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特点难点分类抓好人才流动中的党员管理

时间:2022-11-30 02:27:00

导语:针对特点难点分类抓好人才流动中的党员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针对特点难点分类抓好人才流动中的党员管理

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党委成立于1998年6月,目前下设22个基层党支部,管理着实行人事、档案托管的1500多名党员。这支党员队伍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高度分散。党员分布在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应聘到南京以外地区工作的近600名,自费出国学习和谋职的120多名。二是文化层次高,专业素质强。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总数的85%,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占有相当的比例。三是来源复杂多样。在这些党员中,有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辞职下海经商的,有自主创业成为私营企业“老板”的,有在三资和民营企业“打工”的,也有的是在原单位因犯错误被辞退的,还有的是大学毕业后尚未找到工作在家待业的,他们中有的生活压力大,思想比较复杂。针对以上特点,我们依据《党章》和机关党的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以人才为本,以服务为宗旨,融管理、教育于一体,对人才流动中的党员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做到把流动党员管住管好,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对工作相对稳定的党员实行规范管理

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党委管理的党员中,户口和工作均在南京的约占45%,这些同志应聘在“三资”和民营企业,工作相对稳定,所在企业经营状况一般也比较好。但他们所在单位都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员不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不少党员脱离组织管理已达数年。联合党委一建立,就对党组织关系托管在人才服务中心的党员进行全面调查和走访,并首先在南京城区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方法是:按照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一个单位为依托,把分散在附近有关企业工作的党员统一编入一个党支部,选举支部委员会,履行管理教育党员的职责,对党员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联合党委已在南京地区建立了跨行业的流动党员党支部22个,并根据党章的规定,配备了支部书记和委员,建立和健全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初步开展了覆盖全市的组织网络,使工作在市内的近700多名党员都有了组织依靠,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针对这部分党员应聘在“三资”或民营企业工作,上班时间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实际,联合党委既要求党支部按照机关党的工作《条例》开展工作,同时,又不照搬机关的做法,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间,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为党支部活动时间;定地点,每个支部相对固定一个活动场所;定内容,根据形势变化和党员思想实际,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主题。这样做,促进了党支部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基本实现了党员人“下海”、接受组织管理不“下海”,受到了党员的普遍欢迎。湖南路一条街有22名党员因所在单位没有党组织,曾长期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建立党支部后,党员同志每月第一个星期六晚6点准时参加组织活动,大家在一起学习文件、听党课、讨论党员发展等重要问题。他们每次过组织生活都是自带干粮和矿泉水,场所也是借用的一所小学课堂,条件尽管比较差,但每次党日活动都没人无故缺席,出差在外地一时回不来的同志都事先请假。

二、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管理

人员的流动性是人才服务中心的鲜明特点。我们管理的党员20%左右常年从事市场营销等外派工作,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出差在外地,有的同志上午在北京,下午就到了深圳。对这部分党员怎么管?我们认真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一是从实际效果出发,把这部分党员编入相应的党支部,规定他们每年至少回南京参加两次党支部集体活动,至少6个月交一次书面思想汇报和党费。二是实行跟踪管理,要求出差到外地时间比较长的,凭《党员手册》主动同当地党组织联系,参加当地党组织的活动,并让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在《党员手册》中写明活动内容并签名,返回南京后由党支部进行检查。对没有按这一要求办的,我们就及时批评提醒。三是开辟“流动党员活动之家”。针对这部分党员常年在外流动、缺少固定活动场所,不便于加强管理的情况,联合党委从人才中心专门挤出60余平方米的房子,作为流动党员返宁期间学习、开会和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的场所。事实证明,运用这一方式对流动党员实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近两年来,300多名常年流动在外的党员,基本做到了每年能返回南京参加两次以上党支部的集体活动,绝大多数同志还达到了每季度一次;定期书面思想汇报制度坚持比较好,相当一部分同志坚持三个月交一次书面思想汇报,从不间断;长期出差在外地的党员也按照党委的要求,主动参加了当地党组织的活动,并登记在《党员手册》上。有的党员一到党支部集体活动日,不论工作多忙,都要请假从外地赶来参加。我市一家合资企业派驻海南的一名党员,前不久回南京探亲,下飞机后没有先回自己的家,而是拖着行李箱来到市人才中心向党委汇报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缴纳党费。党员同志都说:尽管我们常年在外,但都有一个温暖的“党员之家”。

