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调研汇报
时间:2022-05-23 09:32:00
导语: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调研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头人,也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县立足全县实际,不断优化城乡人才资源配置,先后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以此作为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有效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做法,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从2005年开始,我县启动实施了“村村(社区)大学生”工作计划,通过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支持新农村建设、选拔普通高校特困生及长线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等多种形式,共计选拔116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其中:男62人,女54人;本科3人,大专(高职)83人,中专30人;担任村干部助理的43人,包产业(包项目)的37人,包村或从事其它工作的36人,占全县136个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92%,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一名大中专毕业生的工作目标。其主要做法是:
1、抓政策引导,落实激励措施。制定出台了《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一般工作人员办法(试行)》、《县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支持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县择优选拔普通高校特困生及长线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定,对到基层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坚持优先到县直部门工作,优先选拔进入后备干部库。对工作三年以上,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大胆提拔重用。2006年以来,先后选调了15名在基层任职服务、具有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林、水等部门技术岗位上工作;对领办科技项目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的3名毕业生,由组织、人事部门选拔到乡镇科技副乡(镇)长的岗位或选调到农、林、水等部门技术岗位上工作。通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确保了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2、抓待遇落实,坚定任职信心。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各类选拔到村任职的大中专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学习上的关心、生活上的照顾、待遇上的倾斜,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选拔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县财政每年拿出21.2万元资金以落实“县选特困生”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人员的生活费,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在参加县上事业单位招考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特别优秀的,依据《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省委发[2007]77号文件)予以提拔任用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从根本上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对在乡镇服务期满表现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优先安置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空出岗位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形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互动机制。
3、抓教育培训,提升工作能力。依托县委党校、职教中心、农技中心等培训机构,结合全县党员冬训和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到村任职大中专毕业生普遍进行了轮训。利用黎明、两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了“县到村任职毕业生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开展到村任职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培训,还先后选送52名大中专毕业生到省委党校、农科所、农校等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科学致富的技术员、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信息员、党委和政府的助理员、农村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有效提高了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水平。
4、抓考核管理,构建长效机制。结合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全部面向在基层服务和到村任职的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聘,实行合同管理。积极给在基层工作和到村任职的大中专毕业生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和锻炼,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户档管理上,按照省上持《择业通知书》落户的相关规定,在居住地统一办理入户手续,学籍档案由县人才交流中心免费代管,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在日常管理上,积极协调服务单位安排工作岗位,每半年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一次督查检查,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引导教育他们服从分配,虚心学习,联系群众,自觉遵守服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服务单位的管理,充分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层群众服务;在考核管理上,服务人员每半年向组织、人事部门报送半年工作总结一份,年终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考核,并将考核材料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考核情况存入本人档案。
县自从开展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不断提高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取得了明显实践效果。一是有效地改善了村干部的队伍结构。目前全县90%的村(社区)进了大中专毕业生,无疑给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动全县164名村干部取得了大专学历,在村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二是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工作的水平。在大中专毕业生的积极参谋和努力工作下,村里的各类统计、报表、计划、总结、文书档案和其他上报材料等一些基础性工作质量显著提高,村里的各种活动也日益增多,给原本寂静的农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三是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后备干部队伍。大中专毕业生自己认为,在村干部岗位上工作,考虑问题比以前要全面、仔细,办事情比以前稳妥、周到。县人事局一位领导颇有感受:在选拔到村工作满二年毕业生进镇属事业单位时,在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反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四是有效地拓展了大中专毕业生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大中专毕业生帮助村上拓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生态环保农业等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项目上,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了村里特色经济的发展。五是有效地改变了大中专毕业生的择业观。随着社会各届对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工作的认可,农村广阔的舞台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了广大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
二、存在问题
