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和乡村旅游调研汇报

时间:2022-05-16 05:12:00

导语:郊区和乡村旅游调研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郊区和乡村旅游调研汇报

为进一步了解市中心城区近郊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索发展我市近郊和乡村旅游的有效途径,按照年初主席会议通过的调研课题安排,市政协滕树红副主席率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到市中心城区周边的水城县,对市中心城区近郊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市中心城区近郊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近郊旅游和乡村旅游是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市中心城区市民、机关干部职工及外来消夏避暑人员到市中心周边及乡村休闲、度假、娱乐、聚会等,实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享受原生态为目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其开发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拓展旅游资源开发形式,有效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交叉与渗透的发展模式,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大力发展中心城区近郊游和乡村游意义重大,其作用将产生三个重要的社会综合效益:一是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引导广大市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孕育爱护自然生态,保护家乡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二是推动郊区乡村的城镇化水平,促进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进程,用市场经济规律刺激广大农户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生活习惯,促使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庭院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对实现全市“统筹城乡、跨越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丰富旅游产业内容和组成形式,将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凉都”品牌特质的综合旅游产业链,为举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及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近郊旅游及乡村旅游现状

在“凉都”独特的气候资源基础上,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县(区)两级主管部门在政府领导下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综合资源特性开展了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一批自然生态保护良好,环境优美的村寨和现代科技农业观光园区。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地方财政资金对发展近郊及乡村旅游产业的投入不足,限制了旅游主管部门对近郊及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旅游点的培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力度。对部分有发展潜质的近郊及乡村旅游点的扶持力度不够,难以形成一批个性鲜明,旅游吸引力强的近郊及乡村旅游点。

(二)缺乏科学规划。近郊和乡村旅游未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多数处于无序发展、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导致产品不丰富、多数雷同于简单的“吃农家饭、打城市麻将”的初级“农家乐”,缺乏参与性、趣味性,上不了规模和档次。

(三)经营模式单一。乡村旅游的经营多数是以农民个体为主,存在经营文化、层次、经济实力差,且规模小、不集中的现象,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高,经营特色也不明显,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设施设备不齐全等的小本经营方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四)旅游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数品质优良的近郊及乡村旅游点道路、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可进入性差,“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民环保意识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差距大,同时,少数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农村自然面貌及人文环境的原生态的保护问题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近郊及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旅游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过去打造的“煤都”是的主要品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现在逐步向“凉都”品牌转型,“凉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正确处理好“煤都”与“凉都”的关系尤为重要,“煤都”为“凉都”打下雄厚的经济基础,在“煤都”基础上发展“凉都”,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调”和“转”的步伐,在科学发展“煤都”的同时,加快重视“凉都”的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应是的主攻方向,是发展的必然。

(一)尽快编制近郊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的原则,适时编制全市近郊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采用宜农宜旅、农旅结合的综合模式,凸显自然性、区域性、人文性的近郊及乡村旅游特点,打造个性化的近郊及乡村旅游品牌,构建近郊及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二)加大投入,整合各部门资金。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毛草房改造、双创双建及美好家园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旅游景区的房屋进行统一风格的“穿衣戴帽”改造,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尽快解决通往玉舍森林公园及重点乡村旅游点的公共交通问题,切实提高可进入性。

(三)建议抓好乡村旅游示范建设。建议以水城县百车河旅游带美好家园建设作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基地,设立乡村旅游扶持发展引导性基金,列为市县两级财政预算,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加大乡村旅游发展的覆盖面,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四)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乡村旅游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并积极推进市、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点的文化内涵。

(五)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开发投资力度,依照多元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多方融资,制定优惠开发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并把新农村建设,党建扶贫、工业反哺农业等整合起来,从根本上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加强对乡村旅游村寨文化培育发展工作,推进乡村旅游村寨文化家园建设,积极引导乡村旅游村寨利用文化室、图书室、广播室、远程教育站等,加大文化知识传播渠道,提高农民文化知识,并通过继续举办农民工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大赛等方式,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户及其农民工的旅游、服务、技能等知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支持重点乡村旅游点策划好一批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弘扬乡村特色的民族、民俗、农事等文化,增强乡村旅游点的知名度、影响力,丰富乡村旅游活动内容。

四是加大对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商品开发建设扶持力度,积极指导农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带头开发旅游商品,并扶持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更多农民工通过参与旅游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