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活力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28 03:49:00
导语:共青团组织活力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组织的活力是指组织在现有的内外环境下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团组织的活力就是指团的整个队伍充满蓬勃的生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团的各级组织具有朝气蓬勃的力量并能有效地发挥其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作用。
加强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是党组织对共青团发展提出的要求。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了“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团中央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将“探索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的新途径”确定为实践载体,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以此作为推动全团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更好地履行团的各项工作职能。共青团中央认为,新形势下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工作的问题,就是共青团组织如何在经济社会变革面前更好地吸引凝聚青年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组织的活力问题。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共青团省第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团省委书记王磊同志指出,“推动基层活跃,实现工作创新,努力建设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把“建设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作为共青团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
本文在问卷调查、深度专题座谈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市六个县市区的30余个乡镇和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和当地青年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的现状,指出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组织架构、活动形式、服务范围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一、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现状及制约因素
本次调研的调查问卷发放范围涵盖市30余个乡镇和企业,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2份,问卷回收率90.3%。开展专题座谈会11次,访谈对象为基层专兼职团干部、农村团员青年、企业青年职工、在校大学生,其中18-30岁人数占82.2%,30岁以上人数占17.8%,专兼职团干部占26%,团员青年占74%,比例合适且具有代表性,符合调查研究的数据科学性要求。
在调研过程中,相当数量的团员青年认为当前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28.1%的青年人认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吸引力不高、主动参与的人数少,20.6%的青年人认为参与共青团活动获益少、解决实际问题少、过于重于形式,超过半数的基层团干部反映组织活动经费不足、人员召集困难、物质和精神刺激不够。
1、当前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一是青年人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主观上,许多青年人认为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兴趣不大、学不到东西,其次是一听说是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就容易和政治挂上钩,从内心认为是形式大于实际效用。从客观上,青年人追求新、奇、特的活动形式,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老、内容落后,参加团组织的活动会被认为是赶不上形式,会被同龄人笑话。另外,学习、工作的压力让基层的青年人空闲时间并不是很多。一位农村搞养殖的青年在调查问卷上这样写道:积极参与共青团的活动是每个团员的责任,但是我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我的本行是养猪,并且现在是创业期,什么事情都是要亲自干,我去参与活动了,本职工作就得丢下,所以说不愿意参与的原因就是时间问题。二是基层团组织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渠道不够丰富、能力有所欠缺、作为空间受限。在基层,青年人关心政治的同时,最关心的就是婚恋问题、就业问题、致富问题这些身关自身利益的方面,有些年轻人认为当地的共青团组织搞活动不能紧扣青年人的关注点,认为共青团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而基层团干部则有他们的难处:其实每一位团干部都曾想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活动为青年服务,但是由于基层的团干部人微言轻,触及到实际问题时往往说了不算,协调不成。这样一来,共青团的凝聚力肯定有所散失。三是共青团活动的作为主体数量减少,活动召集困难。在农村,周边有工厂的有40%以上的青年长期在家,周边没有工厂的不到10%长期在家,造成开展活动找不到人的现象,人员流动性大也造成活动组织难、延续性差、参与活动的人员个性突出不听吆喝的现象。四是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远不能适应青年人的思想状况。当下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益主体多元、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背景下,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呈多样化衍变。年龄大一些的团干部接受的是传统思想教育,而年青些的团干部虽然思想同步,但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欠缺,真正是“上下不靠”。某乡镇团委书记这样认为:现在青年人价值观多元化、思想活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很有必要,只有统一了思想,才能增强凝聚力,而我们团的干部,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如何让青年人接受主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基层的团干部也有顾忌,太传统了青年不接受,太前卫了又怕过界。五是基层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延续性不强、形不成品牌效应。共青团和其它党政部门相比,干部年龄较轻、转岗较快,工作容易造成短期效应。共青团开展各项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基层共青团组织的组织活力,65%以上的青年人认为“活动质量”是团组织活力的重要表现方式,这其中又有半数以上认为本地开展活动没有延续性,一个活动往往有了上文没下文,有了开始没有跟进,活动启动时轰轰烈烈,开展时参与热情逐渐降低,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又缺少组织者和领导支持关注,活动总结时就开始虚报材料。