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思考

时间:2022-11-30 04:51:00

导语:关于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思考

城市社区是城市一定生活空间的居民所形成的以区域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这一精神,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对于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社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充分认识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必要性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社会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但是,要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结合新的实际,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就是改进和加强从而搞好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的构想。我们党之所以提出这一构想,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它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具有蓬勃活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宗旨和伟大使命,要求它始终坚持先进性,始终保持蓬勃活力。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部位,直接联系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状况如何,对整个党能否坚持先进性,是否具有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经合一的单位组织是城市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城市社会构成的主体,也是居民活动最主要的空间。那时,城市基层党建主要是依附于功能相当完善的单位特别是公有制单位进行的。因而人们感到社区党建无足轻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社会结构形式逐渐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原来被称为“小社会”的单位的许多附加功能已经剥离了出来,其中大部分转到了社区。城市居民生存和生活的主要空间也从单位转移到了社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主要以公有制单位为依托的城市党建工作格局就必须进行重新审视。如果不与时俱进,仍然固守原来的那一套,城市基层党建就可能被虚化。只有把视角转向社区,构建起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社区党建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同时又不忽视一切需要而又可能搞好的单位党建,才能把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搞好,从而为党保持先进性和充满蓬勃活力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这是增强党的整合功能,凝聚社区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要把这一任务落实到基层,在城市社区必须提高自组织能力,必须把基层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整合起来。然而,城市社区原来就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不易整合的问题,而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加大了整合的难度。一方面,城市社区出现了不少有别于公有制单位的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它们彼此间的共同利益机制相对较弱,也往往缺乏与社区共存共荣的整体观念;另一方面,社区内不少居民由“单位人”转换成了“社会人”,他们和单位的联系越来越脆弱,有的甚至完全脱离了单位约束,而社区又缺乏单位对他们的那种硬约束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凝聚核心对社区进行整合,社区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一纸空文。在我国,没有任何一个别的组织具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巨大政治优势以及由这种优势所决定的强有力的整合功能。但是,如果社区党的组织软弱涣散,它应该具有的政治优势和整合功能就会丧失,社区的自组织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只有构建起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使之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社区坚强的凝聚核心,我们党才能把社区各种组织、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使之步调一致地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迈进。

第三,这也是在新形势下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风险的重要举措。现在,我们虽然已胜利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甚至可能出现风险。这种挑战和风险也必然反映到社区中来,从而使社区党建经受新的考验:一是在同一社区内,既有从业人员,又有无业人员;既有在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人员,又有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人员;既有本地人员,又有外来人员;既有高收入者,又有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就业方式的不同和收入差异的客观存在以至拉大,往往会使人们在利益上、观念上、感情上乃至政治倾向上产生隔膜和矛盾。这对党如何协调好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保护和调动起来是一个新的考验。二是随着和外界物质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频率的加大,社区内会出现各种思想文化的涌动和相互激荡,腐朽文化有可能滋长乃至泛滥。其中少数人特别是无业青年居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有可能出现精神颓废和道德失范的情况。这对党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既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把社区居民培育成“四有”公民是一个新的考验。三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盛衰兴亡频率加快以及劳动就业关系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社区内会不断产生新的下岗、失业人员,经常滞留着一批劳动后备大军,加之流动人口增加,社区内不稳定因素会有所增加,治安形势更加严峻。这对处于第一线的社区党的组织维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是一个新的考验。四是社区内党员更多地处于换岗和换业状态,流动频率增大。有些党员从原有党的基层组织中游离出来后,把自己变成“口袋党员”乃至“隐形党员”,从而导致党员角色意识的弱化和党员作用的降低。这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新的考验。所有这一切,不是简单地用一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只有认真研究社区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构建起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加强”成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增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区党组织在战胜困难、化解风险,保平安、促发展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全面把握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内涵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相对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原有以单位为依托的旧格局而言的。它是用发展眼光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以改革精神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加以创新的结果。这一新的格局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理清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方针:“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这一总方针,我们认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紧密联系社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围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建立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这条主线,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以区域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为切入点,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贯串制度建设,把党的组织建设成为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创造社区党建工作新办法。同志指出,由于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党肩负的任务的变化,党的建设的方式方法应加以改变和改进,光靠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不够,“必须有新的创造”。(《论党的建设》第44页)社区党建具有和单位党建以及其它基层党建许多不同的特点,更应注意创造新的办法;即使是过去的成功经验,也应结合实际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例如,既抓理论武装,又抓实践疏导,立足实践学理论,以理论素养的提升推动实践的开展;既坚持先进性要求,又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把增强党性觉悟和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有典型示范,又有一般号召,从点上探索带规律性的东西,以规律性认识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既有总体部署的协调一致,又区别不同的党员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情况加强工作的针对性;社区的党务工作中在抓社区党的各项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中,既应言教,又应身教,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等。

(三)创建社区党建工作新载体。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特别是活动载体融党建内容、方法于一体,是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依托。只有创建起新的活动载体,才能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有效性。社区可以根据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党内开展这样一些活动,例如,有助于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教育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送温暖活动;在生产、工作中争创一流的先锋岗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利用党的纪念日或党员入党日开展籍以强化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的座谈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主题突出,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大多为党员喜闻乐见。

