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海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7-09 03:44:00
导语:沥海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沥海镇第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镇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指导下,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加快发展为己任,围绕“工业大镇、农业强镇、建筑名镇、中心集镇”的总体目标,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乘势而上,圆满完成了镇七届一次人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形势较好。
一是工业集聚上台阶。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9亿元,年均递增15%。规模企业达到52家,超亿元企业4家,其中超20亿元企业1家。工业集聚初具规模。形成占地1350亩的工业集聚区,工业基础设施投入2300万元,入区企业达65家,成为全镇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技改投入不断加大。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8亿元。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累计实到外资2533万美元,引进外资企业22家,完成自营出口51261万美元,新办境外企业10家。块状经济优势凸现。照明、铝塑包装两大特色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2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71%。产业链不断拉伸,其中照明灯具产业从节能灯管、灯头、灯具逐步延伸到小家电,包装产业从化妆品包装延伸到酒类包装,并向蜂窝纸包装等现代包装环保材料领域拓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8家,市级4家,申报国家级新产品2只,省级48只,申请专利112只,创中国名牌产品2只,中国驰名商标1只,中国出口名牌1只,成立科技研发中心9家,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累计完成创新项目36只,其中阳光控股技术中心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电光源行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引进企业5s管理和商务视窗信息化管理,企业形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农村稳定强基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年实际可用资金达到1022万元,人均可支配资金达185元,年均递增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经比例达到4.5:5.5,蔬菜种植面积达3.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1.07万亩。其中,中高档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已成为市农业创新基地。龙头带动战略进一步实施。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4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9家,今年成功举办由政企联办的市首届果蔬(西瓜)洽谈会。农业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建立5000亩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个,万亩省级绿色生产基地1个,市级标准化基地4个,农业科普示范基地4个,全国出口蔬菜现场会成功召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五年中累计投入资金3800万元,修建机耕道路35千米,整修沟渠40千米,改造电网10.1千米。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4个,建成标准化农田4.6万亩,新增耕地7100亩。农户零散种植向大户规模种植转移。累计流转土地2.7万亩,新增50亩以上种养殖大户117户,各类农业发包收入五年净增500万元。培训农民工3370人次,转移农民1540人。农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调减行政村22个。休闲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万峰宋氏渔庄、阿奎渔庄相继建成。
三是镇容村貌展新姿。建设发展规划体系日益完善。科学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全镇总体利用规划和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了近远期发展方向。城镇功能更加健全。投入2500万元开发建成的沥海综合市场成为虞北最大的农贸集散市场。先后投入3050万完成百三公路团结桥至光荣村道路拓宽改造及环城东路建设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工程。集镇品位不断提升。高档住宅区宝华海滨庄园和海滨花园开发建成使用,老城区的环城河被砌石绿化,一批村级公园、企业公园相继建成,新增绿地面积25000平方米。集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投入50万元充实了城监和环卫队伍,加强对要道路口、市场、停车站点的交通管理,落实城镇管理保洁制度,集镇交通和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农村实事工程方兴未艾。采取政府以奖代补和社会集资的办法,五年中累计投入1950万元,硬化道路2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900余盏,河道砌石15千米。农村“双整治”活动成效显著,共拆除旧房1038间,退宅还耕32亩,2个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各类陈年垃圾得到清理,环境长效保洁机制日益完善,被评为绍兴市最佳魅力乡镇,成功创建为绍兴市生态镇和绍兴市卫生镇。
四是建筑扩张提层次。建筑主业不断做强。自2005年来,建安产值连续两年突破80亿元大关,年均递增15%以上。其中五洋集团、万峰公司积极进军奥运工程,分别拿下奥运媒体村b5区块和千岛湖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项目。德盛公司承建的国际大酒店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各企业的足迹更是遍及浙、沪、京、川、渝、赣、皖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筑品牌不断做优。各建筑企业累计获省部级优质工程、结构工程等各类奖项及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荣誉数百项,其中五洋建设集团晋升为具有特级资质的国家特大型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承建的上海印钞厂回字型厂房喜获全国建筑领域最高奖项“鲁班奖”;万峰、德盛建筑公司晋升一级建筑资质企业,位列市十强建筑企业。建筑产业不断做大。在坚持做强建筑主业的同时,向与主营业务息息相关的房地产、旅游业拓展,并积极反哺工、农产业。