这样一来,造成了不少青年对共青团活动的不信任,也让活动的参与者失去了继续参与的热情和信心。有一位企业团员青年这样反映:活动能够每年延续很关键,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当地曾经开展过一次技术培训的活动,我当时参与了第一届的学习,到了第二年想继续深造的时候,这个活动没有继续开展,找当时的组织者时人已经换了,结果我的技术学习学到一半没了下文。这就反映出了基层共青团组织在创新活动形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活动的持续性和品牌效应,一年一个新活动、新提法,忽视了活动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造成了青年人摸不准调子、被动参与的现实。六是群众对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期望和关注呈下降趋势。有大批关心共青团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共青团决策、管理、选举、监督的公众,可以督促共青团组织努力工作,参与到共青团的活动中来的青年人也有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优越感,有利于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的极大改善。而根据调查显示,27%的群众对共青团工作和基层团组织关心不多、了解不够、认为是年轻人的年轻组织,给予的支持、关注就相对减少,“观众”数量的减少造成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懈怠。
2、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基层共青团组织对上争取还不够,政治环境、物质资源受限制。在实际调研中,40%的基层团干部认为做共青团的工作是党培养年轻干部的过渡,是走向党的工作岗位的锻炼过程,是一个提拔的平台,团委书记等团干部的政治前途有了保障,但对普通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有所忽视。近年来,在推优入党的过程中,越来越不重视团组织的评价,不少追求政治进步的青年看到这一情况,认为跟着共青团,一没有经济利益,二没有政治前途,三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性肯定下降,基层共青团的活力基础随之丧失。二是将“能力”同“活力”等同的评价机制不能彰显活力。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总是把“能力”和“活力”混淆使用,造成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能力是描述工作本领大小的一个概念,通常用它来描述一个组织是否胜任工作的程度。而基层共青团活力则是描述主动精神的一个概念,主要描述应对环境挑战的自觉性和敏锐性,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程度。基层党组织以及当地大部分群众如果将团组织的“活力”与“能力”完全等同,用能力大小来评价组织活力大小,就难免限制了组织活力的增长。三是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兼职导致当地活力不足。有的乡镇的团支部书记名义上是专职,实质上长期从事着其他部门的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挂团干部之名、行党政干部之实。党政干部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对共青团活动的开展、青年人精神生活的关注没有提到一定的重视程度。又因为共青团的硬性任务不如其他部门多,就形成了团委书记长年不组织活动的现象,而一个地方活动少、活动形不成系列,青年人对共青团组织的向心力随之淡薄。四是新的青年分布格局导致青年人的团员意识淡薄。基层青年人长期在家务农、自学的越来越少,大部分外出务工或者在本地企业工作,实用主义、金钱第一的观念蔓延,主要心思用在如何多挣钱上,对现状不满的人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对政治生活兴趣不高,认为通过团组织开展活动解决不了个人实际问题,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越来越淡薄。五是团建理论研究滞后,传统观念束缚较多,不能有效地指导团组织和团员的行动以及增强活力。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科技迅猛发展以及国内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既给团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使团的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领域、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目前的团建理论还未能对这些新领域新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也缺乏对团的组织建设实践中潜在问题进行超前的研究,很多思想观念还束缚在原有的条条框框中,许多研究还停留在为领导讲话和出台政策作注释的层面上,不敢面对实际问题,习惯于从本本和原有框框出发来裁剪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团组织的发展创新,没有发展创新,组织活力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的对策和思路
增强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是提升团组织地位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团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号召力不强的现实,只有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革新活动形式、抓住青年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才能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地位,从而更好的开展基层共青团的工作,基层团组织活力增强才有了保障。
1、创新组织设置,增强组织活力。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各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团员青年实现了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传统的组织联系方式已经很难有效联系、影响到他们,必须在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前提下,根据青年人活动、聚集的方式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做到青年人在哪里聚集,团组织就建到那里,青年人喜欢什么方式联系,就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组织,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新兴领域,积极主动的以多样式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例如:互联网成为一个能够大量集聚和迅速集聚青年的场所,各类自组织的动员和组织、以及社区活动的召集,都充分展现了互联网这个媒体特性。因此,基层共青团组织应该有效使用和借助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联系与覆盖,建立团的专属网站、建立虚拟团支部、建立共青团QQ群,在网上开展团的活动,达到吸引游离在体制外的团员青年回归团组织和吸引有政治需求的青年参与团的活动。可以尝试与一些当地大型的自组织建立联系,以共青团的名义组织这些自组织成员开展一些活动和聚会,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团的活动。
针对当前基层青年人流动性强的特点,应该进一步加强流动团员的梳理和制度规范,明确对各类流动团员的管理办法,根据流动特点,以“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支部”为原则,建立相应的临时团支部。例如在市环山路为期一年的施工建设中,年轻临时工作人员比较多,成立临时团支部后就可以组织这些青年人在劳动之余开展一些有益活动,从而有效引导、影响和组织他们。
