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加工业生产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5-10 05:39:00

导语:家庭加工业生产调查与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家庭加工业生产调查与分析

一直以来,因地处浙西南之极偏,群山堵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素有“的西藏”之称。在我县基础条件不及其他县市,工业增速亦是相去甚远的情形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第二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的重点难点问题。目前,一种新的生产形式在我县悄然兴起,它就是遍布黄田、竹口、隆宫、安南等乡镇的家庭加工业。它于九十年代萌生,这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仅以黄田为例,到去年底为止,黄田镇从事家庭加工业有673户,完成产值2000余万元。

众所周知,在工业发展史中,现代工业的雏形就是家庭作坊,然后才出现了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最终产生了市场经济。目前,我国的工业发展极为迅猛,已渐成中国经济最大活力的民营企业,全部都是在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比如国内最大的电力金具生产企业之一的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在温州),只用了18年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省电力金具龙头企业,在省内和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和12%以上,其中铜铝类电力金具的产销量雄踞国内同行首位,2002年产值达2亿元,销售收入达1.8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的家庭加工业会不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会不会成为我县工业的新希望?

一、家庭加工业的产生分析

分析家庭加工业的产生,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群雄并起,百花争艳,群龙无首。如“袜子之乡”大唐镇的袜子生产,受控条件少,各生产者齐头并进,共同开创同一产业。它有利于培植本地的主导性产业,打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全国闻名的“温州经济”模式,其实质就是家庭加工业成功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也属于一个个小生产者单独生产,并联合形成产业集群的经济模式。

二是一龙当先,群龙相随。这种情况发生在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各家庭作坊都唯龙头是瞻,龙头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把一些利润相对低、工序简单的低级配件外包与个人家庭生产加工,各家庭作坊受制于龙头企业,活力较小。

当前,在我县这两种情况兼而有之。第一种情形主要产生于立足本县资源的竹木加工,第二种情形主要产生于引进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家庭加工业带给当地群众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增加了收入,吸收了富余的劳动力;二是打开了市场,获得了创业的机会;三是能够培养一批市场能手,提高了人口素质。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家庭加工业也不例外。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从干部来讲,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干预农民生产就行了,加之过去强行命令,损害过农民利益,现在不愿也不敢去放手扶持引导。从农民来讲,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真正尝到家庭加工业的甜头,仍然把种植当主业,而把家庭加工业当副业,舍不得投入,家庭加工业基本上处于任其自然发展状态。

二是设备简单,安全隐患大。资金不足,规模较小是家庭作坊的共同特点,因此购买不起好设备和安全设备,加上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需求和安全意识薄弱,家庭作坊近几年来已成安全事故的高发区。

三是承受能力有限,抵御经济风浪的能力弱。据调查,我县的家庭作坊如果被拖欠货款达两万元,生产就会出现危机,被拖欠五万元,绝大部分就不能为继,被拖欠十万元,能继续生产的恐怕就微乎其微了。同时市场一旦出现波动,大企业为转嫁其损失,压制下游工序成本,家庭作坊便会成为牺牲品。

四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鱼龙混杂。从事家庭加工的多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目光较为短浅。

三、发展家庭加工业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现代家庭加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有益补充

家庭加工业并非是可有可无,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国出现的第一批活力四射的新事物就是家庭加工业,正是它们迸发出的热情和力量使中国生机盎然,填补了一项项产品、项目、技术的空白,挖掘出一道道商机。从那以后,家庭加工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蓬勃兴起,并屡创奇迹。直到现在,以温州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并且这种成功还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继续施展它的魅力。以温州典型的打火机生产为例,一个家庭只生产其中的某一个小部件,如一只弹簧,只要把这只弹簧做得足够好就行,没必要去生产别的部件,因为别的部件有和他们一样的家庭在生产,家庭工厂一家挨着一家,所有打火机的配件就这样生产出来,一组合就成了一只出口的拳头产品。这些家庭已学会了分工合作,自觉适应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因此,作为“船小好调头”的家庭加工业、小企业便应运而生、应运而长、应运而壮。它们代表的往往就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一个新生事物。可以这么说,哪里有兴旺的家庭加工业,哪里就充满了活力,哪里就将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源泉。它是大企业的萌芽,是新产品的开发者,是下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活跃因子。

(二)要的不仅只是家庭加工业

家庭加工业基本上是零税收,对于地方来说,可以增加人民的收入,对于政府财政而言,助力无多。人民要富裕,地方要发展,光停滞在家庭作坊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大企业、大生产、大品牌,造就大利润、大税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规模的生产为的是完成原始的积累,是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经验的积累。如果一个个家庭不把脑袋伸出去,把眼光投向全省、全国、全世界,形不成合力,完不成向开放的分工式家庭加工业转变,生产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我们的家庭加工业将难以完成由量到质的飞跃。

(三)服务是永远的主题

家庭加工业是我县工业发展的又一个希望,尤其来料加工更是当前农民最现实的选择,培植它的唯一方式就是为之做好服务,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1、制订相关的产业政策。继续做好“一厂一策”、“一方一策”的产业政策制订工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提供产业补贴、贷款或是税收上的减免,加快它的原始积累速度。

2、加强引导帮助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要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使之能获得足够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合理有序流动。

3、搞好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运用后发优势,建立干部联系制度,为之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宣传产品,捕捉商机,使之能耳聪目明,及时生产。

4、规范生产,加强安全措施。规范他们的生产行为,建立协会,做好行业自律工作,形成有序竞争、有序生产的良好氛围。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对他们的监管,使这些家庭作坊提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率。

5、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力度。对一龙当先的产业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好众小龙。对群龙无首型的产业群,促使他们联合经营,并从中选择经营良好、富有创业激情的家庭作坊进行培育,力争创品牌、升级产品,提升产业结构,形成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