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
时间:2022-01-23 10:28:00
导语: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市劳务输出已发展成为一项支柱产业,回归创业初露端倪全市人口7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0万人,占78.6%。据市统计局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外出半年以上流动人口167万人,其中流动到市外半年以上的人口145万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02年全市劳务收入在40亿元以上。据市委办信息科对10县区上报数字汇总,2002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为133.41万人,其中涉外劳务人员1942人,创收64.23亿元,人均4814元,低于全国务工农民收入平均水平(2002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9400万人,务工总收入5278亿元,人均5615元),应该是可信的。外出打工人员经过数年、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不仅学到了一些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而且吸纳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开始返乡创业,回报家乡。据统计,全市累计有15817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总投资4.12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0.84万人,回乡投资兴业较多的有新县(6000人)、光山县(3544人)、固始县(3000人)。河南荣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帮平(新县人)与信阳群星学校董事长杨鹏辉(新县人)2002年在新县投资2000万元兴办新县群星学校。驻马店中原气化公司董事长李万枝(光山县人),投资2000万元开发光山寺居生态旅游项目,计划收购破产后的伟力公司。郑州众诚科技公司总经理梁侃(光山县人)与光山县二高联合投资6000万元新建东城分校,众诚公司一期投资2000万元。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劳务经济生存、发展的根基。劳务产业要升级为劳务经济,输出地区关键要抓“两手”要使劳务输出发展为劳务经济,要经过劳务——高素质劳务——输出劳务的基础性工作,再经过打工——积累经验——积累财富的积累过程,最后通过返乡——选项——创业的历程,完成劳务输出——劳务经济质的飞跃。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关键要抓两条:一是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输出有创业素质的劳务。依托信阳技工学校组建的市扶贫培训学校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培训,变输出农民工为输出技工,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随着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加快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体力型劳工,更需要技能型劳工。技工短缺问题对中国这个“世界制造基地”来讲将会延续相当长时间,技工的年收入是一般农民工的两倍甚至数倍,有的高级技工收入与高级工程师一样。我市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整合技校、中专、职业高中等教育资源,引进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办钳工、车工、机电一体化、电工、焊工、数控机床操作、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电动缝纫、建筑等专业,争取把我市建成全国技工输出基地。我省新乡市围绕建立国际海员城,建立海员预科学校10所、海校高职班3所、省内海员招收站17个,与集美大学等5所海事院校建立委培关系,与国家海事中心及17家海员外派机构、国内外船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海员和预备海员目前有3277人,其中在培高级海员1663人。他们的做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外出劳务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和政府应担负的职责。据市扶贫办调查,全市愿意接受务工技能培训的贫困青壮年农民有10.5万人,对其免费培训一遍,需补助培训费4000多万元。可考虑将农民工技能培训列为扶贫项目,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划出10-15%(600万元左右),专项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智力扶贫项目的效果可能好于一般性种养加项目。二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好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输出劳务的目的是换脑子、增才干、抓信息,积累创业经验,回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业资源和返乡创业热情。据10县区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中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1242人,其中,500万元以上的242人,1000万元以上的37人,5000万元以上的9人,亿元以上的4人。无论是资产总量还是规模均超过我市本地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值得挖掘和依靠的一大块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劳务人员创业园区,提供项目、信息、信贷、税收、证照办理等服务,吸引劳务人员返乡领办、创办创业项目。乡镇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争取引进一个“回归工程”项目(包括外地客商投资项目),每个乡镇10多名实职领导干部至少可引进10个项目,全市211个乡镇一年就可以引进2000多个项目。要下达目标任务(许昌、驻马店等市在招商引资中已经这样做了),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成绩突出的可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这些硬措施把广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市每年如能吸引劳务人员创业投资10亿元以上(2002年全市民间投资总额为31.3亿元),将对激活民间资本、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