五是社会和谐有保障。科教兴镇战略深入实施。加快镇科普示范基地、科普长廊的建设,成功创建省科普示范镇。完成教育设施投入2500万元,撤并薄弱学校14所,教育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教育网点布局更趋合理,成功创建为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成功举行了镇第五届全民运动会,村级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成功创建为浙江省体育强镇。计生工作不断深入。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及双农独女家庭养老保险政策。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率达85%,专业渔村渔民养老保险率达100%,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1%。残联、老龄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浙江省老年小康型体育乡镇,潭许村荣获全国敬老模范村称号。“平安沥海”创建深入推进。“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程全面实施,“综治进民企”工作分步实施,综合治理防控和信访调解机制进一步健全,首创的“一套网络,四个机制”综合治理模式在全市推广,获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被评为市综合治理红旗单位、绍兴市信访“三无”乡镇。社会公益事业获得新保障。五年中,沥海各届人士致富不忘家乡,累计捐款1500余万元,用于村级面貌和社会民生的改善,建立了本金为3750万元的万峰老党员关爱基金、沥东村五洋建设夕阳红基金和沥海镇奖教奖学助学三大公益基金,年发放资金达75万元。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方面深刻的体会: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们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信心。面对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超前规划,做足准备,主动接轨杭州湾新区的建设和大桥经济的到来。面对发展的严峻形势,我们激流勇进,开拓创新,努力克服了宏观条件制约和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影响。五年来的实践再次证明,只有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才能攻坚克难,屡创佳绩,不断营造新优势,谋求新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们一以贯之、狠抓落实的恒心。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大镇、农业强镇、建筑名镇、中心集镇”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事业为重的工作主线,坚持继承、务实、创新、争先的工作作风,做到换班子不换目标,换干部不换思路,抢发展、抓当前、振精神,一以贯之抓落实,确保了沥海经济既好又快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们科学发展、靠民为民的诚心。面对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始终坚持发展靠人民,发展为人民,发展更要致富人民的政绩观,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的成果惠及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靠民为民,才能汇聚力量,凝聚人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和谐,谋求可持续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们抓人促事、虚实互促的决心。面对发展的更高要求,我们始终贯彻抓人促事、虚实互促的工作方针,围绕打造“创新、务实、廉洁、高效”政府的目标,坚持领导垂范,制度规范,监督防范,抓班子、促院子、带村子,打造了一支既干事又干净的干部队伍,为沥海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我们致力于经济发展、致力于城乡协调、致力于社会进步、致力于民生改善,着力解决了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殷切关心、倾力支持,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的励精图治、厚积薄发,更离不开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体代表和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参与沥海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以及广大投资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的工作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仍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素制约严重与接轨大桥经济之间的矛盾、村级经济基础薄弱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均还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跨江大桥正式启动,全面接受大桥经济辐射的黄金机遇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形势,识大局、谋全局、开好局。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形势。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又是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树立构建和谐求发展,更好发展促和谐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打牢和谐根基,夯实物质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跨江大桥的建设、虞北工业新城的崛起,使得沥海的发展潜力更大,发展前景更广,今后必将成为绍兴地区乃至整个浙东地区一个重要的工业生产、商贸物流、休闲度假基地,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核心区块之一。为此,我们要提前做好接轨、预热文章,大力引进外资,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朝阳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杭州湾南翼的特色制造业、现代物流、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基地,为大桥经济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要充分挖掘内在的人文优势。人文优势就是力量,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沥海建城负载的诚孝文化源远流长,围涂造田的生动场面沥沥在目,建筑能人“一把泥刀闯天下,双手架起摩天楼”的坚强毅力和奋斗精神代代相传,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饮水思源,真情回报桑梓的义举更是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充分说明了沥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充分展示了沥海人民在良好人文环境引领下所形成的勤劳智慧、踏实苦干、拼搏创新的形象。为此,我们要深入挖掘,进一步宣传好、引导好,发挥好我们内在的人文优势,使之成为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
面对机遇,我们必须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必须有科学发展、全面跨越的新思维,必须有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的战斗力。为此,确定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镇八届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抢抓机遇、重抓统筹、狠抓落实、全面实施“产业强镇、商贸活镇、生态靓镇、文化名镇”战略,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深化统筹发展举措,努力构建开放沥海、活力沥海、实力沥海、魅力沥海、和谐沥海,成为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富裕,城镇更靓丽,社会更和谐的现代化滨海重镇。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确定我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5%,其中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3%,cod(化学需氧量)、so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均下降17%以上;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其中效益农业比重达50%以上;建安产值年均递增15%;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2%;自营出口年均递增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既抓发展又重统筹的关系。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既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生态的保护;既要考虑增长的需要,又要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发展的收益,又要考虑付出的成本;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使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得以协调统一,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二要正确处理好既抓规划又重执行的关系。规划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执行是科学发展的落脚点。目前,沥海总体规划、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一轮村庄规划正在考虑编制之中,今后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执行好这些规划。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用负责的态度执行规划,进一步加强对规划知识的宣传引导,强化规划监督保障,加大规划责任追究,真正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使科学的规划贯彻于我们工作的始终,真正实现我们今天规划中描绘的新沥海。
