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问政问策问计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26 03:26:23

导语:践行群众路线问政问策问计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践行群众路线问政问策问计调研报告

一、对我市近几年工作的总体评价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上下围绕振兴发展主题,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各项工作走在了市前列。一是苏区振兴扶持政策效应明显,财政部、银监会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二是工业产业规模壮大,重点企业效益稳步提高;三是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加强;四是服务行业活力增强,旅游、金融、信息消费逐渐成为亮点;五是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秩序更加规范;六是乡容村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七是民生工作力度加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八是综合治理形势稳定,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方面。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大多以传统耕作模式为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程度低,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少,多数企业生产的农产品档次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的品种多、特色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产值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仅有两家,且客观上对农民的带动示范作用不强。蔬菜、肉牛等种养业未形成产业链,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合作经济组织总体运行质量不高、覆盖面小,服务带动能力不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要素瓶颈突出,在人才方面,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现有农技服务人员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需求。在土地方面,土地流转不够规范,限制了农业规模化生产。资金方面,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支柱的房地产业投资动力减缓,土地市场趋于饱和;房地产信贷规模收紧,房地产商资金回笼紧张,多重因素使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放缓。受宏观形势及厉行节约政策影响,服务业增长空间有限,对财政的贡献下降,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娱乐、居民服务等三大营利性服务业税收收入步入下行轨道。

(三)经济增长拉动力减弱。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步调不一,拉力失衡。投资受征地拆迁进度慢,资金、供地不到位,缺乏新增大项目等因素影响,投资增长同比回落较大。消费难有热点刺激,呈现降温迹象;出口受汇率不稳、劳动力成本上升、外商订货转移等影响,增速跌至低谷。

(四)财政增收压力增大。财源不丰、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使我市财政收入增长艰难。

二、分析研判我市未来几年的发展形势、走势、趋势

(一)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

红色故都,是共和国摇篮,有着独特且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是全国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文化、风情、建筑和饮食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不仅是红色旅游区的中心城市,也是省的旅游窗口城市。

在未来几年,随着苏区振兴发展逐步推进,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旅游产业将逐步发展壮大,逐渐从第三产业的龙头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模式也将逐步转化。一是政府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化。接待方式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接待模式转化为市场接待模式;营销方式由过去向政府要效益转化为向市场要效益。运作方式由过去靠政府转化为运作靠市场,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法,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二是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逐步出现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形成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以及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和安全保障。三是旅游产品向旅游市场转化。观光类旅游产品将向参与性旅游产品转化,“吃、住、行、游、娱、购”产业链将更加完善,逐渐发展成为可以满足大众旅游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需求的旅游市场。

(二)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建立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拥有耕地面积31.34万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充沛,非常有利于农业发展。多年来,农业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传播、推广,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基础扎实。未来几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将继续程规模化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以生产出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将出现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建成多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市场相对稳定、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知名度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三、我市今后几年工作的打算

(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积极稳妥开展农村房屋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鼓励支持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引导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家庭的土地财产收益。

(二)以政策转化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充分释放振兴发展综合效应

利用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机遇,狠抓《若干意见》的实施不松劲、不停步,努力把中央的关怀关爱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加强沟通联系,争取特殊政策。力争《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尽快获批。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联系,推动财政部、银监会对口支援实施意见尽快出台。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困难和诉求,争取更多“量身定做”的特殊政策,促使国家部委和省、市的改革创新在先行先试、创造经验,重点争取金融改革创新、城乡一体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的试点。

加强项目对接,争取更多扶持。密切跟踪政策动向,找准切入点,策划一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三)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方向,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培植特色产业,壮大农业经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21万吨以上。抓好脐橙、蔬菜、烟叶、油茶、花卉苗木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扩大生猪、肉牛、蛋鸡、水产等养殖规模。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推进乡片区万亩蔬菜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食品产业园、省级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和精深加工业,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监管水平,发展无公害、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经营体制,帮助农民增收。鼓励农民规模化种养。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提升农产品生产、供给、存储及配送能力,组建集贮藏、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发展。建好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解决10.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硬化150公里农村通组公路。提高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水平,完成864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四)以扩大消费为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整体实力

狠抓旅游品牌建设,做旺旅游产业。继续推进“共和国摇篮”国家5A级景区品牌创建,填补空白;尽快完成旅游强县品牌复核工作,启动罗汉岩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军事博览园、农业博览园、罗汉岩景区、生物科技园、云石山生态旅游度假山庄、赣江源生态观光旅游、古村等项目建设。建设小吃一条街,支持星级酒店新建改造。抓好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的规划与招商,加强旅游宣传营销。

