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城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3 10:09:00

导语:全县城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县城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把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深入推进“文化进城”工作,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县委办公室会同县文体局等有关部门,就我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情况做了详细地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基本情况

1、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有目的、有重点的帮扶工作,对文化资源相对缺乏的乡镇加大了文化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投资47万元,在山寨乡建成了集图书、娱乐、大戏台于一体的文化站,建筑面积达到562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建成安口镇文体活动中心。投资125万元,建成西华文化广场及综合文化站。其他乡镇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对西华、山寨、神峪等乡镇文化站补充新书1800多册,乡镇文化站存书总量达到11万多册,部分乡镇文化阵地的作用逐步显现。同时,网络等文化开始向农村发展。在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投资1.4亿元,建成了体育场、人民广场、南汭河风情线、秦皇祭天广场等大型公众娱乐场所,投资3000万元的“三馆两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投资1400万元,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平移转换试点工程,已有500多户居民看上了数字电视。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为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2、由政府牵头组织的文化活动成为城乡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活动,每年牵头组织的春节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较强,春节期间社火表演、元宵节灯展、焰火晚会、曲子戏演唱、秦腔演唱等系列活动接连上演,吸引了大量城乡群众观看。多次在人民广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继2004年9月陕西银河歌舞团和2006年9月中国煤矿文工团两次大型演出之后,今年8月,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莲花台秦皇祭天文化旅游节会和“奥运城市行---走进”大型文艺晚会,邀请国内知名演员登台演出,以庞大的阵容,高档次的节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前来观看,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大力推进“文化进城”活动,“卡拉OK大家唱”、职工联谊舞会也在县人民广场开展,为炎炎夏日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3、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比较活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机、影碟机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有线电视逐步向农村推广,部分农村群众也和城里人一样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在条件较好的乡镇,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歌舞活动开始流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以居民聚居地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得到发展,尤其以文化街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种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社区人民共同参与,以秦腔演唱和反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演义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4、以书法、绘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书画创作和交流为主的文化活动发展迅速,相继多次举办有影响力的书画摄影展览,展出了反映社会发展不同方面和时期的书画摄影作品上千幅,提高了我县书画创作水平,为我县人民群众文化和艺术品位的提升、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5、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对历史悠久、原生态特点明显,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的曲子戏、陶瓷工艺、花儿、芦苇画等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申报,其中曲子戏已被国家正式列入国家级的保护项目,使沉寂多年的民间戏剧又焕发了生机,春节期间演唱曲子戏的乡镇逐步增多,上关乡水联、山寨乡峡滩等村农民群众自发组织演唱曲子戏,表演水平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县在繁荣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工作上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1、群众性文化活动创造性不高,生命力不强。一是受传统思想、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群众自身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农村,长期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习惯,加上受信息闭塞,部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推出的新作品较少。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例,虽然广场文艺演出经常举办,但许多节目多次重复上演,甚至几年前编排的节目现今还在演出。三是经营文化的水平较低,引领群众性文化发展的经营企业太少。除县秦剧团外,全县几乎没有群众性文化经营企业,传统曲子戏尽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但因缺少“领头”,其影响力还较小,文化企业的传唱和发扬还不够大。

2、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个别乡镇对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的认为“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文化建设是软指标”,“搞经济是挣钱,办文化是花钱”,群众性文化娱乐场所较少,部分乡镇文化站因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张,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形同虚设,村民很少看书、看戏、看电影。狭隘的思想观念、投入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3、符合大多数群众消费需求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县城“四馆两中心”未投入使用,许多群众无法借阅图书和报刊。同时,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也有待改善。在农村,大多数乡镇文化站设在乡镇府院内,成为“乡镇干部活动室”,因没有专门的书店、音像租售店,缺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开展活动极不方便。同时,农村绝大多数村社没有通有线电视,收播的频道极少,群众接受文化的范围受到制约。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4、开展文化活动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队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文化活动因缺少资金而难以开展。如文化馆主办的县级刊物《汭水》在近十年的办刊历程中,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其生存与发展,因为资金不到位,去年被迫停刊。同时,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入,机构精简合并,农村文化站与乡镇府合署办公,文化站干不专,大部分人身兼数职,忙于乡镇日常工作,群众活动成效大打折扣。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和文艺骨干,使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能力难以提高,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欠缺,使得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提升我县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1、深度挖掘秦皇祭天旅游文化和民间曲子戏非物质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企业。把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文化、旅游、县志、档案、文物等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组织离、退休干部中和社会上熟悉历史、热爱文化事业的有志之士,组建成立专门班子,在深度挖掘与有关的秦汉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艺术、地方饮食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建莲花台艺术团等经营性文化企业,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充实“秦皇祭天第一坛”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引领群众性文化的发展。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一是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拓宽投入渠道,加快“三馆两中心”建设进度。二是加强乡镇文化站阵地建设,逐步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和培训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三是加强村级、社区、公共场所的文化设施建设,设立专门的文化娱乐活动室,购置图书、音响、报刊杂志、体育器材,方便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来。

3、加强文化活动及文化市场的监管,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是把好文艺演出活动和娱乐场所的审批关,对于没有演出资质的文化团体不予审批,对于以赢利为目的的文艺团体应加强引导并规范其活动,有的放矢地搞好监管。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管好网吧、音像制品、图书报刊、棋牌室等文化消费市场,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做好运营商的教育工作,使其规范、文明运营。三是对打着民间文化团体的旗号进行表演的流动表演团体要严加管理,坚决清理城市中存在的庸俗、不健康的街头文化,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软件支持。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不光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更需要一支懂业务、有能力,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文艺队伍。因此,搞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乡镇文化专干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能适应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二是对长期从事群众文艺的专业人员,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三是对于业余文艺工作者,加大培训力度和积极的引导,使其融合到群众文化工作中,壮大群众文化工作的队伍。

5、进一步加强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在大力开展春节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二是在农村以文化站为依托,广泛开展文艺表演、书画比赛、社火表演、卡拉OK演唱、家庭舞会、戏曲演唱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解决农村文化活动单调的问题。三是在城乡举办有影响力、参与性强的演、展、赛活动,在邀请省内外知名大型文艺团体来我县演出的同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举办群众自身参与的文艺活动,培养群众的参与精神,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