三要正确处理好既抓队伍又抓业务的关系。确立以抓队伍兴业务、抓业务促队伍的工作主线。既要注重培养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又要重视关心引导,了解干部的心理需求,通过精神激励、物质鼓励,进一步调动起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在精神、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引导和发挥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抓人促事的理念推进沥海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及2007年工作安排
宏伟的目标鼓舞人心,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抢抓机遇、重抓统筹、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
一要立足于大桥经济的接轨,做到立规奠基框架清
随着绍嘉跨江高速大桥的立项启动,我镇大桥经济后勤依托基地的轮廓进一步显现。我们要切实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超前谋划、提前准备,进一步拉大城镇框架,集聚产业、吸引人口,为接轨大桥经济全面奠基。
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按照“东建、南控、西拓、北延”的建设思路,以沥海镇总体规划为总龙头,严格执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编制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镇村交通环境,抓好纺织路、三汇市场道路新建及通村公路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量力而行,加大对集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集镇环境整治和管理。完善功能,启动老街、老路、老桥、老市场、老文化中心等改造工程。
积极打造商贸物流平台。深入实施“商贸活镇”战略,大力发展餐饮、宾馆、娱乐等第三产业,借助社会力量启动建设沥海星级宾馆、休闲文化场所、大型购物中心等一批商贸项目。依托我镇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产业优势,做好全镇仓储物流体系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努力把我镇打造成为上海和温台地区之间的重要仓储物流集散地。发展商贸服务业,启动建设海涂农产品交易、照明灯具、包装材料等专业市场,不断推进产业发展、集镇繁荣。
大力发展建筑产业。按照“产业多元化、项目精品化、区域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以产业多元发展,积极向旅游、能源等新领域拓展作为做强主业的支撑点,以项目结构调整,承接高精尖工程作为做强主业的切入点,以全方位出击,抢占国内外市场作为做强主业的落脚点,不断提升建筑产业层次,打响建筑之乡品牌,并积极引导建筑业主切实把握大桥经济的发展机遇,投资家乡建设。
努力培育旅游经济。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做好旅游文章。通过提炼沥海精神,建设建筑博物馆、编撰建筑业发展史等形式,宣传好我镇的诚孝文化、围涂文化、建筑文化、抗倭文化、治水文化,以文化带动旅游。通过推进科普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休闲农业建设,新建一批集餐、娱、游、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农业基地,为大桥旅游业和杭州湾新区生活配套服务。
2007年,编制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动环城东路物流用地规划,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00万元,全面启动星级宾馆建设、海滨大道景观改造、三汇市场道路新建、老街东西街改造等工程,建安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
二要立足于工业经济的壮大,做到提质扩量产业优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入实施“产业强镇”战略,促使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做大做强规模经济。进一步拓展工业集聚区,启动现代企业发展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功能配套,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集聚力。着力扶持、培育轻工、机电等新兴产业,鼓励规模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上市融资、技改扩能等方式加速扩张,培育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大企业、大集团,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为龙头、5000万元为骨干、500万元为支撑的规模企业群体。
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加快照明灯具、现代包装材料两大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技改投入和科技创新步伐,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开展质量提升工程,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做活做好循环经济。以创建省级生态镇为目标,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倡导清洁生产,加大对企业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促使企业加大对环保硬件设施投入,逐步降低单位gdp能耗,cod、so2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既要依靠调整土地规划,用土地整理、土地置换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又要从加强投资强度、产出密集管理和标准厂房建设入手,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积极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活动,提倡农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能源。进一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沥海,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良性轨道。
2007年,力争工业产值达到51亿元;工业性投入达到5.5亿元,完成阳光集团年产500万套环保型室内灯具生产项目和永昱包装年产1.5亿只酒瓶盖等重点技改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万美元,引进内资6000万元,自营出口达到2亿美元;科技贡献率达61%;新增亿元企业1—2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