(四)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形成这种机制,是增强社区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根据社区的实际,当前亟需建立两方面的机制:一是各方协调的工作机制。社区党建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地工作才能抓好。社区内党的组织情况比较复杂,彼此的工作性质差异较大,因此协调难度也较大。为避免党建工作互相脱节和产生“死角”,湖南一些地方在区(市)成立了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分别设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和联席会分会,在楼栋建立了党员联络活动站,健全了协商议事制度,形成了“两会一站”的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又强调社区内党的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加强相互沟通和信息反馈,建立起双向协调机制。我们感到,这样做,有利于使社区相对分散的党的建设工作成为一盘棋,促进其平衡和协调地开展,从而带来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最佳效益。二是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社区党建工作不能抓一阵、停一阵,热一阵、冷一阵。既要注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党员干部中的突出问题,更要立足于抓好经常性工作。要注意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建章立制,把它规范化、制度化,为开展经常性工作提供制度保证。要建立起动态管理、跟踪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原有的经验和办法,创造出新的经验和办法,使社区党建工作常抓常新。

(五)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网络。社区党建工作新的网络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组织网络。各方协调的工作机制需要组织的网络系统作保证。其中社区党的支部在社区党建网络处于中心的地位,社区内其它单位的党组织,哪怕职级再高,也代替不了它的作用。因此,凡没有建立社区党支部的,应尽快建立起来,以达到“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还可考虑按居民小区或楼栋成立党的小组,从而在纵向上形成街道办事处党委——社区党的支部——居民小区或楼栋党小组的组织系统。同时,凡社区内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包括非公有制单位,都要做好建立、调整、健全党的组织的工作。要加大建党工作力度,把这一工作做好,从而在横向上形成以社区党的支部为基点、向四周呈发散形的组织系统。这种纵横交错的组织系统的有机统一就构成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网络。它是社区内党员活动的组织载体,也是对其进行管理的网络。二是教育和监督网络。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仅要接受来自党的组织和党内同志的教育和监督,也要接受来自社会和群众的教育和监督。要建立起党内和党外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教育网络和监督网络,形成教育和监督的合力,使党员能处处受到教育,时时接受监督。三是服务网络。社区党的组织和党员植根于、活动于群众之中,应该做社区广大群众诚心诚意的服务者。而在社区建立起服务的网络,有利于把服务规范化。服务网络可以以“人”为中心,如采取党员干部和经济上有困难、思想上有困惑的居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帮扶活动;也可以以“事”为中心,即对关系到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些实际问题,都分解、落实到党员特别是干部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服务网络的建立,在社区把党的建设工作和党的群众工作直接结合了起来,把党员受教育和居民得实惠直接结合了起来。与建立上述网络相适应,还应注意把现代传媒手段运用于社区党建,建立起社区党建的信息网络。

在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中,新的思路是灵魂,新的办法和载体是途径,新的机制和网络是保证。社区建立起了适应新情况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就能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从而有力地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关键在领导

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项崭新的、艰巨的任务,没有各级党委领导的重视是办不到的。各级党委特别是城市各级党委要在明确其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要摆正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是密切联系的,前者是前提,也是保证;后者是目的,也是归宿。在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任务很重,如兴办实业,发展经济;抓好治安,维护稳定;扫黄打非,倡导新风;美化环境,搞好卫生;扩大民主,健全法纪;扶贫帮困,社会救济;等等。这些,每一项都关系到社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党委无疑应重视这些工作,但不能因此忽视乃至以此代替党建工作。在社区各项建设工作中,党组织要注意理顺与基层政权、居民自治等组织的关系,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各方依法行使职能,而不要陷于具体的行政事务之中。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抓好自身建设、促进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和活力的增强去引导、推动社区建设的加强。当然,社区党的建设也不可能脱离社区建设孤立地进行,而应置身于社区改革和建设的环境中来开展。比如,可以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成果吸纳到社区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中来,以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的加强去引领、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这样就可以把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相互贯通起来,形成良性的“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的大循环圈。这是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能否形成,党建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热心社区党务工作,有一定理论政策水平,懂得党的基本知识,善于联系群众,办事公道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各级党委要扩大视野,着眼于保证素质、优化结构,注意从离退休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单位在岗人员等各方面的党员中选聘,还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每年要集中一定的时间,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这支队伍成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和构建这一工作新格局的有力骨干。

要增加社区党建的物质投入。没有必要的物质投入,社区党建的活动就难以开展起来,新格局的建立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增加物质投入是建立新格局的一个重要举措。投入不够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认为,可采取“四个一点”(财政拨一点,党费补一点,社区自筹一点,辖区内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适当增加其投入。要保证社区有党的活动室、有电教室,添置必要的设备和学习资料等,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要改进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摒弃过去依靠层层下达指令的方法,更多地采用示范、协调、服务的方法去指导社区党建工作和构建这一工作的新格局,大胆鼓励基层组织的独创。要把搞好宏观筹划、办好联系点、加强督查等作为重要抓手。同时注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新的格局尽快建立起来,使社区的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提高、提高、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