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三化机制调查汇报

时间:2022-07-16 09:21:56

导语:干部三化机制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三化机制调查汇报

新一届村“两委”换届结束后,省市及时转移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建立健全“三化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一、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形成服务群众工作合力。结合深化实施为民服务制,形成以市为民服务中心为龙头、镇为民服务室为主体、村为民服务点为补充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一是健全市级为民服务中心。在不增机构、不增编制的前提下,整合市直部门现有行政资源,成立市为民服务中心,所有行政许可部门全部进驻服务中心并开设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市级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并将为民服务领域向生产、流通、科技等公共服务延伸,进一步丰富为民服务的内涵。目前,全市共有30个部门、280个许可服务事项、100个收费项目进驻中心服务,把全市1200多名干部推向了为民服务的“第一线”。二是健全镇级为民服务机构。引导乡镇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转变的需要,重新划分工作布局,在成立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镇社会稳定工作中心、镇村建设与文化服务中心、镇投资服务中心、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镇经管与农业服务中心等服务工作机构,根据镇机关干部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明确服务职责,为群众代办所有许可事项以及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三是健全村级综合服务阵地。在配套建设村为民服务点的基础上,指导全市800个村党组织依托村级办公场所,成立了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在功能上包括村干部办公、党员教育活动、远程教育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矛盾调处、科技培训、产业协会、计划生育服务等要素,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了”的综合服务平台。对应镇级服务工作机构,将新任村“两委”成员、群团组织负责人进行合理分工、设岗定责,保证了村级各项服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推行“多元化”服务模式,增强服务群众工作实效。针对新形势下服务群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探索创新五种服务模式。一是实行坐班服务。为帮助群众代办行政审批事项,结合实施为民服务制,在全市推行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村“两委”干部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有1人坐班,负责收集代办信息、梳理代办内容、处理代办事务以及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解疑答惑等日常服务,解决了群众“有事办不了”、村干部“有事找不到”的难题。今年以来,镇村干部累计为群众代跑代办各类事项5万件次。二是实行上门服务。对村“两委”干部实行划片包组、定期入户家访,逐户填写《村干部户访“民情民声”档案》,做到科技示范户、困难户、上访户、老党员及离任村干部“五必访”。对群众反映急需办理的问题,当日召开“两委”碰头会马上解决;对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事项,按程序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决策、重点解决。同时,镇为民服务机构坚持服务重心下移,定期开展“科技进村”、“文化下乡”、“调解进村”、“进村接访”等为民服务活动。夏格庄镇专门聘请1名律师,定期开展“律师进村”活动,现场调解重点民事纠纷、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等,连续十几年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被评为“省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实行联手服务。实施了“1+X”党建富民工程,即以1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协会、企业、市场或村庄为中心,联合成立区域型党组织28个,覆盖了109个村庄,强化了村党组织带富功能。沽河街道后庄扶村与九联集团联合成立党委,公司整合村庄和企业生产要素,使95%的村民成为企业股东,95%的劳动力成为企业职工,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经济开发区三里庄村党支部与周围3个经济薄弱村成立联村党支部,输送10几个工业项目,发展40多户个体工商户,发展高效农业,联村群众户均年增收1.2万元,村集体增收78万元。四是实行结对服务。签订《结对服务承诺书》,组织年富力强的党员干部与弱势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年终开展以“承诺事项好、履诺过程好、践诺效果好、群众反映好、组织评定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承诺标兵”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农村党员与农户结成对子2万多个,承诺服务事项29000多项。五是实行借力服务。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大与上级有关部门和企业联系力度,多方争取资金、物资帮扶,借助外力解决好单纯依靠村级组织办不了、办不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目前,全市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通宽带网,90%以上的村庄达到“五化”建设标准,呈现出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环境优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社会化”监管机制,激发服务群众工作热情。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通过加强社会监督管理,保证各项服务有效落实。一是服务内容面向社会公开。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承诺重点,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合实际,重新修改完善承诺事项,采取“上会、上网、上报、上栏、上岗”等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并通过设立服务效能投诉中心、开通“行风在线”、“政务热线”、“民情热线”、建立12380举报网站、推行“绿色邮政”服务以及设置“人民来信”信箱等形式,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和举报渠道,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服务成效面向社会测评。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在组织做好党内评议的同时,扩大参与测评人员范围,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分半年和年终两次分级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行民主测评,虚心听取社会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定期点评调度制度,总结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深入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联系服务群众水平。三是服务考核面向社会公示。把服务群众工作纳入镇村两级党组织年终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价班子建设、干部考核奖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严格实行干部问责制度,对考核结果较差、群众反映意见较大的,对党组织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逐级进行问责。在考核形式上,坚持实地考核和民意测评相结合,提高民意测评所占考核比重。对考评问责和整改落实情况,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发放《镇情》和《村情》等形式,及时向社会予以公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和责任意识。不少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履行岗位职责是怕领导不满意,现在是怕下级和群众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