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纳税人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15 06:19:00

导语:国税局纳税人管理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税局纳税人管理调研报告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管理一直是国税机关的工作重点。为此区国税局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提高了征管质量。但是,在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要积极研究制订相应的办法,全面落实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

一、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现状

(一)商业企业分布集中,规模较小,税收贡献率较低。我区管辖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为432户,占全部一般纳税人企业的37.17%,税收贡献率较高。但商业企业分布差别较大,在城区集中了大部分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占全区的50%以上,且多为小型商贸企业。2009年,全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共入库增值税23488万元,占全部增值税收入的94.83%;而商业一般纳税人入库增值税5964万元,仅占全部一般纳税人入库税额的25.39%。

(二)税源较为集中,重点税源大户提供了较高的增值税贡献率。我区增值税税源的主要特点:增值税收入贡献主要以少数几个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为主,2009年我区增值税入库税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计6户,全部为工业企业,入库增值税税额9740万元,占全部一般纳税人入库税额的41.46%。商业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几个较大的商业企业如油品、化工、大型商场等企业,以及部分建材经销企业也相应为我区的商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我区大部分商业企业规模较小,完成税收收入相对而言不高,剔除18户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大户,其他占全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近四成的小型商业企业仅完成全区25.90%的增值税税收收入。

(三)中小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展较快。从2009年情况看,标准以下户数(商业达不到80万元,工业达不到50万元)的一般纳税人占全部一般纳税人的27.4%。从我区近两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情况看,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但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增长不快,小规模纳税人年增长率仅为5.87%-7.71%,远远低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长速度。这说明大部分新办企业因各种原因均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挤,这给税收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降低带来管理难题。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将工业和非工业的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标准分别由100万元和180万元降低至50万元和80万元,达到标准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必须申请或者被强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门槛”降低后,一般纳税人数量骤然增多,大批财务核算水平相对较低、纳税意识较差的小规模纳税人进入一般纳税人的行列。同时,很多毛利率较高、难以取得进项发票、经营百货日用品等购买方不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的小规模纳税人是极不愿意申请或者被强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其次门槛的降低,造成大量中小型一般纳税人核算能力弱,且兼职会计的广泛存在,又不能正确反映兼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影响了财务核算的质量,弱化了会计的作用。同时,部分企业不能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核算。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一般纳税人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部分纳税人相关信息缺失,有的严重失实。一是银行、现金收支情况不实,有的企业经营者不及时将购、销货票据交会计人员或者将虚假的票据交会计人员记帐,有的长期不使用向税务机关申报的银行结算帐户,陆续多开户头,造成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或检查中无从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二是企业注册资金不实,企业在成立初期,向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时,借钱注入公司,应付工商登记,成立公司后,又抽逃资金与实际投资额根本不符,使得税务机关无法掌握企业实际经营规模。三是税务登记事项失实,经营场所“不固定”、企业经营者与法定代表人不一致等问题,为纳税人走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商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税负偏低,管理难度大。一是大宗货物直销业务大量存在,部分商贸企业税负较低。货物直销是商贸企业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交易方式,且金额较大,但毛利润率较低,税负相应较低。二是商贸企业隐匿销售收入,偷逃税款。商贸企业因其利润较低,并且企业购销“两头在外”,若为现金交易,则货物流与资金流无法进行查验,税务人员难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所以一旦控管不严,就容易发生不法分子套购发票或虚开、代开专用发票,偷逃税款等现象。三是利用“四小票”抵扣机制的不完善,接受虚开的货运发票、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或虚假的海关完税凭证,有的甚至在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情况下自行开具收购凭证虚抵税款,提高下一环节增值税进项税额,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

(四)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税收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有些管理员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基本业务知识未能全面学习、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工具未能基本应用和操作,缺乏规范执法所必需的能力和本领。二是税源监控不到位,监控职责不清。税源管理责任在税务机关内部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对纳税人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发售等涉税事宜实施静态监控,并没有对纳税人实施动态监控,审核纳税人纳税申报报表数字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其实质还是对征收的管理,税源管理的目的、范围还有一定的盲目性。三是纳税评估流于形式。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对纳税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纳税评估工作环节多、程序复杂、税务文书多,见效慢等,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以日常事务多,无暇顾及为由,被动应付纳税评估。其次是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干部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具备既会计算机操作,又通晓财务会计,能分析财务指标的税务干部很少,往往出现纳税评估有职责,但工作难以开展或开展不尽人意的现象。第三是纳税评估的信息资料来源不宽。对内,由于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对外,与地税、银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税务数据库”。再者,有些纳税人提供的纳税申报信息有时还不完整、不准确、不连续,影响了纳税评估的准确性。

