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善治工程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25 04:12:04

导语:乡村善治工程情况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善治工程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党在藏区的执政基础,认真落实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藏区工作思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州委决定迅速在全州推行乡村善治工程。乡村善治的目标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特点,更加完善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乡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乡村治理必须实现法治化,自治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才能有法可依,有条不紊;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支撑,有利于提升自治与法治的效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和补充,最终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于乡村善治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举措,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亮点,但难免会出现偏差,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分别到县、县、红原县、若尔盖县四县进行调研。

一、调研总体情况

此次调研的4个县均地处川、甘、青三省交汇处,幅员面积共3.61万平方米,占全州总面积42.8%。辖59个乡镇、3个牧场、273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有藏、汉、回等民族24万人,占全州总人口数25%。共有各级党组织709个,其中:基层党委74个(含乡镇党委59个、3个牧场党委),基层党支部635个(村党支部273个、社区党支部11个)。目前,共有党员14499人,少数民族党员11614人、占80%;妇女党员3315人、占23%,农牧民党员6543人、占45%。先进村63个、一般村181个、后进村29个,发展农村集体经济84个,成立专业合作社368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乡村自治方面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农村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主要表现在农牧民群众办事不能一次性在村上或者乡镇办理完毕,增加农牧民群众办事成本;农牧民群众大多不认识汉文,办事终端没有藏文提示,增加了办事难度等。二是村民自治机制没有得到落实。主要表现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两务公开不按时按要求,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形式多于内容等等。三是没有组建红白喜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偷会等有益组织。这些有益组织未组建,致使我们“四好村”建设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好习惯、好风气”建设推进缓慢。乡村德治方面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妇女地位低下。比如不同程度存在“钻帐篷”、“爬墙墙”等走婚陋习,致使“单亲家庭”存在;二是感恩意识不强。长期受宗教意识的影响,农牧民群众对寺庙僧侣奉如神明,而对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泰然处之,不存感恩之心,不怀抱恩之情;三是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农家书屋、娱乐设施、健身器材形同虚设,广播站、文化室没有发挥作用。乡村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乡霸”、“村霸”在少数地方存在。他们控制境内资源,强买强卖;他们纠集无知人员,阻工扰民;二是宗教影响社会事务管理的现象还未根除。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全民信教的草地县民众对寺庙的盲从依然存在;三是乡村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脱贫攻坚的压力之下,部分村干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依法依归推进工作,只求完成任务而不求任务质量等。

三、乡村善治的建议

(一)乡村善治必须要求基层善政。对农牧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放在树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首位,着力构建“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服务群众有能力”的村级党组织班子。畅通村后备干部培养渠道,严把政治关,注重从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人、优秀青年农牧民、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发现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会班子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二)乡村善治必须全面推动乡村依法治理进程。深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阻工扰民、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和非法宗教活动、境外渗透活动,依法制止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滥塑宗教造像等问题。强化乡村干部的法制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化“以戒管僧”工作,持续推进重点寺庙集中整治,坚持法律法规和戒律教规双管齐下对僧尼进行教育,使其法律和信仰同时入脑人心。通过有重点多形式的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群众和僧尼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其积极参与村务管理,自觉守法并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高度重视村干部和党员学法用法,建立村干部学习制度,征订各类涉法书籍,设立法律书柜,为村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创造条件,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有明显提高。组织具有文艺专长的村民编制法制文艺节目,使村民和僧尼办事依法、遇事靠法、平时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同时引导广大宗教教职人员爱国爱教、守法持戒,维护宗教正常秩序,推动宗教活动健康发展,促进全县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村里重大决策和重大事务都要请司法工作者参与,以保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确保实现“无黑恶、无毒害、无赌博、无刑事犯罪、无治安案件、无邪教、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八无”目标。(三)乡村善治必须全面提升基层明主管理能力。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运用网络手段逐步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快推进村规民约全覆盖,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一定两议三监督”村务公开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制度,注重发挥新乡贤积极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以党组织引领发展红白喜事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有益组织,规范管理农村公益慈善类、农村服务类社会组织,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四)乡村善治必须全面构建乡村社会新型道德规范。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主题活动,联系实际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开展感恩文化活动。组建村民文体队伍,举行农闲运动会,开办节日联欢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深入推进“孝善和俭”道德模范活动,加大乡村道德模范典型事迹宣传力度。深化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制定农村村规民约,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文明风气,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积极开展“五美”文明家庭、“五美”文明村寨评选活动,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开展农村综合环境卫生教育活动,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让农民住得安心、活得开心。构建特色乡土文明,加大对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本土文化,开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优秀电视节目,不断丰富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村广播站,利用好各村的文化院坝和文化活动室,添置健身器材,增设娱乐设施,创建好村民集体活动场所。要提升农牧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增添对农民生产生活有用的书籍,组织农民在空闲时间到农家书屋阅读书籍,增长见识。要有计划地对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群众的民族情怀,以此激发村民互帮互助互亲互爱的热情,增强他们之间的亲近感和友谊情,让美丽乡村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乡情和记得住的乡愁。提高干部的精神境界,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采用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组织村党员干部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提高基层干部自身素质,提高党员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振兴乡村、发扬文明乡风。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乡村治理的好坏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因此,贯彻落实乡村善治工程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创新动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州乡村善治工程一定会走在全国民族地区的前列,一定会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不竭的动力,一定会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