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发展调查汇报
时间:2022-06-01 07:32:00
导语:教育科学发展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区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新体制改革,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1、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通过省政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达标验收后,不断巩固“普九”成果,先后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2012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复评验收,并承办全省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2010年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小学年巩固率为100%,初中年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小学及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5%以上。
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区内公办中小学由1998年的304所调整到2010年的115处(区直学校22处、镇街道办学校93处);2001年-2006年大力实施“校舍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校舍面积27万平方米;2006年-2012年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和幼儿园32万多平方米。2001年全力提高实验教学设施配备水平,完成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工程。2006年大力推进中小学常规实验仪器更新工程,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目前,各学校理科实验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的教育区域网,全部联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
3、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区省级教学示范校已达10处、市级教学示范校已达24处;省级规范化学校已达20处(其中11处在农村)、市级规范化学校63处,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占学校总处数的80%。
4、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全区省“十佳”幼儿园2处,省级实验、示范园10处,市级一类园17处,市级乡镇示范园2处。投资6500万元建设区职业教育中心,扩大了职业中专的办学规模,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段在校生的47.8%。2001年异地新建三中高中部,2006年投资2.7亿元新建了四中新校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档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全区民办中小学10处、民办职业中专9处,民办幼儿园200多处。
二、存在问题
1、办学条件不平衡。一是农村中小学体音美器材不足,计算机配备机、生均比与城区学校相比有差距。有的农村小学的实验器材、体育设备缺乏;有的驻城学校活动场所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化学校发展的需要。二是有的存在大班额现象。有的驻城学校和布局调整撤并后保留的农村完全小学,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大班额现象,部分班额超过国家规定(每班初中生54人,小学生45人)。三是后勤配套设施滞后,有的达不到寄宿制条件。后勤配套设施不健全,有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不快。一是部分课程开设不全。部分农村小学因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无法开齐开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二是有的农村学校教学教研滞后。虽然近年来我们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教师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教学条件简陋、信息来源渠道不宽、对外交流合作机会不多等多种原因,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教研水平始终难以大幅提升。
3、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一是应试教育观念依然存在。有部分家长仍热衷于读普高上大学,对职业教育存在歧视思想。二是职教招生行为不规范,少数虚假广告行为影响职教招生正常秩序。三是我市职业教育规模还不大,办学品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建议对策
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2010年“城区基础教育建设三年连建活动”全面启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主城区34处中小学的改建、扩建、还建、重建或新建,工程总额近10亿元。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满足需求”的思路积极推进北城新区学校建设,青年路以南规划建设学校22处。目前,13处还建、新建学校已于9月1日全面启用,工程概算总投资6.7亿元人民币。二是抓好标准化学校建设。遵循“先易后难,先中心后片小,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原则,按照“实用、够用、能用,量入而出、适度超前、逐步提高”的办法,分年度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提高学校装备水平。加强全区农村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及多功能教室等标准化装备设施采购及配置安装,逐步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和体育设施的装备水平,达到标准化装备要求。四是开展城乡学校帮扶。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完善乡镇教育“一个法人代表,多个办学实体,教师交流、校长互换、资源共享、管理一体”的“一校制”管理模式。
2、推进“义务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一是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制订《区教师管理办法》,逐校核定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改革。二是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聘任管理及绩效考核,直接选派优质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校长,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进行轮岗交流。三是配足配全合格教师。制订《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规划》,落实寄宿制学校的安全保卫、生活管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人员编制,优先解决代课教师转岗问题,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向定位招聘制度,重点倾斜外语、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配足配全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学科教师。四是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建立教师评价标准,完善教师培训网络,开展教师全员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组织“名师”、优秀骨干教师讲师团到农村学校开展讲学活动。
3、打造“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一是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照教育部新课标的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严格学生在校时间。二是创新学生培养模式。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人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三是全面评价学生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学生评价、课程改革、学科均衡等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艺术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实现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人人会唱歌、个个能跳舞”的目标。五是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方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特色。六是改革招生制度,促进生源均衡。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进一步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加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直接分配比例。七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实施远程教育“班班通”,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应用工作考核机制,强化应用研究,在全区中小学形成搜集、研究、应用和开发远程教育资源的良好氛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完善“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一是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制度,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进行资助,逐步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覆盖面,不让一个家庭贫困学生因贫辍学。二是注重保障两类儿童义务教育。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小学就读,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家长联系制度、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构建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部门互动平台,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5、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一是加快职教整合,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把学校建成规模在6000人以上的学校,形成的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加快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推行城市化建设进程。三是加强各高中学校建设。减少学校三限生资金调控额度,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 上一篇:城镇建设进程工作报告
- 下一篇:区长在六一揭牌仪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