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情况调研
时间:2022-08-27 03:26:39
导语:大学生创业情况调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是拥有7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农村不富、农民不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就落不到实处。近年来,为了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到我县农村创业,带动我县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争取早日实现我县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县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县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招聘村官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们新农村建设引来了各类有用人才。截止目前我县共有64名(含十名选聘生,13名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在基层创业。
这些大学生用“五个一”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一村一品、建一个特色农产品基地、牵头建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联系一个龙头企业、示范带领一批农民致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引导作用。我县此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12日,曾庆红同志在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学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对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完善政策措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引导更多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方面人才,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求。随后,省领导郭金龙、王金山、王三运等同志分别专程到小岗看望创业大学生。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县农村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实用人才较少而且人才流失严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信息的高素质人才匮乏。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阻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问题,从2005年开始,我县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各类人才到创业的鼓励政策。先后选聘博士到挂职,招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受到我县激励政策影响,2006年下半年,科技学院的苗娟、周盘龙、王中华等3名大学生首先来到小岗村发展双孢菇产业。他们每人各建3个标准双孢菇大棚,带动小岗村7户农民一起建成了35个双孢菇大棚。到目前为止,小岗村有7名大学生示范种植36个双胞蘑菇大棚,三年来,小岗村的双孢蘑菇种植迅速发展,吸引60多户村民参加,由当初的占地28亩,35个大棚发展到现在占地150亩,179个大棚,年产值500万元。建成了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立了小岗村利民蘑菇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每个大棚投入减少了4000元左右,并且根据实际建立了双孢菇粗加工厂,为了发展循环产业现流转60亩土地建立了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利用双孢菇的下脚料做蔬菜大棚的有机肥料,不使用任何化肥,使小岗村蔬菜完全绿色,并联系南京农科院的专家教授指导小岗村葡萄种植技术改良,使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
农业大学时全等4名大学生,在2006年带领积极性比较高的12户农民发展种植大棚蔬菜60亩,他们采取统一的栽培管理技术,统一销售,这12户种植的蔬菜都获得了成功,而且由于上市早,品质好,信誉可靠,生产出来的蔬菜供不应求,第一年就实现单季亩均产值45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老百姓见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对种植蔬菜充满了信心,原有的顾虑彻底消除了。2007年5月份,全村有69户村民报名种植大棚蔬菜,新增蔬菜面积216.5亩,并且成立了大王府蔬菜合作社,注册了品牌,下半年单季亩产值达到6000元。实现每亩大棚年产值超过万元,比往年增收近8000元。08年底在几名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下,大王府村的蔬菜面积从空白发展到了270余亩,新建钢管大棚620座。
在如今的广阔农村,到处可以看见大学生创业的独特景象。大溪河镇七里村采取与明光市招信镇蔬菜村“万亩无公害种植基地”开展技术对接,引进技术及资金用以发展“猪-沼-菜”立体循环蔬菜种植(成立专业合作社)。红心镇蒋庄村利用300亩山场林地放养草鸡,带动蒋庄村形成草鸡规模养殖产业(注册了“白山岭”草鸡品牌)。小溪河镇小岗村大棚蔬菜示范园,组织农户成立合作社,建成10个标准化大棚种植蔬菜。总铺镇上王村在大学生指导下成立上王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总铺镇总铺村中草药养殖成立专业合作社,与村民合作种植药用亳菊。大庙镇亮岗村军民坝鱼禽综合养殖场(成立养殖合作社)。张宁等3名大学生,在大庙镇东林村发展花卉苗木。西泉镇宫庄村由大学生组织成立的资金互助合作社,给全县的资金互助合作社起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大学生在广阔的农村里积极的创业活动,正在为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效应:
一是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大学生投入到新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去,有利于促进广大群众观念的更新,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新农村建设核心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决定因素是人的发展,大学生的到来加快了群众素质提高。
二是带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学生们来到农村,不仅为农民们带来了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需的技术和信息,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现在,小岗村的双孢菇和葡萄、大王府的大棚蔬菜、东林的花卉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是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如小岗村,成立了由创业大学生王中华任理事长的食用菌协会,总铺上王村成立葡萄合作社,西泉宫庄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技术、信息、市场共享,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服务水平。
四是促进了乡风文明。大学生们来到农村,给农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文明风尚。如大王府村、东林村、总铺村、晏公新村的大学生们经常组织本村农民,利用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远程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寓教于乐,深受农民欢迎。
五是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密切了干群关系。大学生们转变以往涌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观念,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担任村官,优化了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文化结构,增强了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在带动农民创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使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不断改善。
二、县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凤发[2006]13号)、《关于鼓励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的实施意见》(凤发[2006]33号)、《关于扶持小岗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补充意见》(凤发[2007]1号)《关于支持发展双孢菇生产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鼓励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
特别是今年出台了《关于解决村委会名誉科技副主任夫妻分居问题的意见》、关于印发《县扶持大学生到小岗村发展现代农业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县选聘生培养使用的实施意见》等具体措施,将大学生村官和选聘生列入全县科级后备干部序列管理,其中将表现特别优秀的创业大学生苗娟和村官时全破格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为在创业的大学生营造出了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主要做法有:
(一)、创新工作思路,实施农村人才引进工程。先后从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选聘26名博士到我县挂职。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首先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科技学院人力和智力资源,组织在校大学生到我县的村镇和企业进行挂职实践活动,今年已经是第十一年了,共有339名同学赴村镇挂职实践过;其次招收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担任村官,06、07两年连续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我县担任村委会科技名誉副主任,目前共有村官51名,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
