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分制管理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20 04:34:00
导语:干部学分制管理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2年1月,中央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为此,笔者试将“学分制管理”从高校学历教育的领域移植到于部培训中来,试对学分制提出自己的构想,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分制管理对干部培训的适应性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在大学中是衡量学生完成规定学习内容的一种计量方法,通常以课程为单位,将课内外所需的学习时间合并折算为学分,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它具有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为什么要在党校干部培训中建议推行学分制呢?我认为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基于干部培训所遵循的原则。(条例)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于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3、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于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可见,干部培训是通过正式、有组织或有指导的方式的继续教育,是素质教育,注重人全面的素质的培养。它强调获得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有相当明确目标井可以评估获得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量化指标。在培训方式、方法、及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是与教育不同的,也是党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所在,所以在干部培训中要求在班次安排,课程设置上都要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与学分制中对学习课程的选择性是互通的。
二是基于干部培训的共性和个性,在党校培训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每个学员都必须掌握的,比较适合集中培训的方式。但党校的学员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层面,他们的学历背景、工作性质、理论基础和培训需求千差万别,如果用一个模式来组织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这是干部培训的个性要求。总结多年来的培训经验,我们当前的培训只能满足其共性的需求而并没有考虑每一个培训对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受训干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客体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和主动权,通俗地说就是“我上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面对这样的现状可以预见未来的管理必须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管理方式。而学分制恰是一种比较自由的选课制度,没有专业的限制,受训对象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公布的专业及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课,尤其是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实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三是基于教学改革的目的。《条例》出台后,干部教育培训的原则注入了“以人为本”、“注重能力”等新的理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的建立,各类培训机构的介入,使得党校培训面临着体制上的压力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条例》的要求,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实施、学员管理、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实际、适应干部教育改革要求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深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积极设置个性化、差别化的模块是党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所以,当前在干部的培训中不能再单靠照搬全日制教育管理体系与引进大学的课程实施,而要根据培训人员的实际需求与和实际情况来开展,以往的干部培训中“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一般化教育不能适应当前干部教育部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改革契机下,我认为作为教育市场化中的主体必须积极去迎合这种教育的现实需求,这种趋势的要求必然会推动学分制管理的实现的。
四是基于教学管理体系。当前,各级党校正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这在本质上也是在探索新的教学管理体系,因为教学体系与管理体系是一体两翼,互相配套的。在以往的培训中;培训对象、班次、学制都没有进行分类或分层,只呈采取对培训对象“一锅煮”,对培训内容,“一般粗”,培训模式“一刀切”。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一些党校已经在探讨建构分类别、分层次钓教学体系,从党校的情况看类别上主要有培训类班次和轮训类班次两类,层次主要是依据不同层次的领导岗位区分的,这样的划分在教学管理中又增加了组织实施的难度,因为所有的受训对象各自的情况是不尽一致的,根本无法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实事上不论是按类别还是按层次的区分进行教学设计、任务区分等来进行干部培训,都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差异化,也还是没有走出一般化的教育培训。需要—种学分制一样涉及诸多方面因素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将所有这此问题都统起来一起解决。
二、干部培训中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可行性
我国推行学分制管理的历史不到100年,它在高校的推行是经过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对任何一个学校来讲,适合本校实情的模式就是最佳的选择,当然,推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因素,其中:学校内部的条件和社会外部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1、班次和学制。党校的主体班次主要是进修班、培训班和理论班。《条例》规定: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其他于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干部必须遵守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完成规定的教育培训任务。同时也要求推行干部自主选学,而且干部所在单位应当对干部在职自学提出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条件。这是《条例》中对班次、学制所做的具体规定,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和要求,就可以保证学分制在干部培训中得以推行。
2、课程设置。《条例》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因此,各级党校在课程设置上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已经逐步形成了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了以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三个板块或“学科群”,只需在课程设置中对不同对象确定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范围,各类受训对象就可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自主选课,真正实现缺什么,补什么。
3、师资。不论是学年制还是学分制都离不开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教学新布局、提高党校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学分制管理对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授课水平、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就是要建立一支具备理论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并与岗位培训相适应的复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条例》规定: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4、现代化教学手段。1999年9月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和校园网络开通,各级地方党校相继都建立了教学B级站和C级站,通过虚拟课堂使各实现了网络化教学,这大大提升了党校的教学水平,为不同区域内的学员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网络教学也使学分制的实行成为可能,实行学分制后学员可在网上实现自主选课、听课、考试、答疑以及与教师在网上进行探讨和交流。
5、学分制的选取。从学分制的发展历史看其类型主要有:学年学分制、加权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复合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分制等,每一种学分制都与学校的各项条件是相互适应的,也就是因校而异。根据党校主体班教学规律和干部培训规律我认为实行弹性学分制是比较适宜党校教学的。所谓弹性学分制就是指学员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可中途停学一段时间延期毕业。这与干部培训的实际需求是极为适应的。在方面,种类班次的学制是不一样的,短的只有三、五天,最长的有两年,在这些时间里要对来自不同区域、行业和层次的干部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化的培训是不现实的,相反,应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能够选择各自需要的课程来接受培训。另一方面,弹性学分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干部培训中的工学矛盾,可以依据培训规划和工作性质适当安排学习,既不影响工作又能达到更新知识的目的。
三、干部培训中推行学分割的基本思路
推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成熟的内外条件及各项制度做保障。但是我认为学分制的实行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用,便探索便实践才能找到适合党校教育的学分制。所以形成如下构思:
1、学分制管理的组织领导。对干部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应该由干部的主管部门牵头,与有关部门配合,通力合作才能保障培训顺畅、资金到位,要用制度规定干部年度学分,要由培训部门负责结算,并将结果报干部培训归口管理的人事组织和劳资部门以此来督促各级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2、学分制管理的要求。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对象包括所有公务员、参照公务员人员以及行政事业编制的干部。规定正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不少于25学分,5年累计完成不少于180学分;副处级领导干部每年不少于20学分,5年不少于120学分,其中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内不少于30个学分;其他干部每年不少于15学分,5年不少于80学分。
3、学分制管理结果的运用。《条例》已指出: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于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与此同时,启动利益机制,把学习培训与干部的评优选优、晋职晋级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实绩考核、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把学习当成一项涉及自身利益的工作,学实学好。
- 上一篇:区域资源发展经验交流
- 下一篇:市档案事业发展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