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时间:2022-11-30 05:18:00
导语: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近些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安徽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整体谋划,创新措施,加大力度,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以健全组织体系为依托,在强化村党组织的功能作用上下功夫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加强薄弱村组织建设。从2001年起,分两批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9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相对贫困、后进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六句话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每批任期3年。省财政拿出5.7亿多元,为每名选派干部配备了4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和1.5万元办公经费,安排了78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目前,选派村配强了“两委”班子,发展党员3.2万多名,实施发展项目1.6万多个,化解村级债务近5亿元。这些村大部分进入所在县乡的先进行列。
依托产业链设置党组织,促进党组织活动围绕农村发展来开展。随着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加之并村后村域规模明显扩大,村党员人数明显增加,迫切要求改进村党组织设置的工作。去年底以来,全省已有7200多个村设置了党总支或党委,依托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农业示范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等设置专业党支部和党小组6000多个,使支部连着产业,促党员各显其能。
理顺村“两委”关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开展了“两推一选”,扩大了村党组织成员选拔工作中的民主。推进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交叉面已达到70%,从组织上保证村“两委”关系的顺畅。同时,制定了《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细化“两委”职责,明确决策程序,形成工作合力。
二、以强化教育管理为手段,在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上下功夫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育思想政治素质强、创业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每年春节前后集中1至2个月时间,在乡村干部中开展一次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已连续开展了3年,分别以“学习十六大精神,巩固学教活动成果”、“完善奔小康思路,加快奔小康步伐”、“学习典型,提高本领,争当先进”为主题,通过学习培训、对照检查和整改提高,不断提高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集中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仅在2005年教育活动中,全省乡村干部走访农户300多万户,为群众办实事19万多件。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方便群众办事。我省在乡镇、村全面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工作,在乡镇设立服务室(厅),在村设点或代办员,群众办事实现了“一室受理,全程代办,无偿服务”。为把好事办实,各地不断拓宽内容,规范程序,落实责任。目前,全省共为群众事项近35万件,办结率达到98%。
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制定了《安徽省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对村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奖惩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免征农业税后,省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近两年先后下拨转移支付资金18亿多元,每年用于村干部补贴达6亿元。全省绝大多数县市按照省里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村干部补贴标准,不少地方以打卡的方式直接发放补贴,保证了村干部待遇的落实。同时,全省不少地方实行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在造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党员队伍上下功夫
实施“双培双带”,发挥党员能人的带动作用。从2002年起,我省在农村党员中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即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手,把非党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我们采取了加强培训、结对帮扶、示范基地带动、专业协会联动、示范户带动、建立“双带”基金等办法,广泛开展争做“双带”型党员活动。4年多来,全省共培训发展能手92万多人次,参加“双带”活动的党员干部34万多人,带动农户116万多户。目前,全省正在实施“百千万”行动计划,力争到2007年培育百个“双培双带”示范乡镇、千个“双带”示范基地、万名“双带”型党员。
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针对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缺抓手、发挥作用缺平台”的实际,逐步在全省农村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各地普遍设置了政策宣传、带头致富、信息传递、科技帮扶、环境保护、纠纷调解、村务监督等10多种岗位,使无职党员有职有责、有位有为。目前,全省已有50多万名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实行流动党员网络管理,开展“双向带动”活动。省里制定了流动党员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成立了1183个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设立了836个流动党员联络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同时,全省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平台,所有市、县、乡实现了微机联网,有的已联网到村。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开展了“双向带动”活动,激励和引导事业有成的党员把家乡更多的劳动力带出去务工,把在外面赚到的资金、学到的技术、联系到的项目带回家乡,创业发展。
四、以创新工作内容为动力,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下功夫
实行联名推荐,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前提下,逐步开展了农村发展党员联名推荐工作。即由党员和群众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和要求,在村民中推荐优秀分子,作为党组织重点教育引导的对象;在申请入党人中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培养考察对象;在入党积极分子中推荐符合条件的人选,作为发展对象,拓宽了党组织视野,扩大了群众参与,激发了年轻同志追求政治进步的热情。近3年来,全省农村共发展党员10万多名,结构明显改善。改进干部选任办法,扩大乡村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开展“两推一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出台了《安徽省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两推一选”暂行办法》,对“两推一选”进行了规范,在全省全面推行。为扩大乡镇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我省开展了“两推两考”试点工作,即在党员推荐初步人选的基础上,由领导干部再次进行推荐,并通过任职资格考试和组织考察确定人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行农村党务公开,提高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全省统一了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时间,规定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党的政策规定、决策情况、选拔干部的条件、党员干部的评议奖惩和发展党员工作等,都要向群众公开,每季度首月15日为全省党务公开日,一般以党务公开栏为主进行公开。实行党务公开,扩大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较好地发挥了党内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要求,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上下功夫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扎实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的一次重大政治机遇,作为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强大动力的一次思想建设来抓。省里组织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明问答》宣传手册,发放到全省120多万名农村党员手中,要求各地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围绕“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党员如何发挥带头作用”进行讨论、开展党性分析、狠抓整改提高,并实行党组织、党员整改承诺制,使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明确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共识,明确了努力方向。
紧扣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精心谋划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年工作规划。省里明确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来谋划,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来推进,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成效来检验。目前,正在按照省委的要求,研究制定《安徽省2006-2010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对未来五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全面谋划。同时,在总结第一、二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将选派第三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不断加强考核,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以“三级联创”活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抓手,着力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全省每年对“三级联创”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评比表彰。省里统一提出考核标准、评分办法和时间安排,把县、乡党委书记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与他们的任用挂起钩来。同时,省里在对考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每年确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薄弱县和重点管理的乡、村,督促有关地方抓好整顿和整改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落实,不断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
- 上一篇:依靠创新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 下一篇:党建社区化:先进性建设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