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受到了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但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国家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明确,难以扎根基层。大中专毕业生选择到农村工作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主要是出于就业的考虑,以及被基层工作潜在的优势所吸引,如考研可加分、考公务员可优先,可进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等优惠条件,而对农村工作怀有情感,想成就事业的人员较少,没有足够扎根农村发展的思想准备。
2、职责定位不明确,工作难以深入开展。首先,大中毕业生到村任职后,在村担任助理或副职,开展工作需要得到其他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村主任的支持。造成到村任职的毕业生大多从事文书、文稿印刷、会议通知等工作,参与村级政务管理、村级班子会议、重大事务商议的工作很少。其次,到村任职毕业生感到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工作琐碎繁杂,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同,工作普遍信心不足。
3、自身能力限制,工作业绩难以凸显。一方面到村任职毕业生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目前工作主要是了解熟悉农村情况,学习型的开展工作,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但效率不明显,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较少;另一方面部分到村任职毕业生所学专业不对口,农村工作的知识较为欠缺,难以发挥自己特长。
4、管理培训缺乏,能力有待提高。县上出台了到村任职毕业生管理培训办法,管理培训没完全落实到位,部分乡镇以普训的方式代替专训,以中心工作需要的名义“借用”,影响到村任职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提高,甚至部分到村任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得不到村级班子的重用,严重挫伤村任职毕业生工作的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开展好选拔大学生生到村任职工作,不仅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剂良方,更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农村,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培养来自基层后备干部,加快农村发展的长远之策。进一步做好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应充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到村工作人才“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能成才”。
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一要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对选拔大学生到村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对大学生到村工作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让社会上更加了解、认同和支持大学生担任村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要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认识。要把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这项工作,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政治高度,作为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农村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来理解、来对待、来落实。三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在鼓励大学生到村工作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真心为民办事、长期扎根农村的思想,正确处理担任村干部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安心农村工作。
2、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工作。选拔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结合本地、本村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一要因需而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要正确把握组织要求和村里需求的关系,避免因组织上要求与村里实际需求不对应,使选拔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工作成为一种形式。当前,要围绕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要求,着力做好现有村干部队伍整体情况的调研,逐村分析村干部队伍的薄弱环节、存在问题,重点掌握村干部队伍的能力缺失问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选择大学生提供依据,增强大学生配置的合理性、实效性。二要因时而行,分类分步逐年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农村现实需求和长远要求的关系,避免因急于追求村村都要有大学生的目标要求,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首先,应先考虑村级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以及各类先进村、示范村任职。其次,再考虑村级规模、经济实力中等的村。而对一些村级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比较差、实际事务比较少的村,可以暂时不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结合以后撤村、并村工作同时进行。
3、完善政策制度,促进规范有序运作。要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由上级或县本级出台指导性的实施意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的实施意见,为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提供政策上依据,明确工作的目标方向、任务要求。一是在选拔上,要明确选拔对象范围。同时应尽可能将各镇村自行招聘大学生的工作纳入到统一的规划中,便于对大学生实行统一的配置,保证大学生村干部公平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二是在培养上,要建立完善学习培训、专人帮带、定期交流等制度,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农村工作,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能力。三是在管理上,一方面要明确工作的主体和责任,组织、人事部门应牵头抓总,宏观上进行组织、协调;镇(街道)、村(社区)为责任主体,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建立起试用期制度、聘用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增强大学生做好农村工作压力和动力。四在待遇上,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落实基本工资报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待遇。建议大学生村干部列入专职村干部范围,但不占用村干部职数,其待遇由县、镇(街道)、村共同承担解决。待其进入村两委会班子后,转入正常的村干部管理。
4、拓宽发展空间,实现队伍动态管理。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村干部发展空间,实行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动态管理,既是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干部队伍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大学生任村干部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队伍相对稳定的客观要求。一是加大培养力度,进入村级班子。在有重点培养优秀大学生进入村级班子时,一定要处理好依照法定的程序。尤其是对那些参加村委会选举的,应先将大学生的户口、组织、行政关系迁到所在镇(街道)、村,取得当地的村民资格。或者出台针对性的规定,明确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且履行村民义务,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的,和村民同等对待,可以参加村委会的选举。从而实现重点培养和依法办事的统一。二是借助考核手段,解聘部分不合格人员。对不安心或不适合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干部,要及时通过考核予以解聘,以进一步提高现职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感。三是实行政策倾斜,招考进入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对在农村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或进入村两委会班子的大学生村干部,定期安排一定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指标,实行单招单考。从局部看,虽然这种方法减少一部分现职大学生村干部,但从整体看,这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促进更多的现职大学生村干部在一定时期内能热心、安心于农村工作。
- 上一篇:农林局农业污染减排方案
- 下一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构建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