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市场增长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20 11:22:22
导语:消费品市场增长情况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基本情况
我县目前有限上企业21户,其中:大个体18户,占限上企业总数的85.7%,个体商贸企业点全县商贸流通业的绝对多数,因此,推进“个转企”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今年以来,我局提请县政府出台促进“个转企”的优惠政策,目前正在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目前,全县没有具备条件集中收银的商场、市场。
二、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建设不断加快。
我县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为重点,不断加强和完善商贸流通市场、农村集市贸易市场建设,全县社会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发展良好,1-3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3.9万元,同比增长15.9%。占年计划的24.7%,限上2296.7万元,同比增长1.5%,限下2427.2万元,同比增长8.3%,统计数据表明,我县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二)住宿和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同步增长。
今年1至3月全县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244.6万元,同比增长15.4%;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479.3万元,同比增长21.9%。
(三)城镇市场消费快于农村市场。
随着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特别是经济宽裕人群,购买名牌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今年1-3月全县城镇累计实现零售额3838.1万元,同比增长15.5%,家用电器、汽车、品牌服饰消费等有效的提高了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乡村实现累计零售额885.8万元,同比增长17.4%。以前的一些“旧家电”和价格低廉的服装日常用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家庭需要,家用电器、摩托车、汽车等以前令农民望尘莫及的一些大宗商品已被多数农民所接受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集市贸易呈现销售两旺的态势。但农村市场的消费总量还是远不及城镇市场,农村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今年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宏观经济变数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从而影响我县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甚至抑制了居民消费。特别是我县餐饮业消费在去年的基础上下滑了20%左右,主要原因是中央八项规定,控制公款消费的政策收到明显成效,餐饮业下滑,但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住宿业增长较快。居民消费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电下乡政策的退出,后续政策推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力度不大,随着政府消费支出减少,通胀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诸多影响,消费增长乏力。
(二)由于我县小,人口少,群众收入不高,消费需求不足。只有3家个体工商户达到限额以上企业,但都不是法人企业,而且全县都未开展集中收银企业。
(三)“个转企”还存在一些困难。
1、税负变化成为经营业主“个转企”思想顾虑的症结所在。从税收管理看,对个体工商户相对宽松,建账要求也较低,主要采用定额征收税款,只涉及个人所得税;而对法人企业的要求高,营业额达到标准的企业按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税款主要采用定率或查账征收,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建帐而必须聘用专职或兼职财会人员,导致经营成本增加而犹豫是否要转企升级;占总量近九成的服务业个体工商户,虽然规模比较大,雇工人数也较多,但大都只开具服务业发票,不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无需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即使具备了开办企业的客观条件,但主观上意愿不高。
2、前置审批、场所证明、“个转企”审批登记过程的困扰。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繁琐,还得提供合法的房地产权证明和与经营项目相适应的房屋用途使用证明。
3、主体资格的非延续性造成转“企”后资产流转的“断层”。申请升级的个体工商户,经过多年的经营,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很多都拥有土地、房产、车辆等资产,这些资产在升级后都必须办理过户手续。但因“升级”的定义以及相关政策规定还不清晰,基层管理部门难以在操作上达成共识。
4、“个”与“企”因缺乏法律层面的明确界定而难以有效引导制约经营者在办理注册登记时,选择何种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其自愿,法律法规并未作强制界定。因此,“个转企”工作更多的只能立足于宣传、引导和规范,工商注册登记并无法律上的强制及制约手段。
(四)农村市场开发不够。受长期形成的购买力不足的影响,商品生产者对农村市场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为市场规模小,销售网点少。目前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在乡村刚刚起步。乡村市场投资主体十分有限,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加之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少,售后服务差,运输、维修等服务环节尚不健全,影响和制约着农民消费需求的现实以及全县消费总水平的提高。
(五)有效需求仍显不足。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消费总量仍有差距,加之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的增加,以及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备等因素的制约,居民储蓄意识较强,对商品消费有一定的抑制。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较大,农牧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难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建议及对策
(一)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物价上涨影响。
一是保证生产资料的有效供应,二是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流通环节的畅通,同时,政府要全方位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最新动态和走势,适时采取措施,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二)放宽名称登记要求,优化市场准入条件,通过实行“无障碍准入”的登记程序,规范畅通企业商号、档案等工作的衔接程序,进一步优化准入流程,积极提高登记效能。同时加强与税务、环保、消防、国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为个体户成功实现转企升级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三)建议出台《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政策》等文件,规定在税费优惠方面,“个转企”纳税人实现5年财政扶持政策,“个转企”当年起3年内实缴税款地方财政留成全额予以奖励,后2年按实缴税款地方财政留成50%予以奖励。另外,对“个转企”后纳税有困难的企业,给予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除财税优惠外,对于“破茧成蝶”的新企业来说,在升级的当年起,社会保险缴纳可实行3年缓进期。这期间,允许其暂不按企业申报,员工也可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四)采取综合性措施,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农民购买力是农村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而农民购买力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治本之策。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和提高农村流通网络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使农民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还应注重消费软环境的建设,在农民群众中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引导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
- 上一篇:商品交易市场和社区商业调研报告
- 下一篇:项目派驻监督检查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