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水平

时间:2022-12-01 11:58:00

导语: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水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水平

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市要求各级党组织科学分析形势,坚定信心,讲究方法,扎实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

一、理直气壮地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领域的党建工作。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任务。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新《公司法》,对公司中设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进一步给予了法律保障。按照中央要求,地方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的意见、规定,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各地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市在这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成绩:推行了选派党建工作联系员制度,迄今已选派党建工作联系员1894人次,直接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185个。较早着手开展了非公企业主“三争一创”教育活动,引导45名业主主动在自己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并培养发展业主党员27名。以枝江、当阳为试点,组织实施了“创五有、促发展”项目和“红领”培养计划,全面开展了“五好”创建活动。在领导和指导方法上,探索了独立建、联合建、区域建等多种党组织组建方式,建立了分类管理与定期通报制度,形成了抓纲带目、抓点带面、抓大带小、抓城带乡的工作机制。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抓大带小”,形式多样地组建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截止200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345家,目前已有313家建立了党组织,占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90.7%。余下的32家,各地各单位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组建方案,落实了责任人和组建措施,计划在短期内全面完成任务。

二、正视组建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利因素,我们要加以具体分析,从中探索出有利于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

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存在量少、分散、流动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党员数量的“先天不足”,成为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首要因素。从我市的情况看,2006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55657人,是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2.4倍,但党员只有6596名,其比例不足国有企业的1/2。有2410家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党员,占全市非公企业总数的67.6%,有721家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经常达不到3名。调查发现,导致非公企业中党员人数不够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原因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不充分。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来源于农民工和青年学生,招收的新员工中党员比例不足千分之三。二是流动快。在高度开放、灵活的企业用工机制下,非公有制企业员工流动频繁。三是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由于没有建党组织,流入其中的党员不愿亮明或逐渐淡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

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业主的观念、态度是重要因素。当前,虽然绝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持肯定和接纳态度,但也有少数业主不理解不支持。从工作反馈的情况看,这类业主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狭隘型。这类业主以狭隘的利益观为指导,认为企业就是抓生产、搞经营,赚取利润,有没有党组织无所谓。二是戒备型。这类业主主要是对党和党的组织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盲目认为建党组织就是“争权”,对建党组织心存戒备。三是误区型。这类业主对党的认识比较偏激,存在思想误区,不愿建党组织。四是文化差异型。这类业主主要存在于个别外商投资企业中,业主受不同文化背景、政治观念影响,不愿建党组织。

有无高素质的党组织书记人选,是决定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能否真正“建起来、稳得住”的关键因素。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人选上,重点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缺少合适人选。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来源,主要有上级党组织选派、企业内选和向社会公开选聘等三条途径。从我市的情况看,全市432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中,通过上级党组织选派的47名,占10.9%,从企业内部党员中选举产生的340名,占78.7%,由企业向社会选聘的党组织书记33名,占7.6%。2.8%的企业尚没有合适的书记人选。二是业务工作能力普遍不适应。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是“临时受命”,缺乏系统、经常的党务工作培训,工作能力、经验方法普遍难以适应。

三、积极探索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要重视壮大党员队伍。通过党员数量的增加,解决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瓶颈”。在方式途径上,一是双向选择“输”。依托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培训和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党员劳动者,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双向选择,有组织、有计划地向非公有制企业输送一批合格的党员职工。尤其是没有党员或党员人数较少、规模又较大的企业,必须引导企业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来招收党员员工。二是提前介入“培”。企业所在地或主管部门党组织,要通过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或其他方式提前介入,做好培养发展党员工作。以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技术骨干为重点,及时把企业职工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三是亮明身份“转”。结合《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和查验工作,在企业职工中广泛开展“亮身份、转关系”活动,使党员身份公开,为企业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

要强化对企业主的思想引导。对不理解和不热心支持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主,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要理直气壮宣传执政条件下党的主张和政策,公开党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方法,让企业主明白党开展这项工作的态度和决心。对有模糊认识的业主,可通过地方党委领导联系和定期约谈教育制度,帮助企业主提高思想觉悟。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关怀服务机制,在政策范围内及时帮助企业主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真诚服务,以此增进企业主对党组织的认同和支持。

要优化党组织书记选育机制。严格按照标准,多渠道选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根据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不同状况,在企业未建或初建党组织阶段,党的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党组织书记宜以上级党组织选派为主。企业党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书记宜以内选方式产生为主。积极倡导市场化选配机制,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序列,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同时,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健全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党建工作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要认真落实组建工作责任制。对纳入组建对象的非公有制企业,要明确组建时限,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工作中,要注重整合各方面资源,健全完善分工、协同组建机制,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也可结合实际,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人力财力,开展集中组建活动,推动组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