三、改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培训宣传,建立配套制度,全力保障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顺利实施。一是要加大对税务干部的培训力度。要通过在内部网站开设新政策学习专题、举办新政策学习讲座、新政策知识竞赛等方式组织广大国税干部对增值税改革、新认定办法等政策进行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政策调整的内容和操作办法,增强政策执行能力。二是要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要把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续政策作为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的重点,通过举办增值税改革政策培训班、深入企业实地宣传辅导、适时发放税制改革政策手册、发送手机短信、在互联网上开辟增值税改革政策讲坛等形式,对增值税改革政策进行解读答疑,为纳税人正确理解和执行新政策提供周到热情的帮助。三是要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在学习新政策和上级局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合自身操作实际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相关信息采集资料和管理台账,确保新政策落实到位。

(二)强化调研分析,加强税源预测,努力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一方面导致企业税负下降,税收收入在短期内将会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对税收收入增长具有长效作用。针对这一情况,一是要经常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切实了解和解决企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及时向上级国税部门反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实施效能;二是要做好税源分析预测工作,认真测算新政策执行对辖区内企业经营发展、税源增减变化及税收收入等的影响,查找征管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组织税收工作的针对性措施,促进税收收入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审核检查,强化动态监控,确保固定资产抵扣真实合法。一是针对固定资产抵扣范围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认真审核其票面货物所填列名称,是否是抵扣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是否是本企业生产所用的固定资产,防止生活用的固定资产或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本企业进行抵扣;另一方面,要实地深入企业,查看实物,验明生产厂家,查明具体用途,并与购货合同进行一一核对,防止虚假购进,骗取抵扣税款。二是针对固定资产抵扣空间方面的问题,要审核购进固定资产的资金去向,审核其是否按规定付款,是否付给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的销售企业,防止其从第三方取得发票。

(四)加强信息审核,强化后续管理,规避一般纳税人认证及后续管理环节执法风险。一是严格一般纳税人认证管理,深入实地认真核实纳税人申请资料、经营场所、生产能力、财务核算水平等基本信息,对于达不到销售收入水平或不能如实核算进销项税额的纳税人,坚决不能认证为一般纳税人。二是要加强对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后续跟踪监控。一方面,要对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看其新增固定资产在用电、用料、新增销售收入等方面是否有明显变化,投入产出是否配比,防止企业虚假投入固定资产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处分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看其处分固定资产的原因是否合理,处分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是否规范等,防止企业为抵扣进项税额而购入固定资产的行为。三是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执法,要深入细致地对新认定的一般纳税人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分类建立台帐,实施跟踪管理,规避执法风险。

(五)强化分类管理,加强评估稽查,努力提高税源管理水平。一是要强化分类管理。增值税政策调整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基础产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由于其固定资产的比重大,相对于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增值税转型对它们更为有利。要在原有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密切跟踪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进展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税款抵扣进展,加大对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力度。二是在纳税评估中,使用各种分析指标和指标均值时,要充分结合纳税人购入固定资产的情况来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少纳税款的嫌疑,要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情况加以更多的关注。在审核纳税人税务核算情况时,要重点核查是否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重复记入成本计提折旧,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三是做好日常征管与稽查的衔接,因为固定资产涉及的税额通常较大,如果在这方面出现虚开虚抵,则偷逃税款的数额必定较大,因此对日常征管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加以重视,该移交稽查的一定要依法移交稽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行为。

(六)加强与工商、质检、技术监督、经贸、招商、统计等行业主管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巩固和完善第三方信息应用成效。积极探索从产品总、分销商、商品垄断批发商等经销商那里获取第三方信息,逐步拓展取得第三方信息的渠道,扩大第三方信息交换部门和信息范围,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与征管有关的异常问题,把潜在的税源转化为可入库的税收收入。

(七)通过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销售价格进行比较,核实企业的实际开票价格是否属实。防止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定价、或是利用两票结算随意分配产品单价和运费等手段人为调整销售收入,进而造成少缴税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