2、提升团干魅力,增强组织活力。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提升的关键在于人,共青团作为一个青年群众团体,需要青年领袖,尤其是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具创新精神的青年团干部队伍。在基层共青团组织中,团干部有没有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本决定了一个团组织建立后有没有声音、有没有地位、有没有活力。有的团组织,从建立一开始就无声无息,形同虚设,有的没过多久就瘫痪了,主要是因为团干部不懂团的工作,不熟悉团的业务,或者因兼职过忙,没有时间精力从事团的工作。同时,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团的工作开展的是否成功,团干部的个人魅力非常重要。在调研中,当问及“你觉得什么样的团干部能够胜任”时,许多人这样描述:团的干部应该是青年中的精英,只有他知识渊博、胸怀宽广、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超出一般青年,广大青年人才愿意唯马首是瞻,一个有个人魅力的团干部的号召能力肯定会强。团组织召集活动,参与活动的人大多数不是某个长期固定组织的人员,大家聚到一起,如果认为此项活动组织的组织者能力不够,下一次就不愿意再参加活动,因为从心理上就不愿意听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来指挥。因此,基层共青团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团员青年,最能体现共青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应该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魅力,加强对他们的选拔和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挖掘基层共青团工作的苗子和人选,对基层团委书记的产生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团内民主,让最广大的团员共同参与,让最有热情、最有公认度的人选做团组织的领导,通过激发政治热情、提供工作舞台、精心培养引导等措施使其脱颖而出、茁壮成长,通过基层共青团干部的个人魅力提升不断提升组织活力。
3、提供优质服务,增强组织活力。参与活动时考虑“有用与否”成为参与热情的重要砝码,应该针对基层团员青年的工作和学习要求,提供更多的“实用”、“便捷”和“实惠”的服务,例如针对学习需求,开设学历提升培训班,可以依托政府劳动部门的培训资源,选择专门的科目,由团组织推荐入学,满足青年提升学历的愿望。再就是提供提高工作技能的培训,例如机械维修、电气焊施工等培训班。第三是搞一些针对青年人交往需求的活动,如组织相亲、交友、技术交流之类的聚会。基层团组织只有想青年所想、谋青年所需,广大青年人才会主动向团组织靠拢。
4、强化团员意识,增强组织活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让广大团员青年从思想上愿意参与团的活动,从心态上摆正团员与团组织的关系,组织的活力随之将得到提升。基层共青团组织要从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为依据,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以真实的情感、真实的逻辑、真诚的态度感染团员青年。一要注重扩大团员对团的工作的民主参与,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主人翁”意识。二要注重倡导适合团员特点的仪式教育、团日活动和志愿活动,要求团员做到“唱团歌、举团旗、带团徽”,增强团员的政治意思、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公益志愿活动”这一活动形式被大多数基层青年认可。在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国家灾难面前,90%以上的青年人都愿意出钱、出力参与和组织相应的支援服务,并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深感自豪。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利用好公益活动、志愿服务这一平台,增强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基层团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还可以有效强化广大青年的团员意识和组织归属感,形成一种“优秀的青年人是有爱心的青年人,共青团员是志愿者的代名词,共青团员是社会责任感强烈的青年”这样的意识形态。
5、坚持“持续”接力,积累组织活力。基层共青团组织在琢磨新形势下改变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时刻牢记坚持根本性的宗旨,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频道不换、思路不断、劲头不减,以长远的眼光、持续的努力、永恒的活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做,在点滴工作中总结经验、积蓄活力,推动各项团工作的事业化发展。一是方向要持续。要继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部署和总体要求上来,主动思考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如何积累活力、体现作为。二是思路要持续。坚决杜绝朝令夕改、虎头蛇尾等不良倾向,保持既有工作思路的总体稳定,着力建设和发展党政认同、青年需求、经得起实践检验、体现旺盛活力的工作领域、工作项目和工作载体,想好了就干,干就干到底,干就干出成效,切实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先锋队的作用。三是合力要持续。要发扬当前全团上下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态势,继续牢固树立团的工作“一盘棋”观念,克服唱“独角戏”、走“独木桥”的不良倾向,围绕确立的目标持续抓工作落实、抓活力建设,自觉做到目标同向、步调一致,促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6、突破两大瓶颈,增强组织活力。基层共青团组织资源的缺乏是制约组织活力的重要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团的各类资源原本就比较短缺,在基层团组织,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且又很难靠自身去圆满解决。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真正做到重视基层、关心基层,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智力支持。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基层共青团组织资源有两大瓶颈,一是政治环境,二是经济前途。目前,青年人的务实思想比较普遍,在问及“你觉得参与基层团的活动积极性不高的自身原因是什么”的时候,有不少青年人这样回答:作为共青团员,通过参与到共青团的活动里来,对下一步入党的影响很小,积极参与和不积极参与基本没啥差别,另外就是跟着共青团组织搞活动多了,反而把挣钱的事情耽误了,说白了就是政治上没出路、经济上没效益,所以自发参与的积极性就下降了。由此可见,政治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确是制约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的两个瓶颈,上级团组织要为基层共青团组织多方争取并形成资源调配机制,不断改善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政治环境,让杰出青年通过共青团组织能够在政治上有进步的合理途径。同时让有志青年通过共青团组织找到就业致富的路子,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活力。
- 上一篇:商行信贷亲周期性与逆周期管理
- 下一篇:全区孕产妇保健督导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