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党校解放思想工作思考

时间:2022-05-10 05:03:00

导语:县委党校解放思想工作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委党校解放思想工作思考

一、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发展的深刻主题,世界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必须在无止境的实践中不断地再认识客观世界,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使解放思想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思想力量,另一方面不断丰富解放思想的基本内涵。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每一次卓有成效的大变革、大发展的背后,都能体现出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强大推动力,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不可撼动地烙印在历史发展巨轮的印迹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思想武器。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形成过程中,无不贯穿着解放思想这一活的灵魂。我们党90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证明,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走出教条和本本至上的认识误区,也无法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更不能辨识清楚“资”与“社”,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无法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创新,并最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并不等于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解放思想。现实中,往往是“知易行难”,认识到了并不见得能实践得好,现实中往往会出现“抽象地肯定,具体地否定”的情况。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其对于指导理论发展、制度创新、工作进步的重大意义毋庸置疑,然而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又会因循守旧,按既定习惯和规则行事。因而,解放思想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自由,更不是一个非理性的运作过程,而是一个指向实践的自觉过程。

开局之年伊始,为推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现实意义上来讲,解放思想只是前提和手段,而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共享丰厚的发展成果。

二、思想大解放是经济大发展的先决条件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而改革开放的力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新的思想大解放,必然带来新的改革开放大突破,进而推动新的经济大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方政府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所得出的一条基本规律。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省许多市县政府及时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迎难而上,从而破除了束缚经济发展的许多条条框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先发优势,纷纷闯出极具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通过观摩交流和学习,综合和总结出一些其它地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先进经验,不仅可以使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避免一些弯路,也给我们欠发达地区的下一步规划和前进提供现成的参考模板。

经验:

解放观念,破旧立新。在改革开放后曾多次举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1992年,县委召开了县级机关思想作风教育整顿动员大会,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并提出了需要破与立的16种观念。在这次思想大讨论后一年中发展迅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幅31.9%,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63个项目落户开发区。2011年,又在全县掀起学习张家港精神活动,提出全面推进“三升一改”、奋斗三年实现财政收入破百亿的目标。

机制创新,真抓实干。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积极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建立多层次的招商队伍,出台灵活有效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成效。同时,连续几年举办长洽会推进招商引资,2002年首届长洽会共签订贸易合同22个,合同总金额4553.23万美元,引进企业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急需人才13名。在新区建设,政府只给启动资金30万元,县长亲自担任投资公司董事长,通过市场化运作,6平方公里实现了“九通一平”,土地资源实现了增值最大化,行政中心大楼、大剧院、图书馆等一大批现代建筑拔地而起。

更新软环境,促作风建设。为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在2004年启动“效能革命”,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当年检查处理了145违反效能建设的干部,118家中介机构及相关部门被迫与垄断利益脱钩。为此100多名干部到县委、县政府集体抗议,但是没有动摇抓机关作风建设的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行下,“效能建设监察指数”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效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09年到2011年,有137人因违反工作纪律、工作失职、行为失检等问题被效能问责。

桐乡经验:

从改革开放之初敢想敢为、敢闯敢冒,大办乡镇企业,奠定了发展的领先地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率先推进企业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体制机制上的先发优势,再到新世纪以来整顿缫丝、水泥、砖瓦行业,大胆创新使得桐乡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实现了从一个资源小县、农业大县到工业大市、经济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桐乡始终坚持“有令必行、违令必究”,2011年该市人事局两名干部违反了“五禁两不准”,根据相关制度,除直接责任人被处罚之外,还延伸到全局100多名干部的年终考核奖金每人被扣2000元。

桐庐发展经验:

桐庐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胆突破常规发展路径,提出建设全市首个县级商务区,打造迎春南路和滨江长廊黄金发展轴的重大决策部署,到2011年底,商务区入驻企业213家,注册项目153个,总注册资金33.4亿元。

象山旅游业发展经验:

将旅游度假区25.1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划拨到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作为其资产,实行政府主导、政府掌控的发展模式,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通过精心包装旅游项目,多渠道择商选资,目前度假区内在建的5亿元以上旅游项目共5个,并高标准引进喜来登酒店、希尔顿酒店、雷迪森假日酒店等一批总投资超过30亿元的高档品牌酒店。

三、推动县经济发展和繁荣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我们党的最大凝聚力所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主要载体;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发展和在发展中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不懈努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它一些先发县市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十分明显。从发展的内涵上来看,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一些外在形式上看,经济进一步发展、制度发展和环境发展等方面也有着不小差距。

