长共同把关制。从而,使权力运作有必要的监督制度来规范,有必要的工作程序作保证,从而确保企业重大决策事项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制约,防止重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