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指标研究和分析

时间:2022-05-11 08:57:00

导语:十二五期间指标研究和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二五期间指标研究和分析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编制的规划,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编制的规划。“十二五”时期是从人均3000美元向6000美元迈进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也是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更是一个充满变数、时时面临挑战的时期。本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惠民发展的要求,研究并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性、导向性、约束性、可评估的主要目标和科学发展指标体系,为全县“十二五”规划提供参考。

一、“十一五”指标体系构成及预计完成情况

“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和以往的体系相比,从理念、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与创新。规划的立足点不再偏重于关注经济指标,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发展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改变重物质增长轻环境改善的规划理念,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出发,从重视资源环境承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角度设计规划内容和指标。在规划内容上,从过多考虑GDP的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偏重经济增长转向更加重视扩大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公共服务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规划指标上,从重视经济指标转向更加关注人文的、社会的以及体现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从我县“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看,共分为经济发展13个指标、社会发展4个指标、社会和谐4个指标、生态环境7个指标、人民生活6个指标,共五大类35个主要指标。并首次把各类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约束性指标体现政府公共职能和工作要求并确保实现。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的时期之一,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着力推进“四县”联创,积极谋求争先进位,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经济实力又跃上新台阶。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工业快速发展,转型提质迈出坚实步伐,集聚集约发展势头良好,三次产业发展基本协调;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较快增长,消费结构较快升级,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民生不断改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改善民生的投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成效,农村生产、生活设施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生态县建设、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预计《纲要》确定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五个方面35项指标中,31项指标可以完成或超额完成,4项指标完成有困难,这4项指标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比重、实际利用外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项指标全基本为经济发展类预期性指标。

二、“十二五”指标设置遵循原则

在设计思想和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十二五”规划应注重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内在要求,并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综合考虑全县的实际情况,提出涵盖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科技、教育、卫生、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安排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体现新时期发展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必须充分体现党中央十二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要求。指标设置上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贯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

(二)符合实用的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涵义明确、数据规范、繁简适中、计算简便,易查易算,通过一般的比较简便的统计方法或者查阅统计年鉴就可以采集到确定指标值所需的数据。围绕指标规定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信息可供利用,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切实可行的量化方法可供使用。避免由于指标过于繁杂影响指标体系的使用效率。指标体系的设定既要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体现政府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的作用,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目标,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指标,增强规划的实用效果。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十二五”规划作为政府部门的规划,既要充分考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力争对未来发展有所预见,又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因此在构建“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时,尽可能的把复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用可以量度、计算、比较的数字、数据表现出来,尽量注意选用能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采用国内、国际标准或公认的概念,并在科学、完善、系统的基础上,注重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的结合,设立和谐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进行社会责任、环保创新的指标评价。

三、“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结构框架

依照上述原则,在参考了省市和兄弟县市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自主创新四大体系,共计35个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

从县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经济发展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结构、效益的综合性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综合最核心的指标,虽然在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弱化GDP指标(在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未提GDP指标),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仍然需要把GDP设置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指标。为综合反映“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增长情况,我们还选用了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常用的经济指标。由于我县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旅游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因此将工业总产值和旅游总收入也列入其中。

(二)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类指标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由12项指标组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反映本县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否有效地转化为全体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五年新增就业岗位,这块作为社会保障反映了政府及职能部门对保持社会稳定采取的管理措施和调控能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前提;学前三年入园率主要反映学前教育情况,有利于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反映国民受高等教育程度;每千人医生数,用来衡量本地区医疗事业发展状况;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评价人口增长速度,这对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来说,是一个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生态环境指标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由此又滋生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对环境的容量评价,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持较高的环境质量。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森林覆盖率、这五个指标基本能够反映环境容量和环境状况的变化,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指标。

(四)自主创新指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一条主线,转型是我省十二五的主基调,因此在指标体系中要体现转型创新的指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的比重指标综合体现科技发展能力;专业人才数量反映我县拥有的人才总量的变化和达到的水平,反映我县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成效;专利数量反映技术创新的成果。

四、“十二五”主要指标测算说明

(一)经济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十二五时期,是世界经济结构失衡,进行深度调整时期;国内进入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时期;省内同样以“三个转型”为主线。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平稳增长,处于一个中速增长时期。但从我县发展的阶段来看仍需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而较高增长速度的需要与资源环境要素制约之间的矛盾将伴随着整个十二五时期。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要考虑要素制约因素,建议指标为年均增长10%,到2015年达到190亿元左右。如果世界经济增长恢复较快,要素制约得以缓解,那么可望达到12%以上的年均增速。