与其它一些先发县市相比较,的发展已经落后不少,在经济总量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并且有拉大的趋势。2011年县国民生产总值为334.9亿元,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仅为38.93亿元,约为的九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30.8亿元,为2.45亿元,约为其十五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40元,7570元,约为其二分之一。在提升经济总量的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发展速度来看,2011年GDP增长速度为9.5%,不仅低于一些先发县市,如12.1%和桐乡12.8%,也低于周边兄弟县市如遂昌11.6%。

在经济运行质量方面,发展严重滞后于增长。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深入,我省各地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联动的时期,也就是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开始迅速变化。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结构变动则较迟缓。以三次产业结构为例,201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7:52.8:37.5,而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为4.9:51.6:43.5,与全省第三产所占比例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进一步调优三产结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使的经济结构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成为了目前极为紧要的任务。

从发展能力上来看,的产业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仅仅只有传统木制玩具产业和近几年兴起的轴承加工制造产业。而桐乡、等先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在培育市域经济、县域经济等配套、块状的区域经济产业集群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桐乡市形成了毛纺针织、印染、丝绸、家纺、皮草等传统特色产业,并重点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四大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县已形成了绿色能源、现代纺织、机械汽配、电子电器、新型建材、食品医药六大优势主导产业,成了全国著名的建材基地、纺织品基地、全国新能源之乡和新型建材之乡,其中仅助动车蓄电池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50%以上。

从工业发展方面,我县工业从纵向来看,发展很快,进步很大,但与市内周边县市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企业数量偏少、总量偏小,2011年底,我县规模企业为3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在市9个县市区中排名相对靠后;工业总产值在市9个县市区中位居第7位,比、青田、缙云等相差非常大,与、桐庐、桐乡等地相差更大。

从微观上来看,企业实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县在实施对外开放,以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过硬的民营企业和敢闯敢为的民营企业家,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蓄电池企业龙头的天能集团。同样的,桐乡市巨石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形成了年销售收入46亿元,利润6亿元的显赫规模,同时该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也做得相当出色,该集团以“品行、创新、责任、学习、激情”为企业文化,并举办了大量由此延伸的企业活动,巨石文化已经熏陶了巨石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基石。反观本地,真正能成为行业内标杆的企业还未能发展和成熟起来,在企业文化的建构方面还未能形成自身的特色,企业家队伍成长还存在很大不足,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比较稀缺。

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如果这样任其发展,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发展是当前最切实和最紧要的任务,也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迎难而上的动因。悠悠万事,发展为大,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强县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以建设“五大名城”,实现“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跨越为依托,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发展。用发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用发展衡量政绩、考核干部。要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贯穿我们各项事业的始终,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形成合力。

四、解放思想,实现经济发展和跨越的思路对策

㈠积极发展工业经济,推进产业名城建设

工业化是地区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深层次问题的主要途径。当前通过轰轰烈烈的思想大解放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为实现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以工促农,统筹三产,推进城乡联动发展,为“十二五”规划中的向产业名城跨越打下坚实基础,可考虑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一是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改善政策环境。政府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强对工业企业发展的引导,加大扶持政策研究、宣传力度,帮助企业认识理解政策意见,及时向社会公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形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鼓励创业的优越政策环境和浓烈的社会氛围。

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为企业、投资商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推广重点项目“全程陪护”或代办制;建立“金融顾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荐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加强银企对接,实施“一对一”的金融专业服务,帮扶指导企业进行资金的有效筹措、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工业企业信息平台,着力提高工业企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

改造要素环境。土地方面,要创新用地模式,探索建立园区“廉租性”工业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入园发展;积极推进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放,盘活闲置土地。鼓励修建多层厂房,引导企业通过厂房改建和加层、内部整理等途径,向“空中拓展型”、“地下空间开发型”、“标准厂房型”、“提高容量型”等集约用地模式方向发展,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产出率,推行“零用地改造”。电、气等能源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电力、天然气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节能降耗,对节能减排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行差别水价、电价政策,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人力资源方面,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市民入学、医疗条件,以先进文化和完善服务设施吸引外来建设人员;筑巢引凤,修建配套人才公寓,以优越的条件,吸纳企事业管理人才、紧缺技术人才到工作;广泛开展员工岗位培训和职称认定,将岗位培训、职称与绩效挂钩,实行绩效激励制度,在职工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是要加快园区发展

园区建设是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

要多元投入,加快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问题,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努力做到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硬件保障。

