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团组织构建调研汇报
时间:2022-06-01 01:26:00
导语:农村团组织构建调研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共青团的工作内容、方式和对象所产生的影响给基层团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还没能完全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出现了软弱松散、团干部队伍老化、团员意识淡薄、团青比例失调,团员流失严重等问题,有些团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团组织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势必影响到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到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的巩固,直接关系到团的生存和发展。面对严峻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索,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探索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团工作的发展势头。
我简单谈一下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
(一)农村青年的分布与农村团组织结构存在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场法则进入了社会生活,青年分布日益显现社会化特征:青年的价值取向多元化;青年的选择空间扩大化;青年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趋势。与此相应,众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涌向城市,形成一个职业和空间流动性都很高的庞大群体。团中央组织部万基虎同志在2005年10月17日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年约占四分之三,达6000万人。抽样结果显示,其中24%的青年是团员,大大高于1997年底全国农村团青比例13.5%。因此部分农村团支部成为“空壳”团支部,共青团组织固有的工作体系已很难有效的覆盖青年。
(二)部分团员青年组织意识淡薄。对经济的关注已取代对政治的关注成为青年关注的焦点。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观念的变革,也使部分团员青年出现政治淡化倾向,注意力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投入到了经济活动中,即使有团的活动,他们也不愿意参加,活动参与率低。
(三)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弱。农村青年需求日趋的多样化、实用化。对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共青团组织无限责任和有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短缺、服务手段缺乏已成为制约共青团工作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凝聚力。
(四)团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组织不完善。团的组织或“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有的徒有虚名,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不曾搞过一次活动,这也是农村基层团组织的通病。二是制度建设不健全,从而导致“”制度、团费收缴制度、选举制度等没有了规范,不能很好的依照共青团组织有关制度办事。三是团员流动和人员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
(五)团干部队伍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当前农村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时期党的后备军的要求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关键原因在于还没有能激发出农村团干部更大的工作潜能,不能形成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斗志。首先,对团干管理缺乏约束机制。1.团干部选配前上级团组织未能提前介入,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环节。2.对团干考察存在片面性和随意性。同时,在考察团干部时,往往听取党政领导意见的多,听取一般干部和团员青年意见的少;听议论评价的多,看具体工作成效的少,考察结果随意性较大,对团干部的约束性就小;其次,团干队伍结构老化。一部分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年限过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往往消极等待、被动应付。
二、对策和思考
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只有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我们的农村团组织建设才能适合形势,走出一片新天地。
1、抓组织,切实加强组织建设,逐步夯实共青团组织体系。
切实加强基础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奠定组织基础。一是组织落实。巩固已建的基层团组织,新建未设的基层团组织,撤并不能独立开展团工作的基层组织,使共青团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形成新的优势。在保持现有基层组织设置不变的基础上,构建以社区、村居“中心组织”为龙头的基层组织模式,在组织管理制度上实行“双重管理”,即一个基层团组织既受本行业、本地区上级团委的管理,又受社区、村居“中心组织”的管理;一个团员既受工作单位团组织的管理,也受村居“中心组织”的管理;允许团员同时参加一个以上的团支部及其活动,允许团员的组织关系和活动关系适当分离;一个青年既可以参加本单位的活动,又可以参加“中心组织”的活动。二是创建巩固非公有制企业的团组织。根据各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具体情况,要注重实效,实行分类指导,增强团建工作的针对性,扩大其在青年团员中的影响。比如对团员人数较多,团建基础较好的企业,重点在发挥团组织作用、规范团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上下工夫,对团建工作有一定基础、组织不够健全或团员人数很少或企业领导人对设置团组织不够重视的企业,重点是采取区域联合、强弱联合、行业联合等形式,重点培训、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不断探索发挥共青团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2、抓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思想基础。
做好思想动员,增强团员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归属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二是加强与农村青年的交流和合作,以此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是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健康的文体活动,联谊活动等,丰富农村青年文化生活;四是加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是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村青年的管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可以更充分发挥他们工作的热情和潜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青年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进城就业青年文化活动阵地。通过外来务工之家、青年中心等文化宣传阵地发挥引导和管理的作用,组织进城就业青年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进城就业青年的文化生活,让农村青年在团组织中找到归属感。
3、抓团干,综合培养团干,努力优化团干部整体素质。
共青团工作开展前提是团员,关键是团干部。团干部作为青年的楷模和榜样,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职责。团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关系着共青团事业的跨世纪发展,关系到党的后备干部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和成长。抓团干素质优化,具体要落实好以下四项工作:首先做好农村团干选拔。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大胆提拔使用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团干部。要进一步拓宽选拔团干部的渠道,必要时经党委批准,也可以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办法择优选拔。其次重视教育培训。针对农村团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相对缺乏”的实际,应把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团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及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三转变团干作风。改进团干作风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心系青年、服务青年。团干部要摆正摆好“谁围着谁转,谁为谁服务”的位置,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办青年之所需,解青年之所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青年的信赖和拥护,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第四加强团干部管理。通过全面实施团干部个人档案制度、谈话诫勉制度、考核排位制度,切实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
4、抓团建,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改善党对共青团的领导。
党建带团建是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团的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共青团这支后备军,团的建设和发展也同样需要党建的带动。党建带团建既是加强党对共青团领导的具体方式,也是推进团的基层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根本途径。党建带团建不应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或只限于某项工作上,或只抓一阵子,缺乏有机结合和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使党建带团建流于形式,而应使基层团建真正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和系统运作之中,应建立长效机制。
5、大胆探索团建机制,实现团活动的社会化运作。
团建创新作为21世纪共青团建设和发展的战略举措,既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又是一个长期任务。团建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基层团组织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方式问题,重点是通过创新找到新形势下搞好自身建设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要从以往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推动与服务帮助、示范引导相结合。特别是在筹措团的工作经费上,要改变过去搞活动靠赞助、靠财政过日子的状况,逐步转向依托财政、社会、团办实业等多种渠道筹措工作经费。
党的十六大和团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给共青团工作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共青团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带领团员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 上一篇:街道青少年法律维权经验交流
- 下一篇:全县团建促发展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