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时间:2022-11-30 04:51:00

导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7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据此要求,从寿县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十7大作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振兴。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务求预期效果,并以此为契机,把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党员发展上,把回乡知青、致富能人、复员军人、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作为培养重点,着力改变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现象。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严把“入口”关,不断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探索实行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预审制、支部大会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党员教育上,要把党员的学习培训虚功实做,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比较、有竞争地组织党员学习,使每一个党员都能经常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教育。在党员管理上,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完善党员目标管理、设岗定责、量化考核、规范评议、表彰奖励、权利保障、监督约束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帮扶,体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作为党员不仅有责任感、使命感,也有荣誉感、自豪感。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畅通党员“出口”,把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蜕化变质,经教育无效的不合格党员,及时清除出党的队伍,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

以提高“五种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十六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乡村两级干部虽然职位不高、工作范围有限,也同样需要提高这五种能力。如何提高?关键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动力问题。这是提高乡村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要结合这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使之入脑入心,变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原则,解决好合力问题。这是提高乡村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体制保证。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乡村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要用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规范班子成员的行为,健全党内生活,处理党内矛盾,消除不团结现象,着力营造民主、和谐、整体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三要选准配强村支部书记,解决好战斗力问题。这是提高村党支部执政能力的关键举措。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责任在班长。要通过一选二派的办法,加强村党支部“一把手”建设。选,即通过“两推两考一选”,真正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公道正派、群众拥护、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选拔到村支部书记位置上来。派,即继续从县直和乡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或后进村任职。同时探索制定村干部工资打卡发放和养老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有效办法,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以“三级联创”为主线,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适应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要求,农村党组织建设,一抓后进村整顿,二抓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党建,三抓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四抓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务工党员在加强跟踪管理的同时,一方面在相对集中地区继续筹建临时党组织,对比较分散的党员通过与流入地党组织协商,探索建立“托管”办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以梳理“隐性”党员为突破口,采取引资企业党组织“派建”、私营企业和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党组织“内建”、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外建”三种模式,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适应城镇社会管理和党员分布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进一步完善寿春镇社区管理办法,在正阳关、迎河、安丰等规模较大的农村集镇试行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党组织,服务社区群众。

以具体活动为载体,创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特色。基层组织抓什么,怎样才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必须选好载体,找准抓手,通过连续不断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要坚持不懈地实施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县、乡、村三级干部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同时,也要与能人大户交朋友,经常上门出智出力当参谋,引导他们富而思进,向党组织靠拢。建立“双培双带”活动档案,加强跟踪,经常调度,结果与年终干部考核奖惩挂钩。二要组织实施好百村示范工程。按照先进、中间、后进三个层次,选择100个左右的村,集中扶贫、选派干部、财发和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予以重点扶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村级组织建设。三要全面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为民服务受理室,对群众要办的一些事项集中统一办理,限期办结,促进乡村工作职能由“管理为主”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四要继续推进农组示范服务基地建设。实践证明,这是农组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的一种好形式。下一步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支持更多的党员干部、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农组示范服务基地,在全县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规模的示范服务网点,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五要推行无职党员定岗责任制。针对当前一部分无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情况,根据他们的身体、年龄、能力状况,逐人明确责任,挂牌上岗,促其履行职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解决抓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抓的问题。要创新责任机制,明确乡、村两级书记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不愿抓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强化乡镇分管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责任,继续深入地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建好党建工作的“施工队”。创新工作机制,重点要整合部门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避免组织部门唱独角戏。要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扶持项目和资金不能撒胡椒面,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确保示范点抓一个成一个、带一片。创新落实机制,对年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分解到部门、乡镇、村,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工作进度细化到月,实行量化动态管理,既使督查者有据可依,又使落实者对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创新考评机制,不仅要看基层组织建设达到了“几有”、“几好”、“几到位”,还要看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效果指标,真正体现和落实“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总体思路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