三要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做到村强民富环境美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社会、政府三方投入的发展扶持机制。积极盘活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闲置的办公楼、校舍、会堂、设备等存量资产,投资建设民工公寓、标准厂房等项目,开展宅基地整治,实行土地承包权公开招投标,提高集体土地发包经营收入;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用项目来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吸引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以“百企联百村”等活动为载体,加大对农村的帮扶力度。
推进农业产业提升。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逐步引导减少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名牌产品、绿色产品,促使农产品生产向蔬菜脱水、腌制、保鲜、鱼虾类加工和冷藏拓展,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品牌、深加工、外向型的新型农业企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深入推进“强龙兴农”工程,进一步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生产大户及特色农业基地四大龙头,有效探索“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的合作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
深化农业保障机制。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老有所养;探索实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等保障机制,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多渠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新品种引进、大棚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建设,以科技含量提升,来化解农业风险,促进农民增收;持之以恒抓好农民工培训,实现农民素质的逐步提升。
巩固村庄整治成果。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建设,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依靠群众、量力而行的原则,抓好村庄规划论证、编制,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建立日产日清的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开展文明创建和文明示范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努力营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农村新风尚。
2007年,力争村集体可支配资金达1100万元,人均可支配资金达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50元;引进市外资金1000万元,新建冷库1只,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施沥东片标准农田建设3000亩,实施建设用地复耕80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阮家高桥、小下岸桥危桥修复工程,完成69丘、70丘中心河疏浚工程,完成三汇中心河护岸砌石二期工程;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6个,完成村庄规划21个;引导建立新农村建设贡献奖励基金和新农村建设基金;启动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认真做好植树造林、防汛抗旱和动植物防疫工作。
四要立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到安定有序实力强
社会和谐是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强化管理,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实施服务推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员管理,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育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职员工工作和生活,管好用好镇奖教奖学助学基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健全村级和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有效防范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引导投入联动。争取上级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启动外来人口居住区、沥海中学塑胶跑道、沥海镇小改造、沥海卫生院宿舍、计生服务站改建等一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探索政策拉动。完善政策、健全制度、构建网络,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建立扶贫救困基金,巩固提高“五保”和“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居民合作医疗。高度重视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保险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重视管理促动。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推进“综治进民企”、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模式,健全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完善信访举报和信访调处责任考核制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消除基层不稳定因素。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因监管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严肃查处。加强民主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教育。
2007年,动工建设外来人口居住区,启动沥海镇小和沥海中学塑胶跑道改造工程,完成沥海卫生院宿舍改造工程;启动计生服务站改建工程,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达到上级要求,以绍兴市卫生强镇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改善镇村环境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6%。
五要立足于自身建设的加强,做到风正心齐形象新
我们要继续按照“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要求,努力打造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
要规范政府行为,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切实加强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人大评议政府制度。
要转变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跟踪监督,进一步健全责任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制度和报告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强化自律意识,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教育和督促镇村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喜看今朝,全镇人民正意气风发谱写富民强镇的崭新篇章;展望未来,杭州湾畔将呈现构建和谐社会美好前景。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镇八届一次党代会精神,凝聚起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乘势而上,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沥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