(二)、采取财政贴息、无偿补贴等扶持方式,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支持双孢菇种植、大棚蔬菜、葡萄等农业产业。大学生每新建一个标准双孢菇大棚,可向当地信用社贷款1万元(财政贴息),同时享受财政无偿补贴。2006年,每人新建一个标准双孢菇大棚,财政无偿补贴6500元;2007年每人新建一个标准棚,财政无偿补贴6000元;2008年每人新建一个标准棚,财政无偿补贴5000元(每人最多可享受5个标准棚的财政贴息贷款和财政无偿补贴)。发展葡萄产业的,根据规模大小可享受不同数额的苗种补贴和生产基础设施补贴。
(三)、完善基础设施,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创造条件。近两年来,我县已为完善大学生创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200多万元。仅在小岗村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县财政已投入150万元,用于完善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修路、打井、架电、安装地磅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大王府村等大学生创业基地投入资金60多万元。
(四)、做好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服务工作。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大学生们的创业活动,针对大学生基层创业的实际困难,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马占文、县长范迪军亲自挂帅的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由团县委负责日常工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经常现场了解情况,召开大学生及村民座谈会,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成立了双孢菇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大学生创业指导办公室,安排专人为大学生们创业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大学生创业指导办公室组织人员编写了“大学生创业须知”,印发给希望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在大学生们进村创业前,政府先是帮助他们协调土地、安排食宿、修路、架电,然后协调贷款、提供补贴、聘请技术员,安排专人帮助他们联系采购原材料、寻找收购客商,使他们的创业取得了初步成功。
五是创新村官工作方式。根据大学生村官独自一人在村里难以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县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思路,保证做到每镇有两名以上大学生在基层创业;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扬团队精神,几人一组开展创业活动。如时全等4名大学生村官发展大棚蔬菜,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采取股份制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解决了许多依靠个人力量很难解决的问题,大棚蔬菜的生产销售形势很好。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存在问题:
(一)创业大学生的身份和组织管理问题。对大学毕业生到村创业的组织管理问题,国家没有相关政策作出明确规定今后的去留情况。现在的大学生村官多为地方政府聘用,比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考核,聘期满后面临的情况很是尴尬,特别是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到了婚嫁年龄,对何去何从顾虑重重。身份、待遇需进一步明确,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留住人才。
(二)发展水平总体不平衡,创业畏难情绪比较严重
虽然我县村官和创业大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在全省甚至全国都起步较早,但是总体发展不平衡。部分村官和创业大学生创业思路不清,主动应对市场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
(三)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问题。大学生创业基本没有初始资本,必须得到必要的扶持。政府尤其应在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支持,加大财政投入。但是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特别是金融部门缺乏相应的支持措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贷款非常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创业发展。
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官,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力争今后三年内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甚至“一村一组大学生”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主要任务,继续用“五个一”指导思想开展农村创业工作;同时,与科技学院合作,对农村高中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提高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健全大学生创业活动服务组织,完善创业服务措施。结合我县大学生创业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指导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在充分发挥现有大学生创业活动服务组织作用的基础上,由创业领导小组和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及时了解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每月出一份创业简报,每年组织一次高规格的学习培训活动,组织好我县大学生创业协会和论坛。加强与创业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创业要求,完善服务措施。
(三)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推动制度创新,改善金融环境。按照金融部门的有关规定,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只能贷给有本地户口的农户。由于创业大学生户籍不在本地,贷款不符合信用社有关规定。为保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需求,我县通过直接与省信用联社协调,解决了创业大学生的贷款问题。今后,随着大学生们的事业发展,我们将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继续给予支持,尝试全方位多渠道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及村镇银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四)加强引导,稳妥推进,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大学生创业热情高、知识层次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学习任务较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时间不足,初次创业风险较大。因此,我们将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适度把握生产规模,在取得经验后再扩大生产,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正确处理好在校大学生完成学业与到农村创业的关系,大学生创业相对集中与合理分布到各乡镇的关系,利用好土地流转政策与带动农民发展的关系等。
(五)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创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县委、县政府已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改善大学生生产生活的各项服务工作。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解决创业大学生农产品购销等问题。在大学生们创业相对集中的地方,购置一些必要的电脑、电视、音响等设备,添置一些必要的图书,丰富大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引进人才有关政策。制定并实施更加开放、更加符合实际的农村人才引进政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的人才流动使用机制。积极拓展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实施人才引进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人才引进工作。逐步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甚至“一村一组大学生”的目标。
(二)进一步完善国家关于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鼓励政策。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建议各级财政安排“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出台大学生创业税费优惠政策,对各级政府服务大学生创业作出明确规定。
(三)创新农村人才选拔和使用管理制度。制定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及考核办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身份、编制等问题,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发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途径,支持大学生到村任职,推动新农村建设。
(四)改革金融部门的贷款管理办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农村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打破户籍壁垒,放宽抵押和担保等信贷条件,适当调低大学生贷款利息等,缓解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资金困难。
(五)加强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创业大学生的新典型,宣传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新做法,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深入广泛地宣传活动,转变人们的择业观、就业观,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活动的认识,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 上一篇:共青团基层组织和工作调查
- 下一篇: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调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