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少年教育情况调研汇报

时间:2022-06-03 10:33:00

导语:留守少年教育情况调研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留守少年教育情况调研汇报

留守少年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构筑和谐社会使命的实现,目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让我镇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镇团委联合镇中心小学对全镇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管理教育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新农村建设中牵动千万农民工心灵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产生大都由于父母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或者城市没有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而被迫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分离。通过调查,全镇共有145名留守儿童,其中75名学习上有困难,48名思想品德较差、思想有障碍。镇各级教育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省市有关加强农村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证“留守少年儿童”“一个不能少”的接受义务教育,遵循“优先照顾、优先教育”的原则,为“留守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适宜的成长环境。做到在学习上营造良好氛围,在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指导,促使留守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一、主要措施及具体做法

(一)摸准信息,建立“台帐”

首先,学校组织专人对“留守少年儿童”进行摸底调查,确保对“留守少年儿童”现状做到五个清楚:一是清楚“留守少年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二是清楚“留守少年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三是清楚“留守少年儿童”的病史状况;四是清楚“留守少年儿童”父母的务工地、联系方式;五是清楚“留守少年儿童”第二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要求“留守少年儿童”所在的学校、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各执一份,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行优先照顾

1、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少年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课任老师。由课任老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了老师的帮助外,每一名同学还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进行结对互助。教师定期检查效果,建立进步档案,努力使他们的学业和大家一起进步。对“留守少年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好,让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2、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学校对“留守少年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为丰富“留守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学校为他们开通有线电视,让他们在晚饭后有一段时间观看少儿节目和新闻,图书室全天候为他们开放。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使“留守少年儿童”的生活不再单调、枯燥。

(三)多渠道沟通

学校通过不同的途径与“留守少年儿童”本人、父母以及第二监护人进行沟通。

1、开展谈心活动。班主任建立时间不论长短式的每天必谈、遇事必谈制度;各任课老师也结合孩子学习情况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学校教师用爱心呵护他们,疏导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就是父母。

2、开展家访活动。班主任、教师每学期定期进行两次家访,一次在期中,一次在期末,向家长或第二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和取得的进步情况,探讨帮教孩子的措施。每次家访后均针对家访情况写出有质量的家访报告。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对家长或第二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沟通,提高他们教育孩子水平,为此,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由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中心校校长任副组长、教干及退休教师12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留守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领导,中心校还成立“关爱留守年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留守儿童”教育全面实施工作。各完小也相应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明确“留守儿童”教育责任,明确“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评估方法和标准,明确奖惩规定等。

4、畅通通讯渠道。班主任、任课老师们都有一份“留守少年儿童”的通讯录,随时与他们及家长进行沟通。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还通过书信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少年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工作小组督促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登记建档,以了解掌握本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内容。

2、建立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联系制度。工作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学校每学期组织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家教热线”,畅通联系渠道。

3、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等方面动向,及时向学校反映,学校再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实行一级报一级的报告制度,确保留守儿童情况及时掌握。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学校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交流制度。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对外通过与城区小朋友手拉手、“同在一片蓝天下”等活动加强交流,对内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人际交往搭建健康平台。

二、几点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不是单一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现象,对他们的教育,应引起各方的重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使他们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家庭要切实履行义务,为留守儿童筑就避风港

首先,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父母双双出门打工,而是一人外出打工,一人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对于家有学龄儿童的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其次,在外打工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联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再次,监护人及父母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简单粗暴的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往往因为自己常年不在家,回家的时候动辄采取金钱补偿的方式,使孩子予取予求。也有的父母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在外挣钱养家,而孩子却不体谅父母辛苦,不好好学习,盛怒之下难免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方式。此外,家长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孩子大了打工也能挣钱过日子”或“跟着自己做生意赚大钱”的思想,甚至有的父母让孩子辍学随自己打工做生意。

2.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

第一,要净化社会环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黑网吧,规范非法摊点,打击不正之风,净化社会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第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做到“挣钱教子”两不误,从而减少留守儿童,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第三,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考虑由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关工委、派出所、学校、村委、监护人等建立相关组织,共同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跟踪辅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同时组织开展健康活泼的课外活动,弥补“留守儿童”在校外活动时间的教育空白。

一年来,镇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使48名思想品德差、思想有障碍的“留守儿童”走向进步,结对帮助75名学习上有困难的“留守儿童”有了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外出务工的112位父母同子女加强了联系。目前,全校“留守儿童”虽然占的比例较少,但他们在镇党委、团委、学校、老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在学校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单是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劳动、用工、三农、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关注、关爱他们,才能真正实现所有儿童的健康成长,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在构筑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政府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共同构筑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搞好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