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1-09 03:43:00

导语:关于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对当前企廉工作的基本分析

中纪委五次全会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提出廉洁自律“四条八不准”规定以来,企廉工作有了明显好转。企业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廉洁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较以往落实;各项制度规定日臻完善;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被揭露,一批又一批腐败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但是也应该看到,有部分企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不高,经不起新的历史性变革的考验,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方向,滥用权力,渎职失职,恶性经营,以权谋私,弄虚作假、挥霍浪费,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企业消极腐败现象表现种种,主要有:选用干部任人唯亲,盲目决策独断专行,采购供应回扣成风,虚报浮夸骗利骗名,基建工程高估冒算,投保返还中饱私囊,非法截留滥发私分,虚假合资偷税受贿,擅炒期货损失惨重,管理松弛财务失真,挪用公款体外循环,违规改制侵吞资产,腐化堕落赌博,灰色收入无人问津等等,这些消极腐败现象还在滋生蔓延,形势相当严峻。

二、制约企廉工作的主要因素

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不足,问题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因素有两类。一类是社会因素,外界诱惑因素增多,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督制约乏力;另一类是干部自身因素,放松学习,贪图享乐,不注重思想改造,私欲膨胀,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到过去,也制约着今后,对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一直起着较大的负面作用。

1、社会变革的复杂多变性与企业领导干部素质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企业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经济大潮的涌动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无疑给加快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机遇,但同时也使人们求利观念和“寻租”行为张扬。物质利益的趋动,加之教育的欠缺,致使一部分社会成员是非观念颠倒,价值观念模糊,甚至有少数人沉迷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时尚”难以自拔。凡有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往往伴随着某种腐败现象的滋生。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少数人利欲熏心,投机心理放纵,急待先富起来;执行价格的双轨制,出现了倒卖批文,官倒横行,一些人不择手段获取廉价利益;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又出现了假合资,真勾结,转移资产,从中渔利;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一些企业经营者又在资产评估、转让、重组中利用职权大做手脚,侵吞国家和集体资产。对于反腐败斗争,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往往把经济建设与廉政建设对立起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企廉工作对立起来,出现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廖论。一是“妨碍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难以避免,纠风整纪搞多了,谁还敢抓经济建设。二是“有功论”。认为腐败是开展经济交往的润滑剂,是消除计划经济约束的催化剂。三是“自然论”。认为腐败的根源是生产力不发达,只要经济上去了,腐败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四是“攀比论。”认为消极腐败现象是大气候决定的,别人搞,自己不搞,就要吃大亏。这些错误的观点,阻碍着企业反腐败的深入开展,侵蚀着少数领导干部的心灵,使一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忘记了党的宗旨,违背了党的原则和纪律,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成为企业的“耗子”“蛀虫”,沦落为腐败分子。

2、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性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独立性,为权力腐败提供了较多的实现机会。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但还不健全,尚难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每一项法律法规制度的提出和落实不可能一步到位,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加以完善的过程;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改革目标到位,受制于多种因素,从探索试点到推广应用,要经历多少次碰撞斗争和试验;再加上我们长期以来以“人治”为主导的惯性作用,这就为权力腐败留下了体制上、管理上、惩处上的漏洞和缝隙。另一方面,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行“能人治厂”,“厂长组阁”,实行承包经营,“黑箱操作”,这为企业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的行使用人自主权,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随意解雇职工;有的利用经营自主权,盲目决策,由厂长个人说了算;实行承包经营,只包盈不包亏,出现了“穷庙富方丈”;有的办暗厂,参暗股,由配偶、子女承包下属企业,承担企业采购供应,把国有企业的“肥水”流人“私田”。对于这些广大职工反映强烈,恨之又恨的腐败行为却往往由于法规滞后,惩处不力,少数腐败分子“腐而不败”。3、政府放权和监督不同步,企业自主与制约相脱节,使企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甚至纠而复生。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放松企业自主经营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效地监督工作未跟上,监督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没建立,监事会形同虚设;有些企业领导干部党政一肩挑,把决策权与执行权集于一身,系企业安危于一人,权力失去了制约。众所周知,腐败离不开权力。一旦权力被滥用或与私欲结盟,消极腐败就必然滋生蔓延。大量事实表明,以权谋私是腐败的本质和核心内容,一切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严重问题,都可以找到权钱交易的印记。当前对腐败现象遏制不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权力监督制约乏力。一是政府放权给企业后,企业权力却集中于“一把手”,班子其他成员未按分工授其权,对权力难以有效制衡;二是政企分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和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未及时跟上,出现了空档;三是企业党的工作弱化,思想教育放松,党内监督、道德监督松弛,舆论监督又阻力很大;四是企业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给心术不正的企业领导干部,故意制造混乱,混水摸鱼,提供了方便;五是执法不严,以情代法,以权压法,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长期亏损,帐外资金和“小金库”屡禁不止。这种对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和制约的多边交织的群体行为,已成为企业反腐倡廉的严重制约因素。

