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优势 为科教兴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时间:2022-11-30 02:35:00
导语:认真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优势 为科教兴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些年来,我们在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履行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牵头抓总、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的职责,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为科教兴市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
一、深刻理解人才建设的战略意义,不断丰富和拓展组织工作新的内涵和空间
在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曾庆红同志提出组织部门要为科"教兴国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并把它列为当前组织部门亟待解决好的三大紧迫课题之一这是时代赋予组织工作的新内涵、新使命,也是对组织工作空间的新拓展;在新形势下,我们对人才工作要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并努力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思路和办法。
做好人才工作是组织工作服从、服务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使"组织保证"有了坚强的依托。改革开放20多年来,南京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但从总体上看,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与省委提出的南京要成为全省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技术创新的领头区域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好石油化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努力把南京市培育成商贸流通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的新的发展目标,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关键是要提供人才支持;只有做好了人才工作,"组织保证"才能有坚强的依托。做好人才工作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应有之义,它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有了基础和源泉。当前我市有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年龄老化,知识和专业结构也不够合理,而在后备干部名单中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年轻的、高层次的人才严重不足,实现人才工作与领导班子建设、于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尽快把各类优秀青年人才推上各级领导岗位,是当前组织部门人才工作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从南京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创造新环境、吸引''''新移民''''、起用''''新生代''''"的用人思想,并从在宁的省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中,物色、掌握了108名学历层次高、年纪轻、基本素质好,并有一定实践和管理经验的处级干部。经过原单位党委推荐、市委组织部考察,从中选拔了12名同志到市级机关有关部门担任局长助理职务,其中有博士5人,硕士3人,本科双学历4人,平均年龄36岁。他们进入角色后表现都不错。实践表明,人才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为党政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源源不断地输送数量众多、素质优良的人才,使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做好人才工作是组织部门的职责也是组织部门的优势,它使人才建设有了更高的组织程度和整体合力。人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人事、统战、科技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组织部门抓人才工作,不是重复、更不是代替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而是着眼于整个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为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们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知识分子工作职责分工的意见》在直接选拨、管理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同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有侧重地抓好一支队伍:市委统战部联系一批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市科委培养和管理一批行业技术和学科带头人;市人事局重点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有
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评选和海外留学人员的安排;市科协重点做好评选"科技之星"工作。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效提高了全市人才工作的组织程度和整合程度。
二、紧紧抓住高层次人才队伍这个"龙头",不断提高人才认伍的整体素质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精华,也是人才工作的重点。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龙头,就可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我们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着重抓了"四个一批":
服务联络一批。南京现有62名两院院士,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他们是我市、我省乃至全国的人才瑰宝,是我市科教兴市的主心骨。做好对他们的服务联络工作,既有利于调动两院院士为我市建设作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提高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层次。今年初,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在夫子庙"秦淮人家"隆重举办了慰问两院院士的元宵晚会,市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与20对院士夫妇一起畅叙友情,共度良宵。同时成立了"南京市院士服务站","组织有关部门为两院院士提供医疗、家政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咨询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在金陵热线网开通网站,将两院院士的科研业绩上网,并将在市青少年宫举办院士业绩展,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院士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鼓励两院院士及其所带研究生在南京就地转化科研成果的有关政策及意见。近年来,在宁的两院院士积极为南京市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关于南京市滨江走廊的开发建设、幕府山至阅江楼一线的绿化整治、沿江防洪大堤的建设等建议,已经列入我市新三年奋斗目标。
掌握培养一批。从93年开始至今,我们在全市各行各业时科技人才中选拔出三批共298名拨尖人才。我们制定了《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管理规划》、就拔尖人才的理论培训,业务深造、项目资助、生活待遇、业绩考核、滚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目标。通过举办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班、邀请两院院士就当前国际国内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前沿科学做专题讲座,挑选部分拔尖人才到南京大学等高校进行业务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拨尖人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我们还创造条件,组织拔尖人才与在宁两院院士、老专家拜师结对,帮助他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目前已有36名青年科技人才与"36名老专家结成了"对子",此外,我们还根据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的选拔培养工作,截止去年,我市共有235名科技人损被确定为培养对象,共中第二层次24名。这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全市各行业充分挥了科技骨干和带头人的作用。