2、工业总产值。目前我县工业发展已进入中后期,仍然是一个工业快速发展时期。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浙中城市群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区域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将有利于促进我县产业更快发展。其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和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以及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方案的实施,将在规划层面缓解我县空间发展的制约,第三,我县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将带动行业更加健康发展。但是,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建设用地政策处理困难,转型升级的外在压力,将对我县目前较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较大制约。建议“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指标为20%,期末达到650亿元,争取达到年均增长22%,期末实现700亿元。

3、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与GDP现价增长速度基本持平,从2008年开始增速下降明显。“十二五”期间财政收入增长按照与GDP现价增长速度持平测算,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考虑到我县工业经济占比较大,而工业税收主要以国税为主,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略低于财政总收入增长,按12%年均增长率测算。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行一系列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也将进行一系列调整,财政收入增长较难预计。如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有较快的增长,那么财政收入有望达到年均增长15%的速度。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所处的投资背景和因素分析,“十一五”期间投资率,基本在30-35%之间,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均偏低;投资额年均增长率在8.6%左右,也是一个低水平的增长,2010年按投资完成35亿元,GDP实现100亿元计算,投资率在35%左右。“十一五”期间要素制约、规划制约、政策处理难表现相当明显。目前,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还比较落后,城镇化质量不高,在“十二五”期间仍属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从投资要素来看,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实施、生态产业集聚区—片区及相关产业规划的编制,在规划层面为投资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但建设用地总规模、建设用地年度指标的制约将更加明显;经济总量偏小,投融资能力不足问题将进一步突出;政策处理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进一步加剧。考虑各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十二五”投资年均增长率估计在10%左右,5年累计完成投资额在235亿元左右。如果民间投资能力得到较快释放,对县外投资更具吸引力,建设用地指标有所放松,那么年均增长应在15%以上,达到270亿元左右,高于GDP增长速度。

(二)社会发展指标

1、城乡居民收入。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将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但是,当前县的经济总量增长仍以规模扩张为主,劳动生产率提高次之,因而劳动报酬的增长尚不能与GDP总量的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不能与其经济总量增长同步。“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名义增长率按略低于GDP增长测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按年均增长10%测算,体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求。如果分配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力价格中的议价能力提高,那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可能分别达到10%和12%,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十二五时期将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作为优先目标,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重点,尽快把全体农村居民都纳入制度覆盖范围,实现广覆盖目标。从县来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的高低是衡量社会保障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09年开始我县在全市率先开展此工作,2010年预计参保率可达到68%,到2015年应能达到70%以上,争取达到80%。

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18岁到22岁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实际接受了各种高等教育(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目前,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23.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2020年要将这一数字提高到40%。我县预计2010年可达到40%左右,到2015年达到45%,高于全国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每千人口医生数。每千人口医生数是衡量医疗卫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县卫生技术人力资源仍然不足,特别是农村全科医生更少,根据《县2010年统计年鉴》,我县2009年医生数为686人(根据卫生局提供的含民营医院医生数为1016人),每千人口医生数为1.52人(根据卫生局提供的含民营医院,每千人医生数为2.26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为3.09人,比全省县级平均3.8人低0.71人。因此,十二五期间较大幅度增加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有其现实需要,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2.6人,争取2.8人。

5、人口自然增长率。十一五期间按户籍人口计算,预计增长率在5‰左右,按人口计生局提供的数据计算,增长率在7‰左右。在十二五期间预计对二胎生育政策将有所调整,人口自然增长率将高于十一五时期,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自然增长率在7‰左右,按人口计生局数据计算可能在8‰左右。

6、城镇化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城镇化水平从41.6%提高到49%左右,约提高7个百分点,提高的7个百分点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而提高,但城镇化质量偏低,城镇中相当一部分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十二五时期由行政区划调整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因素基本不存在,现在农村中的人口以中老年人为主,人口转移的难度加大,将主要依靠加快工业化,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实施生态移民,加快一系列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达到53%至55%的水平。

(三)生态环境指标

1、节能指标。面对日趋强化的环境资源约束,十二五期间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二个约束性指标,国家尚未下达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规划指标以上级下达的指标为准。

2、减排指标。根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期间,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目前,具体的减排指标和目标值尚未明确,本县的规划指标和目标值最终以上级下达的指标和目标值为准。

(四)自主创新指标。

1、R&D经费占GDP的比重(即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个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强度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越高,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该指标我县长期以来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只有0.38%,与全国、全省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与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1.5%目标差距更大。十二五末该指标至少要达到1%,争取达到1.5%的水平。

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该指标反应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一个方面反应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水平高低,据初步统计本县2010年约可达到11%水平,在全市属于比较高水平,到2015年努力达到13%。

指标体系构建和测算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十分复杂,由于受认知能力的局限,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和测算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仅供编制“十二五”规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