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龙头企业调研汇报
时间:2022-06-25 07:54:23
导语:全市龙头企业调研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的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实地察看了、、等农业龙头企业,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市农业局、畜牧局、国税局、地税局、农业开发办、农业发展银行支行等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部分农工委成员、人大代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不断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1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16家,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66万吨,吸纳农村劳动力6.1万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420元。
(一)强化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市政府成立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通过明确部门职责,搞好部门分工,逐步建立起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管理体系。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的规定》。在继续发挥好政策性银行信贷支农的基础上,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和农产品基地建设补助,对新建符合市级以上标准的重点企业,连续3年给予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同等数额的资金奖励,有效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注重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带动了第一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我市农产品走向市场,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农民种粮和养殖的积极性。二是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我市有6万多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龙头企业务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食品公司采取“优质优价”、“保护价收购”方式收购农产品,直接带动农户3200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三是带动了优势产业发展。我市不断提高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积极培育品牌产业、品牌产品。依托龙头企业建立起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区位优势的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建设了注沟黄烟、密水葡萄、李家营土豆、柏城草莓、姚哥庄洋葱等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基地。
(三)实施了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市政府和龙头企业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招商引资。市政府充分利用我市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8年,全市有23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扩建或改造,投资总额达2.16亿元。二是向上争取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开展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示范工程、省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等政策资金。截至目前,全市共争取省、市无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620万元。三是信贷融资。充分利用农发行政策性扶持贷款,扩大金融信贷融资渠道,增强了龙头企业发展后劲。
(四)加强了企业的自身建设。在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中,企业积极适用经济发展形势和潮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企业自身取得了较快发展。一是实行统一服务。全市蔬菜加工企业中,大多建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在基地中实行“种子、农药、化肥、管理、采收”五统一,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二是组织农产品质量认证。截至目前,已认证了10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农产品,李家营马铃薯、芋头,姚哥庄洋葱等先后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密水庄园牌干红葡萄酒、群福牌花生油等先后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三是鼓励企业参展。去年全市23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了中国国际(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青岛()周农产品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通过参加各类展会,充分展示了我市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取得的成果,提高了农业龙头企业的知名度。
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够强。近年来,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步提升,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这些龙头企业大都集中在东部和城区周围的夏庄、柏城、朝阳、密水等镇街,而其他乡镇在龙头企业建设上还没有实现大的突破。我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仅有23家,半数多的企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有的仅几万元、几十万元,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较少。
(二)企业加快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税收、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龙头企业发展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缺乏技术研发机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其中,缺乏资金是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加上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周期较长,农产品原料收获季节流动资金压力较大,影响了企业的增资扩产,阻碍了企业发展。生产要素配置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作用滞后,在市场竞争和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显得力不从心,发展后劲不足。
(三)供、产、销连锁机制尚未形成。长期以来,我市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一是存在供求矛盾。农产品适销不对路,品种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必需的专用、优质原料,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二是营销手段滞后。多数企业产品销售还是沿用传统的以产定销、坐等客商的营销方式,缺乏营销策略研究,信息滞后,网络不够健全。三是销售渠道单一。我市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只注重出口贸易,忽视了内销,加上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企业抵御金融危机和贸易壁垒的能力弱,稍有风吹草动,企业便陷入困境。四是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系松散。多数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双方利益均得不到切实保障。
(四)品牌建设工作滞后。一是品牌知名度不高。目前我市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较少,仅、南洋、的知名度相对较高。许多龙头企业品牌意识不够强,不注重对品牌的宣传。二是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均没有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且没有经过标准的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造成出口受阻。三是科技含量低。从横向看,农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的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量的需求;从纵向看,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产品的附加值低。
三、几点建议
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村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在调查分析、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发展机制,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要着力探索企业多元化发展机制,促进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入股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姻”,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地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并协调解决好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土地流转问题。
(二)拓宽发展思路,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改变企业产品和销售渠道单一的局面,延伸产品链条,提高农产品质量,坚持“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要抓好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大对农业优良品种和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和对新产品的开发,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品档次。二要落实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必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把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标准摆上突出位置,加强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标准化监测,努力提升产业素质。三要注重品牌建设。要按照“规划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发展思路,确定品牌培育方向,将品牌创建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镇街和企业。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在塑造品牌中以质量为核心,努力铸造龙头企业的质量品牌。
(三)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推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市政府要搞好龙头企业发展规划,通过扶持、引导、提供服务等方式,搭建龙头企业发展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一是加强政策扶持。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根据经济形势和我市实际及时制定出台各类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强资金扶持。要积极向上为龙头企业争取中央、省农业投资项目,以大项目、大投资带动企业大发展。加大市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强金融信贷资金支持,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三是搞好部门联动。农业、财政、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部门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搞好联动,形成合力。四是抓好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企业优势、环境优势,大力引进外地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借势青岛拓展对日韩、港台和东南亚、欧美国家招商,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升级现有龙头企业。
- 上一篇:建筑法检查工作报告
- 下一篇:全市人大执法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