引进吸收一批。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南京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接收留学人员的单位不受编制计划、户口计划、增加指标等限制,并可以享受创业资助等一系列优惠。每年还与大事部门不定期召开海外留学人员座谈会:向他们宣传我市的创业和投资环境。我们与市人事局一起组织市有关部门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招贤纳才,"几年来先后有4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来宁工作他们为南京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挖掘储备一批。多年来,各区县不断加大选拨本地区优秀专家和拨尖人才的力度";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到目前,全市15个区县共选拨了162名拨尖人才和近30名乡村优秀科技人才。、这一大批活跃在基层的青年人才,不仅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成为区县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
二、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化配置新机制,不断盘活南京地区的各类人才资源,这些年来,我们在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逐步实现人才流动从传统的计划分配模式向市场配置转移,通过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地盘活南京的各类人才资源。
一是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实行公开招聘,为党政机关输送于大批人才。1995年和1997年我们两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公开招聘局级领导干部,共有厂1506人报名参加竞争选拨,最后挑选出20名来自省市科研院所、高校、党政机关的优秀青年人才走上了局级领导岗位、从1995年开始,我们通过人才市场,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派区县、乡镇科技副职,当年就有千余名科扶人员到会洽谈,经过考核,有72人上岗。为改变我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等状况,1998年我们会同市人事局,面向高等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公开招考录用了102名品学兼优。志愿到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到镇村工作,促进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建设高素质农村后备干部队伍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二是强化市场配置,搞活人才流通为南京地方企事业单位广开了"才"源。我们以"南京市高层管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载体,采取"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补充,市场配置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几年来先后为企事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输送了210名高层经营管理者。如南京大学副教援、原南大化工厂厂长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李纪国同志,通过"中心引荐,走上了南京金陵化工厂厂领导"岗位;东南大学公路与城市交通专业博士、原该校交通运输系主任杨涛同志,通过"中心"引荐,担任了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职务,等等。为了更好地发挥高层管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作用,我们先后与省内外一些报刊,如《南京日报》《江苏工人报》上海《组织人事报》等八家新闻媒体建立了高层人才供求信息网,提供"人才市场"的咨询服务。去年6月,我们又在因特网上开通了网站,积极参与国内外人才信息交流,进一步扩大了人才交流信息的覆盖面。网站开通至今访问人数已突破20,000余人,收到高层人才资料信息已达260余份。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高层管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能量越做越大,辐射能力越来越强,功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已经成为华东地区较有影响的高层管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三、努力营造优质的人才环境,不断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归根到底是要营造优质的人才环境,这是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些年来,我们注重不断优化三个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为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每年都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一些重大调研活动,制定、调整和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我们与科委、人事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重奖为南京地方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暂行规定》,先后开展了四次重奖。"科技功臣"活动,有24名优秀科技人才获得重奖,最高奖金额达10万元。为了充分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去年在部分企业试行了技术创新资本金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出资参股,将技术创新的效益与个人收益直接联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去年运作的18个项目效果良好,如南京中旭电子科技公司已开发50多个品种送客户试样,其中的一个产品还应用到了我国"神舟"号载人飞船上。
二是优化工作环境。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优秀科技人才的联络沟通,去年,我们制定了《市领导和市委知工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优秀科技人才的制度》,明确了市领导和市委知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2名优秀科技人才,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科研情况,并督促所在单位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科研培训,使其快出成果、多出成果。1998年,我们建立了600万元的科技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用于定向资助培养对象的科研项目、解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特殊困难等。各区县也根据市里的统一要求,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基金,基金总额达570万元。几年来,我们还会同市科委先后拿出290多万元资金,分不同层次对优秀科技人才所承担的146个科技项目进行资助。此外,我们还制定了、《南京市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区县(单位)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领导抓科技和大才工作的情况实行目标管理,为科技人才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创造条件。三是优化舆论环境。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市科委等十多个部们共同组成了科技宣传组,每年拟定宣传计划,在报纸、电视、广播专门开辟《科技纵横》、《科技与发展》、《金陵英才》等专栏和专题节目,重点宣传报道为南京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的事迹,邀请市及有关部门领导和科技人才走进直播室,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营造我市人才环境,解答我市在人才工作方面的政策。由于我们重视优化人才环境。广大科技人才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在各自科研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我市第二届青年拨尖人才队伍三年内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项、市级科技成果奖37项、专利3项,并出版专著30部,129篇,开发新产品233种,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68项。
我们在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虽然作出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城市的工作相比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努力形成与时展相适应的用人时尚、用人风格和用人特色,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为把南京做强、做美、做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 上一篇:进一步搞好社区党建要做的事很多
- 下一篇:加强社区党建 促进社区服务
精品范文
1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