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新动向探析

时间:2022-01-09 03:39:00

导语: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新动向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新动向探析

近两年来,各地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加快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使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发案率有所下降,有力地推动了反腐败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少数地方和单位在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和实行招投标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问题又以新的形式出现,这一动向必须引起重视。

一、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新形式

当前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场外运作,徇私舞弊。有的市或县少数建设单位不愿进有形建筑市场,私下与施工企业商定工程造价;有的建设单位钻50或30万元以上工程须实行招投标规定的空子,将一项较大的工程项目肢解为几个小的项目,每项不超过50或30万元,以避开市场;不少建设单位工程项目中的主体工程虽进入了市场,但其地平、下水道基础设施、水电安装、内部装饰等附属工程没有进入市场实行招投标。这些建设单位搞场外运作,为的是逃避监管,从中收受贿赂。

(二)暗中串通,轮流投标。几家施工企业暗中约定,轮流投标、陪标,每次由一家按规则编标,其余各家则不按规则编标,并由中标家付给陪标家“服务费”,以至于开标时出现只有一家标书与标底相近,得以中标。

(三)泄漏标底,虚假招标。有的地方招标办负责人、编制标底者,或受人指使、或得他人贿赂,暗中将标底信息传递给某施工企业,使其编制的标书与标底基本一致,有的甚至只相差一千元,得标者非他莫属。

(四)丧失原则,定向评标。有的地方招投标办部分评委得人好处,丧失原则,代人说话。对那些业绩显著、信誉良好的投标单位打低分,而对某既无业绩、又有劣迹的单位打高分,实行定向评标,确定中标者,将工程项目给有关系的施工企业承建。

(五)明订合同,暗搞协议。·有的地方一项建设工程招投标结束后,甲乙方双方订“明”的合同,搞“暗”的协议。“明”的合同提交管理部门登记,其合同价等于中标价,符合要求,以取得合法地位;“暗”的协议私下议定的标价则高于中标价,签有回扣、好处等私下约定的内容,并按锦蘸揭淄曲博Vl\999“暗”的协议标价结算工程,兑现回扣好处等。

(六)层层转包,从中牟利。有的地方资质高的施工企业“亮相”参加投标,中标后再将工程给资质低一级的挂靠施工企业承包,然后再由其转包给再低一级的施工企业,最后由包工头带领工程队队伍进现场施工。层层转包的结果,必然层层加收管理费、好处费,费用转化为“工程成本”,最后不得不偷工减料。群众称之为“一级企业中标,二级企业进场,三级企业管理,包工头带人干活。”这种层层盘剥,肥了少数人,坑了国家工程。

二、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从以上新情况可以看出,有形建筑市场建立后,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有了新特点:

(一)腐败现象的多发部位发生了变化,招投标违规行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近几年各地市、县有形建筑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招投标率的提高,市50万元以上、县3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多数都进入了有形建筑市场,实行了招投标,建设单位私下发包,接受施工方贿赂案件逐步下降,而有形建设市场招投标中各种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据调查,招投标中轮流陪标、泄漏标底、定向评标等违规行为在一些市和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这表明,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多发部位已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搞承发包,转移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发包工作上来,招投标中违规行为已成为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

(二)贿赂腐蚀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组织招投标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实权者成为主攻的目标。实行招投标制度后,原建设单位发包方的大部分权力转移到组织招标的管理部门手中,这一部门的领导干部和操作者成为承包方的主攻目标。有些地方发生了招投标负责人或编制标底者,收受他人贿赂,暗中透露标底信息的问题,使得某个施工企业所制标书的投标价与标底几乎一样,而其他施工企业的投标价却与标底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地方评委对成绩显著、信誉良好的投标单位打低分,而对既无业绩又有劣迹的有关系投标单位打高分,从中收受贿赂。

(三)权钱交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招投标弄虚作假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在过去工程建设中利用职权,收受贿赂主要发生在建设单位发包、材料设备采购等几个主要环节上,表现为送、收好处费、“回扣”等。实行招投标后,这方面的问题有所减少,但招投标中滥用职权,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接受贿赂却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如前所述少数地方招投标中存在的泄漏标底,搞虚假招标,违反评分标准,定向评标,将工程项目给有关系的施工企业承建,从中收受贿赂等。

三、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成因

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之所以仍在一定范围滋长蔓延,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

(一)思想认识上的误导,使得采用非法手段谋取高利的欲望膨胀。一些施工企业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部党性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金钱经济、自由经济,讲求的是经济效益,通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搞市场经济只要能捞钱,什么规矩都可以不要,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的现象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为揽到工程,获取高额利润,不惜血本,千方百计贿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干部,以租用其手中的发包权力;而这些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部为得到高额贿赂,又利用职权,违规操作,搞虚假招投标,使行贿企业得以中标,揽到工程。

