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扎实的组织工作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时间:2022-10-24 09:09:00

导语:用扎实的组织工作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用扎实的组织工作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执政能力建设的担负着重要职责。当前各项组织工作的开展,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发展的观念、创新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统筹兼顾抓部署,突出重点抓大事,形成合力抓落实,才能实现用组织工作新成效确保党的执政能力新提高。

一、多渠道培养锻炼干部,不断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党员干部作为党执政使命的具体践行者,其执政能力——尤其是驾驭市场经济、引领第一要务的能力高低,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重大。为切实提高干部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我们不断拓宽干部实践锻炼渠道,在干部实践锻炼方式上寻求突破。一是选派干部上挂,共选拔8名干部到省直机关挂职。去年上挂干部共争取利华益集团“863”石化项目等7个,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争取资金1000万元,同时争取到了大量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优惠措施。二是选派40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专业招商队伍,到经济发达地区招商。专业招商干部在外有效地宣传、推介了利津良好形象,共引入项目45个,计划投资56.68亿元,已到位资金14.62亿元。三是组织干部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去年3月,按照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培训等程序从县乡机关中选拔了48名干部,奔赴上海、温州等南方8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把干部推到了市场经济前沿和经济工作主战场,不仅干部本人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还极大地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四是组织乡(镇)长挂职锻炼。去年7月份,组织全县9名乡(镇)长到浙江上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有效增强了乡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济、统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以合同监管为载体构建和谐稳定新农村,大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构建稳定和谐社会是党执政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内容。因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条件制约,农村社会矛盾相对较为突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成为重中之重。去年,我们针对基层群众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的实际,找准切入点,组织开展了后进村集中整治活动,在全县倒排查出50个后进村,选派熟悉乡镇基层工作的科级干部进驻,找准症结,分类施治。整治中,发现70%以上的不稳定因素是由于合同不完善造成的。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北宋镇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推行了农村合同乡镇监管制度。乡镇依托司法所成立合同监管中心,各村也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等党员干部组成的合同协管员队伍,为农村合同、特别是集体土地承包合同的起草、签订、履行提供全程服务。合同监管制度施行以来,因土地承包不规范等引起的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有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消除了重大不和谐因素。

三、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建立高素质的基层执政队伍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人。只有选好人,用好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才能不断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成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我们抓住这次村“两委”换届契机,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切实严把“三关”:一是严把依法办事关,做到该遵循的原则一个也不变通,该履行的法定程序一个也不减少,该交给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一点也不保留。二是严把程序关。选民登记采取“小户”登记办法,把大家族人口有效分离成小家小户,从根本上杜绝了家族式委托投票。严格进行“两控”,即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和控制委托投票,最大程度地支持群众直接参与投票。三是严把分类指导关,坚持分类指导、因村制宜的原则,做到先易后难,层层推进。这些有力措施,保证了绝大多数村选出了群众威信高、文化素质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村级班子。全县村“两委”换届工作于1月份全部完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达93.7%,两委交叉任职率98.6%,比上届精简村干部1102人,减少42.6%。

四、圆满完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搭建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新平台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条“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夯实党在农村的人才基础,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重要平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面对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财政缺口大的实际困难,不增加财政负担、不向农民要一分钱,坚持多条腿走路,积极争取市直包村工作组、油田帮扶单位、县直部门的帮助支持,筹措资金150余万元,圆满完成资金自筹任务。在终端接收站点基础设施建设中,县远程办提出了“四有一不”的建设标准,即凡安装村必须安有防盗设施,建有大小平台,配有桌椅板凳,铺有专用线路,坚决不允许安装在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家中。为监督建设标准的落实,对各村进行了“五看”验收,最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接收站点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中央和省市验收,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