三、对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党员建立联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有一批原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业的人员辞职到深圳、珠海、海南等南方特区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工作,有的已在当地成家立业,但户口、档案、组织人事关系仍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其中党员占了很大一部分。近年来,我们积极与这些党员工作所在地党组织联系,转出了一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目前还有300多名党员组织关系仍留在联合党委。这部分党员有的半年数月、有的一两年才回南京一次,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困难更大一些。我们从实际出发,着重通过三条途径实行管理教育:一是建立登记联系制度,由党委安排工作人员定期直接同这些同志通信、通电话,掌握他们的去向。同时,规定他们定期将书面思想汇报用传真或邮件报送给党委,党委发给他们的学习材料或需要传达的会议精神,也通过邮件或传真传递。二是抓住这些同志回宁探亲、办事等机会,召集他们来党委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党委工作人员随时做好接待工作,凡是党员志志来到党委办公室,我们总是认真询问有关情况,提出具体要求。许多党员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回宁探亲,我们都放弃休息时间同他们谈心交流。三是通过党员亲属的渠道密切党组织同党员的联系。为便于管理,我们允许党员委托亲属代缴党费,也允许亲属是党员的代表党员本人参加党的组织会议,并由其向党员本人转达会议精神,同时规定党员亲属定期向党委汇报党员本人的情况。这样做,既解决了党员管理失控的问题,又为党员接受组织的管理提供了便利。现在,长期工作在外地的党员回南京之前都会事先打电话与党委联系,预约见面谈话时间。由于管理教育不断线,为党员同志不忘党员身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创造了条件。在去年开展的揭批““的重大政治斗争中,我们要求每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党员都要向党组织写出思想汇报,还给他们邮寄有关学习材料。党员同志按照党委的要求,纷纷寄来思想汇报材料,向党组织表明态度。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联合党委所属的1500多名党员,没有一人参与练习“法轮大法”。

四、加强出国党员的党籍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市出国留学、讲学和经商人员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人员中,人事档案由人才服务中心托管的党员有120余人,分散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港澳等18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出国出境的时间,短的一年,长的达10多年,是与联合党委“不见面”的党员。由于远隔万里,所在国家、地区又不允许共产党员公开活动,更谈不上建立党组织,党委对这部分党员管理的难度更大。我们感到,出国党员绝大多数虽然在国外成就了一番事业,但身在异国他邦,面临的考验是复杂多样的,也难免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需要党组织的关心,只要他们愿意保留党籍,我们就要真诚帮助,加强管理。基于这一认识,联合党委根据中组部、市委组织部和机关工委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出国党员党籍管理的具体办法,着重通过党籍管理的渠道加强同出国党员的联系,在联系中搞好管理。首先,凡是档案托管在人才中心、申请保留党籍的出国党员,一律填写党籍管理申请登记表,主要注明本人的自然情况、出国原因和联系方式。党员出国前,党委都要安排谈一次话,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其次,由党委和出国党员商量,确定国内的委托人或联系人,明确在正常情况下由委托人或联系人定期同党委联系。再次,介绍出国党员同我驻外使、领馆党组织取得联系,建议他们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向我使、领馆党组织汇报。目前,已有10多位在国外的党员同我驻在国的使、领馆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对这部分党员的要求,我们也注意根据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与在国内工作的党员有所区别:在学业上要求他们刻苦钻研,力争学有所成;在政治上,要求他们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不做有损于国家利益的事;在履行党员义务方面,规定他们一年至少向党委交一次书面思想汇报,党费每年定期缴纳,也可以由委托人代缴。对出国多年回国工作的党员,党委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只要符合条件,都及时恢复其组织生活。此外,对个别出国后长期不同组织联系和不缴纳党费的党员,党委也进行认真处理。近两年,我们根据有关规定并报市级机关工委批准,停止了2名出国党员的党籍,维护了党籍管理的严肃性。由于我们工作比较细致,方法灵活,保证了出国党员党籍有归属,党员能出得去,平时能联系得上,体现了党组织对每一个党员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我们经常收到出国党员以书信、传真等方式写来的思想汇报,反映出国党员真实的思想感受。在美国纽约谋职的一名党员离开祖国已经3年,仍同在国内一样,坚持定期向党组织写思想汇报,按时缴纳党费,始终对党组织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写信给联合党委的同志说:你们如到美国来,我一定举着五星红旗到机场欢迎你们。