(二)规章制度不完善,致使少数违法违规者有机可乘。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使得少数违法违规者在工程承发包上还有缝可钻,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的图谋能够得逞。一是已规定的招投标范围不够明确。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外的基础设施工程、附属工程未纳入招投标范围,招投标履盖面不够大。二是评委评标打分的标准不具体,公平性差,中标单位选择准确度不高。三是未对中标价合同实施的管理规则做出规定,中标价合同在工程实施时难落实。四是缺少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对违规行为处理无章可循,无法处理,使得违规行为禁而不绝,时有发生。

(三)约束措施不健全,导致少数领导干部干预工程建设。由于现有的党纪政纪条例没有对领导干部违反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处分作出统一的规定,因而对领导干部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为缺乏有力的约束措施,使得少数领导干部得以无所顾忌地插手工程建设的发包工作。他们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批条子、打电话、打招呼,向招投标负责人施加“压力”,使其违规操作,或是故意泄漏标底,或是定向评标,让有关系的施工企业中标。这就导致招投标制度难以执行,市场行为难以规范,助长了不正之风。

(四)监督管理乏力,导致建筑市场有法不依、运行无序。有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有形建筑市场招投标工作缺乏监督检查和有序的管理,使得一些招投标办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查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建筑市场有法不依、运行无序的现象。有的县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形建筑市场运作监督工作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想过问;监督的方式单一,仅限于评委开标、评标打分现场察看;办案渠道不宽,坐等信访举报,使腐败现象难以遏制。

四、遏制和防止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对策

根据当前建设领域腐败现象新形式、新特点及其成因的分析,进一步遏制和防止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要毫不松懈地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从以下四方面人手。.

(一)抓好“三讲”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要按照党中央和江总书记关于深人开展“三讲”教育的要求,加强对建设行政管理、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单位党员干部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在内容上要突出“三观”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有关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使其明确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每个党员干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无谋求任何个人利益的权力;明确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是法制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从而使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御高额贿赂的诱惑,做到立党为公,掌权为民,遵章守纪,依法办事。

(二)完善招投标制度,规范有形建筑市场运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工程立项、设计、发包、采购、施工、监理、验收、结算等方面的制度,形成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的制度体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程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规范工程项目发包工作。做到四个明确规定:一是明确规定实行招投标的范围。凡市50万元、县3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基础设施工程、附属工程等,均应纳入有形建筑市场,实行招投标。二是明确规定评委评标的具体打分标准。如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业绩大小所给的分值,包括创国家、省、市优工程的加分值等作出较为合理的规定。三是明确规定中标价合同实施管理办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中标价合同实施进行跟踪管理,做好信息反馈,行为调控,决算审计等。四是明确规定对违反招投标制度行为的处罚办法。如,规定建设单位避开有形建筑市场或肢解工程,搞私下发包的,作为违纪问题处理,对建设单位处予罚款,并没收施工企业的非法所得等。

(三)健全纪律约束性措施,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制约。建议制定有关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工程建承发包的有关党纪政纪的统一规定,明确领导干部违反这些规定的党纪政纪责任及处分规定,以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约束力。目前,有必要对各级领导干部重申和作出以下纪律性规定:不准利用权力,超越招投标管理机构,擅自批准建设单位自行发包工程;不准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写条子、打电话、打招呼,直接或通过亲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指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厂家;不准以任何方式收受回扣、佣金和其他好处。

(四)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特别是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对避开有形建筑市场,搞私下发包的,要进行专门检查;对违反招投标规则,弄虚作假,确定有关系施工企业承接工程的,要及时纠正;对重点工程中标价合同的实施要实行跟踪调查,督促其落到实处等。要严格执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对招投标弄虚作假的,要按处罚办法追究其违规责任;对搞私下承发包、转包等违纪问题,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罚款、没收非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直到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与有关部门配合,认真履行纪律监督的职责,采用普遍检查、随机抽查、通过决算审计等多种方法,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招投标等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要突出重点,在招投标工作中应加大对市场进人、投标价制作、标底保密、评标打分、中标价合同落实、实际施工队伍资质复核等主要环节的监督力度,切实抓好制度、政策法规和纪律约束性措施的落实,防止违规问题的发生,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成风之前。要拓宽办案渠道,通过受理群众举报、走访用户单位、剖析有质量问题工程等多种渠道,揭露和查处私下发包、泄漏标底、定向评标、层层转包,从中收受贿赂等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问题。对查办的典型案例,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以震慑犯罪分子,鼓舞人民群众,进一步推动有形建筑市场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