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 打基础 促发展
时间:2022-11-30 05:19:00
导语:抓基层 打基础 促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
●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千头万绪,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础,而社区建设就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深圳市福田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社区建设,营造健康环境,创立温馨家园,加强社区党建,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稳定和谐及经济社会发展。
●抓基层、打基础,加强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福田区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毗邻香港,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较早较快,78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基本开发完毕,2005年全区GDP超过1000亿元。全区人口176万,其中户籍人口仅为47万。“十五”期间,福田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创建国家级文明社区示范点2个、省级文明社区5个,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等称号。良好的社区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知名企业入驻福田,至2005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5家落户福田,占全市的一半。
建设文明社区营造健康环境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面对土地空间和能源资源有限等不利因素,福田区积极实施“大环境”战略,开展“环境建设年”和“社区建设年”活动,着力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城区安全管理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
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实施“净、畅、宁”工程,开展“梳理行动”,对辖区内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清理,对各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中的城中村和旧工业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共投入资金近20亿元,用于社区政务大厅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及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健全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社区办、社区服务群众享,让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解决在社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卡卡•海尔先生参观益田村社区后题词:“这里很美,很高兴看到社区在环保方面为现在和下一代作出的贡献。”
深化“四进社区”工程。不断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工程,努力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文明和谐社区从学习开始”在福田已经形成共识。通过开展书香进社区、书香进家庭系列活动,营造了“英语火、书香浓、文化热”的氛围。打造“一公里文化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益文化服务。“社区艺术节”、“外来工文化节”深受群众喜爱,成为辖区百姓的文化盛会。皇岗社区露天的40平方米彩色大屏幕电视,每天晚上都引来成千的外来暂住人员观看。梅林一村居民自发组织的廉政论坛,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同时,运用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和外来建设者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援助、救助等服务,目前每个社区平均有两名律师挂点服务。推动卫生服务走进社区、走入家庭,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各社区的“社康中心”是正规医疗服务的延伸,由医院统一购药、统一管理,派医生挂点服务。
强化社区安全管理。以创建“平安社区”和“无毒社区”为载体,积极开展“严打”、“禁毒”等专项活动。统一规划建设社区警务室,因地制宜配置警力,实现了“一区二警”或“一区多警”的目标。充分发挥物业保安、居民义务巡逻队、治安情报信息员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警民联防联调、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对出租屋及暂住人口的管理,推行出租屋旅馆化、常住化的“两化”管理模式。近年来,福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有的街道连续多年实现零发案或无大案。
建设和谐社区创立温馨家园
社区具有社会性、区域性和自治性等特征。福田区强化社区“服务、稳定、整合、凝聚、发展”五大功能,不断增强社区的社会性,培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居民在社区中享受到方便的生活服务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深厚的家园意识。同时,根据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采取各种切实措施,努力化解社区的各类矛盾,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满足居民合理需求,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和睦温馨。
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把一批会做群众工作、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调整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来。近两年,全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200多宗,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
开展关爱行动。以弘扬社区新风尚为手段,努力建设“知礼崇德、和睦互助、健康文明、热爱家园”的温馨家园。华富街道开办社区老年人学校,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五老队伍”的作用,开展“关爱下一代”行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夕阳托朝阳、朝阳映夕阳”的美好氛围。
健全救助体系。在健全社区保障服务体系的同时,福田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社会救济与捐赠中心,把社会救助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使扶贫帮困的关爱行动制度化、经常化。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以生活、医疗、助学、住房和法律等专项救助为内容的救助体系。仅2005年,各社区发放社会救济款380多万元,救济困难户380户,临时生活救济80宗,临时助学救济216宗,临时医疗救济43宗,为低保户购买住院保险590人。
树立“大福田人”观念。福田区的各级干部都有一种“大福田人”的观念,无论你来自哪里、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身处福田社区,就能享受到温馨、周到的服务。莲花北社区的这样一组数字耐人寻味:“雷锋班”保安义工队,全部是外来工;有艺术团员、书画社员400人,其中30%是暂住人员;60多名残疾人常年在24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站及残疾人网站读大专班,其中35人是外地户口,并有一支6人的老年义工组常年为他们服务,每年还组织残疾人到市内观光两次。
加强社区党建着力固本强基
福田区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拓展社区党建工作领域,通过加强社区党建带动社区建设,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整合机制,有效地疏导和协调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把广大社区居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起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骨干、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网络已经形成。持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将“口袋党员”找回家,尤其注重在民营企业和农民工中建立党组织。目前,全区92个社区已建有党的总支和支部187个,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或多支部的目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62个;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298个,管理党员3021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257个,管理党员2524人。福田区把社区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小区和每栋楼,如香蜜湖街道竹林社区探索建立了“六有”模式,即党员有联系方式、楼栋有党员召集人、辖区单位党组织互设联络员、小区有党小组、党支部有固定场所、党总支有常务办公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原来存在的党员集中召集难、党建工作贯彻难、集体活动统一难的问题。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03年5月,莲花街道党工委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党员志愿者队伍。景田北小区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待建地成了蚊蝇乱飞、臭气逼人的垃圾堆,在“梳理行动”中,他们发动90多名党员志愿者铲除了杂草淤泥、清扫了卫生死角。目前,福田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已达100多支、3000余人。他们在社区开展治安巡逻、交通协管、法律咨询、帮困扶弱等形式多样的义务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化解矛盾、和睦邻里。在他们的影响下,各种义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全区义工联在册义工达1.5万多人,建义工服务中心8个、义工服务站(队)90多个,初步形成了三级义工网络,并涌现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李泓霖等先进人物。义务服务蓬勃发展,传递了爱心,方便了群众,提升了社区的文明水平。
构筑利益协调平台。通过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和组织架构,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把社区中各类组织的主要党员领导干部吸收到联席会议中来,构筑一个利益沟通协调平台,公平、公正地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共驻共建。华富街道党工委协调辖区有关单位无偿为社区提供文体活动场地共计3.19万平方米,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活动场所68个;还在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中联合驻辖区有关部门,顺利拆除了违章建筑70多处24.5万平方米,稳妥疏散人员4.5万余人。
有益的启示
抓基层,打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保证。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千头万绪,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础。没有良好的基层基础工作,再科学的规划、再正确的决策也难以落实。一般而言,社会利益的冲突总是从基层开始的,在基层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才会向上蔓延。所以,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有助于把社会冲突消解在最小的空间里,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抓基层、打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加强社区建设是抓基层、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成为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基层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承担着大量的社会功能,成为反映社情民意、反映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晴雨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都会在社区生活中体现出来,基层群众的社会需求也主要通过社区工作得到满足。社区日益成为政府工作和社会事务的重心。福田区的经验表明,加强社区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服务保障能力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社区建设的根本是增强其社会性。福田区大力强化社区“服务、稳定、整合、凝聚、发展”五大功能,不断增强社区的社会性,把培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表明,社区建设必须抓住“社会性”这一根本,也就是抓住“人”的问题。不能搞花架子,只注重设施建设,不顾人情冷暖、邻里往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服务,完善功能,并引导居民积极有序地参与社区建设,形成相互关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 上一篇:企业党组织永葆先进性的根本问题
- 下一篇: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建工作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