三、加强企廉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重大决定,其中有十多处提及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监督的问题。这是我们做好企廉工作的方向和依据。

1、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作用。《决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目前改制企业有的并不规范,监事会的职能难以发挥。为此,必须实行规范的公司改革。首先要规范人事安排,改变一肩挑的做法,执行董事长、总经理分设的原则,把决策层与执行层分离,以便分清职责有效监督;其次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细则和操作程序,以便协调运转,有效制衡;三是要健全纪检、监察、审计、法律顾问四合一的监事会办事机构,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法律监督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监督体系。四是要加强监事会成员及办事机构人员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培养和造就一批恪尽职守,秉公执纪,精通业务,能真正履行监事会职能的人才队伍。

2、把加强管理和反腐倡廉结合起来,全面推行企务公开。强化企业管理,是企业工作的永恒主题。《决定》要求“尽快改变相当一部分企业决策随意,制度不严,纪律松弛,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要把加强管理和反腐倡廉结合起来,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督,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做假帐,违反财经纪律,营私舞弊,挥霍浪费等行为。”这确实切中了要害,点到了企业管理之时弊。许多单位的实践证明,企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实施全方位监督的有效形式。企务公开的整个过程,公开是全局,群众是基础,监督是核心,领导是关键。企业应把握实质,因厂制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就公开的内容而言,其重点:一是重大决策,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企业改革、改制和资产重组等方面,我们去年进行了期货炒作调查整顿,今年以对长期投资进行审计清理,都是针对决策不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而为的。二是涉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人事制度、收入分配、住房改革、业务费开支、资金使用等等,根据我们的情况,拟首先抓好采购招标,业务费公开和落实市政府80#文件的民主监督,三是干部廉洁自律方面,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他们的一兴一动都是一种示范。他们言行一致,风正行端,企业反腐倡廉才会有效,各项制度才能落实。在适当场合公开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接受群众公开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3、对经营管理者激励和制约同步,建立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使其获得与责任和贡献相符合的报酬,同时要规范经营管理者的报酬,增加透明度,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这是《决定》提出的重大方针和原则。激励必须与考核制约同步,不能只讲报酬,不讲奉献,只讲增加收入,不讲贡献与责任。激励要到位,考核要严格,既要采取年薪制、期股奖励等形式,有效地激励经营管理者,使其劳有所得,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克服那种由于收入与贡献不平衡而导致公开拿不到,就偷着干的现象发生,又要严格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与责任,加大审计力度和财务监督,全面考评其各项指标完成的业绩和尽职情况,用真实的贡献核实其应得的报酬。这几年我们对实行年薪制的企业,坚持先审计后兑现,不审计不兑现的做法,反映良好。对那些由于违法违规等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不仅要扣其所得,还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只有这样,经营管理者才能拿得安稳,群众才能服气,企业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4、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治标以解决已经发生的腐败现象为切人点,治本则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着眼点。治标与治本的内容很多,就目前企业现状分析,我们认为应注重抓好以下几点:在治标方面,首先要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当前企业发案中最高的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工反映特别强烈的是在人员分流、购建住房、帮助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问题上以权整人、以权谋私。危害最烈的是玩弄职守,失职渎职,盲目决策,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濒临破产。查办案件最大干扰是说情风。应当把握特点,秉公执法,严肃惩处,依法追究说情者责任。治标的另一项任务,就是抓好中央关于制止奢侈浪费八项规定的落实,重点放在清理整顿住房和通讯工具、为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提供优惠和用公款吃喝,编织个人关系网等问题上。在治本方面,除抓好思想教育、加强班子建设和强化监督外,应在制度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下功夫。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如何运用权力,对待金钱和物质享受等问题上容易发生思想变质的现实,加强研究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建立一个步步设防的监督制约机制,使企业领导干部“不想以权谋私,不能以权谋私,不敢以权谋私。”只有这样,才能把企廉工作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