四、对我市抓好今后几年的工作有何好的意见和建议

努力把打造成“红色故都+井都公园+养老宜居+休闲农业”于一体的养生旅游胜地。

一是红色旅游继续抓好抓实

是红色旅游景区,红色的历史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发源,思想从这里发祥,八一建军节从这里诞生,伟大的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一苏大”旧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亘古不衰的“八角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当年的“中南海”(中央苏区局旧址)、“红井”……等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个中央国家部委旧址,180多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今日的乡和镇,已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国家部委旧址群,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特色景观。目前,市共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1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市对外开放的景区包括共和国摇篮旅游区(革命旧址群)、红色中国情境体验旅游区(革命旧址群)、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罗汉岩风景名胜区等七处。2000年,南昌—井冈山—红色文化旅游线列入三条精品旅游线之一;《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把列为全省“七大红色旅游精品”之一;国家《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把列入全国重点打造的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三十条精品线路和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年,省把旅游业列入“十一五”时期全省国民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对旅游业予以重点扶持发展;2008年,列入海峡西岸旅游区。所以,我市应紧紧抓住《若干意见》的实施,继续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不仅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绿色、古色、人文旅游资源众多。罗汉岩风景区有“小庐山”之美称,是远近闻名的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客家人大本营中的大本营”,客家文化源远流长,镇村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村”。

二是发掘红井内涵,打造“井都”公园。

一篇《吃水不忘打井人》的课文让市红井红遍全国,“中华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华夏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极重的历史地位。打井汲泉,是中华民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水井自发明以来,就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水源之一。滋养生命的井,灌溉五谷的井,政治的井,军事的井……在悠悠岁月中,井流淌出永汲不竭的文化之玉液琼浆。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井”文化的主题公园,作为拥有全国最有名的“红井”的故乡----,有必要成为弘扬“中华井文化”的先行者,建议我市结合红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中华井文化”第一主题公园--“井都公园”。把世界上所有有名的井,复制拷贝到,以旅游集散中心为起点,建设从景区到景区的世界名井微缩景观。

三是打造养老宜居型休闲城市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社会养老问题将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年轻时努力赚钱,年老时找个不错的城市退休养老成为一种新趋势,异地置业养老风正悄然兴起。

得利于打造旅游城市及苏区振兴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将迅速发展,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以养生、健身为主题的社区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等将逐步新建或完善;二是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渐趋完善,医疗队伍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医疗水平将逐渐提高;三是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污水、生活垃圾等废物的回收处理系统将渐趋成熟,绿化建设渐趋丰富;四是公共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发展;五是城市软件不断发展,体育文化活动逐渐丰富,老年大学、老年协会及各项文体协会逐渐发展完善,将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六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市郊及周边乡镇的发展迅速。

而养老型城市需满足生态环境优越,依山傍水,青山绿水、交通便利、区位地段好,经济相对不够发达,地价房价、生活费标准适中等条件,我市皆满足,另外作为一个红色旅游城市,以红色为主的旅游资源将是一大亮点,可以满足老人追溯历史、回顾往昔的需求,发展养老型城市条件已形成。

通过建设养老型城市,将使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的一个新兴增长点,带动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建设养老型城市,还能吸引高收入、高素质老年人的入住,通过他们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出一条新的路径,全面拉动商贸、旅游、通讯、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传播新生活方式,打开与外界交流新通道。建设养老型城市,将城市老人吸引到农村养老,使养老成为消除城乡差异,满足部分城市老人返朴归真,乡村养老的愿望。退休老年人出城养老,青年人进城创业,将成生活新时尚,扭转城市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大趋势,可极大地增强城市竞争活力。建设养老型城市,也是实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和谐,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好途径。通过养老基地的打造和运营,实现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等得到统筹协调发展。

四是全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产业。

市是农业大县(市),近年来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二主五特”(脐橙、烟叶二大主导产业,商品蔬菜、西瓜、生猪、特种水产、蛋鸡五大特色产业)产业格局。2013年我市鳗鱼、螺旋藻、蛋鸡和以商品蔬菜、大棚西瓜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居全省前列,烟叶种植面积居市第三。全市拥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有50亩以上商品蔬菜基地14个。现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6家,是市拥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最多的县(市)。同时,现有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2个,正逐步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农产品基地。

目前我市正在建设乡片区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该两大区域可以打造成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

市丰富的历史底蕴、秀美的山川风物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再加上全省首屈一指的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将为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