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中要活力和动力——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

时间:2022-11-30 04:57:00

导语:从创新中要活力和动力——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创新中要活力和动力——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

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徐州市各级党委努力探索总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做法、新经验,积极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充满活力,有效地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多渠道选才聚才强班子。事实证明,配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选准了一个好的带头人,党的方针政策就能在农村贯彻好、落实好,广大农民就能得到实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陈旧的价值取向和做法还在或多或少地干扰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特别是在农村,选人用人的观念还不够开放、视野还不够宽阔、办法还不够灵活,往往存在着诸如“在少数人中选人”、“长官意志取人”、“凭关系用人”、“瘸子里面选将军”等弊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创造性地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贯彻落实好?我们认为,选拔干部应该以“群众公认、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衡量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积极改革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探索了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五种基本方式。一是公推公选。按照公告、报告与资格审查、两轮民主推荐、驻点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演讲答辩和现场民意测验、差额考察、全委会票决、依法任命等程序,实现了推选职位、选人方式、评判主体、决策机制等方面的新突破。在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和指导下,沛县产生了全国第一位通过公推公选的县长候选人,并在全市广泛推广了该做法,丰县通过公推公选产生了35名镇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沛县通过公推公选产生了100名村支书。二是“免职”重选。睢宁县对镇级副职领导干部实行“全体起立、抽掉板凳、重新洗牌、公选择优”,让乡镇原职干部同竞职干部一起公开竞争,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三是“三推一决”。群众“海推”,科级干部集中“公推”,县委全委会“优推”,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四是“两推两考”。对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和文化考试、政治考核的程序选举产生了4000多名村级干部,占村干部总数的30%以上。五是“两推一选”。就是村党组织成员候选人由村全体党员无记名推荐与群众无记名推荐相结合,经上级党委组织考察并研究确定正式候选人以后,交由村党员大会进行选举。以上几种选人用人方式,把扩大民主、群众公认的原则贯穿始终,实施的是阳光工程,看重的是民意、实绩和能力,视野广、失误少、公正度高,不失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好路子。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多领域构建基层组织新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基层单位呈现出新的格局。在农村,乡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协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原来主要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方式,正日益受到挑战,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凝聚不了党员”的现象。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结合徐州实际,着眼于基层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党群共富联合体上,构筑起以党组织为核心、宽领域覆盖的基层组织体系,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是坚持全面覆盖。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办事,在巩固传统党建领域的基础上,对新经济社会组织等新兴党建领域,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目前全市符合条件的1300多家各类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已全部建立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100%。有党员但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我们就采取挂靠社区支部等方式,及时给党员找到“家”,使其能够正常过组织生活。二是实现融合互动。全市农村近500个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党支部,普遍采取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按规定程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实现把党组织领导、政策引导的优势与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的优势相结合,使支部与协会、协会与农户融合互动。铜山县棠张镇9个营销协会分别由8个党支部书记任会长,为提升支部功能和协会作用、实现党建与经济互动共赢探索了路子。三是强化带动能力。全市采取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机关站所联建村、龙头企业衔接基地村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200余个,不仅把广大党员群众引向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轨道,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经济薄弱村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创新管理模式。适应产业链发展,通过设置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支部,把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流通组织、协会机构等串联起来,形成新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关系,做到纵向一管到底、横向覆盖到边。同时,在党组织与村委会、与群团组织、与各类经济组织之间建立交叉任职和联席会议制度,使各类组织成为党同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共同打造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多形式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结合。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我们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活动方式、工作内容上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对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有的甚至连活动都组织不起来,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面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问题、新考验,徐州市各级党组织从凝聚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着眼于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党组织活动载体,使党组织的活力不断增强,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载体建设上,我们力求“三化”:一是灵活化。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突出阶段性工作主题,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努力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以专题活动为主题的多种活动载体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三级联创”总格局中,探索实践了以围绕发展生产力实现富民、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强民、围绕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实现安民的“三民”工程;以“强化先富本领,强化带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双富”活动;以温誓词、亮身份、塑形象、当表率、展风采为主题的“共产党员形象工程”;以谋发展、抓招商、带致富为内容的“推动全民创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较好地把“三级联创”贯穿于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二是品牌化。内求凝聚力,外塑影响力,使活动载体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一面旗帜。比如我市持续开展的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扶贫帮困“三级联包”、科技信息“三级联网”的“三级三联”活动;会计、经济契约、土地流转、产品营销、劳务输出“五项服务”,都有力促进了富民强市各项任务的落实,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品牌。特别是去年以来围绕整顿后进贫困村开展的“万人下村搞帮扶”活动,以帮助村里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建好一个领导班子、引进一批致富项目、办好一些为民实事为宗旨,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驻村帮扶干部共帮助各村引进投资20万元以上的生产经营项目1000多个,协调资金7000多万元为群众修桥铺路、改水改厕、扶贫济困,帮助5万多困难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三是联动化。坚持把党建活动载体同各系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有效对接,实现基层组织建设的配套联动,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村青年“创先争优”、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以及农村基层“文明村”、“十星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扩大了党在基层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