五、做好经常性工作,加强日常管理

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党委的党员是个特殊群体,对这个群体的管理不能只沿用一个模式、一种方法。为此,我们在实行分类管理基础上,还注重做好经常性工作,加强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了党员接待日制度。每周三、五两天由联合党委工作人员接待到访的党员,向党员传达上级党组织会议和文件精神;听取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收缴党费;依托人才市场优势,帮助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的党员解决困难,仅去年,就推荐了40多名中高级人才党员就业;我们还关心并积极鼓励一些失意党员接受困难挑战,努力开辟事业新天地。去年7月份的一个接待日,我们在接受一名23岁女大学毕业生党员交纳的党费后,提出让其为“希望工程”捐款,她竟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经仔细询问,原来,她家85岁的老奶奶长期卧病在床,父亲下岗并患胃癌,自己一时又找不到工作,全家仅靠母亲400多元工资度日。我们及时进行开导,并请她留下家庭住址。几天后,党委副书记和工作人员带着慰问品上她家进行了家访,送去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帮助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并鼓励她认真复习、报考研究生。今年8月,她欣喜地告诉我们:自己被上海交大录取为研究生,父亲的病情好转并找到了临时工作,母亲单位效益也得到改善。在她上学临行前,我们再次进行了家访,她全家及周围邻居把我们迎送到大门口,并口口声声感谢党组织的关怀。实施接待日制度两年来,每次接待到访党员少则5、6人,多则20多人,这一制度已经成为党委与党员之间加强联系的一条重要渠道和手段。

二是认真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党委现有预备党员70多名,除少量部队退伍战士外,绝大多数是刚出校门的研究生、本科生。这些同志在部队服役或在校学习期间都是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退伍或毕业后多数人暂时没有落实工作岗位,因而更需要党组织从政治上给予关心,及时做好按期转正工作。由于人才服务中心党员处于高度流动之中,一些支部党员大会党员到会率往往达不到作出决议的法定人数,使不少预备党员难以按期转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工作相对稳定的党员组成的直属支部,预备党员组织关系一转到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就将其安排到直属支部,并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负责培养考察工作。直属党支部成立一年多来,已为20多名预备党员办理了转正手续。

三是上好大党课。组织党员上党课,是机关、街道、学校和国有企业党组织经常开展的工作,但由于人才服务中心党委所属基层党组织的特殊性,党支部不可能单独组织党员上党课。对此,我们采取党委统一组织的办法,每年集中组织一两次大党课,结合形势任务对党员进行学习辅导。为争取更多的党员到会听课,每次党课,党委都提前一个月向在国内工作的党员发出通知,要求他们按时参加。1998年以来,我们先后就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揭批“”斗争、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邀请市委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为党员上了4次大党课,每次党课到会的党员都在300人以上。我们还结合自身特点,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参观静海寺和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到党员同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