要优化升级,壮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功能和现有产业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和壮大产业发展集群。以大型木玩企业为龙头,建立木料采购、加工,木玩设计、制造、仓储,木玩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完整产业链条;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重点培育园区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型高端阀门轴承规模以上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要招大引强,增强项目支撑。按照“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产业、突出园区特色”的原则,围绕重点产业和核心企业抓引进承接,通过上游招下游、业主招关联、卖方招买方、项目招技术等方式,着力引进关联企业、节点项目、高新技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同时,要重点发展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㈡帮扶中小企业和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和壮大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前民营企业数量偏少、实力较弱,政府尤其要注重培养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企业个体规模的扩张。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要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守思想,树立无外不快、不活、不富、不强的开放观,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予以大力扶持。

二要适当放宽中小民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新建民营企业除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免征、缓征、减征等优惠政策外,对于其各类行政事业收费可以适当减征,以鼓励公民创业和企业的二次创业。

三要给予民营企业资金支持。民企倒闭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在完善金融体系之外,要重视开拓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民企素质,加强经营管理,还要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版和创业板块上市、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等,使民营企业能够及时获得企业发展资金。

四要培养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民营企业培养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对产品有广阔前景的民营企业要加大培养力度;要采取可行措施,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培养扶持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㈢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

一要努力发展极具特色的地方产业和经济

首先,认清和挖掘出最具地方特色的产业经济形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两句俗语充分说明每一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从经济学上讲,特色意味着比较优势,特色经济往往可以发展为排他性的、难以模仿的主导产业,有利于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出产品市场的独特竞争力。县的木制玩具产业一直以来就是最亮丽的地方特色经济名片,经过多年的发展,木玩产业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主导性产业之一,而木制玩具城几乎已经成为的代名词。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时,要充分分析自己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吃透县情,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确立自己的特色,围绕特色加以挖掘培育,培养经济增长点,在避免与相邻县市的同质化竞争中,形成和规划自己的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

其次,发挥优势,打造和提升特色产业。要按照比较经济利益的原则,考虑研究制定木制玩具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参与县域外的经济分工与协作,积极走出去,在全国、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推广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木制玩具制造和木玩文化创意产业上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使木制玩具为主题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更优,强项更强。

二要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生态经济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保护两者的动态平衡,并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综合考虑,实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为代价的,通过资源消耗谋发展成为许多地区加快发展的一条“捷径”。这一发展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尤其是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可能再走资源消耗的老路。由于的资源供给能力、环境自净能力都不强,决定了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治理方式属于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大量劳动投入,而且往往治理效果不好。

对于环境治理的工作应该追溯到生产的源头,采取“源头治理”的方法,将环境污染苗头尽可能消灭在生产环节。

首先,政府要加大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对节能减排项目在企业用地、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于企业生产研发、节能减排技术方面提供帮扶资金、人员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

其次,企业要采取积极的节能减排措施。企业要树立环境成本意识,将环境成本放在与生产成本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能源及原材料、清洁工艺及无污染和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将企业塑造成“清洁企业”。

最后,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的对污染物的处理方式不会增加经济效益,而循环经济则可将“错误地点出现的资源”重新利用,变废为宝。要改变以往片面追求GDP而弱视甚至忽视企业耗能、污染等问题的做法,对于新建项目,环保部门要提前介入项目论证、环评等环节,对高耗能、高资源耗费和高污染的企业坚决予以否决;对于己存在的环境污染企业,要促使其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对治理困难较大的企业,要考虑对其淘汰或改迁;最后还要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如增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设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㈣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跨越提供组织保障

发展方向和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县域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出台实施,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县际间的合作,等等,都需要领导和班子来做决策。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的因素在班子、在领导。因此,要认真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政治保证。

一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合力

要进一步充实加强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强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实行政策倾斜和更多地采用市场的手段,使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和企业发展得更快和更加灵活,发挥出示范带动的效应;帮扶经济较弱的乡镇和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县域要启动和激发内部活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二要加强各职能机关领导班子建设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一把手”。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领导集体,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拼搏、求真务实、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队伍。要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中熟悉经济工作成员的比例,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并保持相对稳定。还可通过党校培训、在职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完善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办法,引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上。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更不能盲目开工建设损害群众利益的所谓“政绩工程”。

三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

县级政府要重视加强乡镇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致富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弘扬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切实加强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建设,把那些讲政治、熟悉农村情况、德才兼备、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特别要选准配强乡镇党政正职。事实证明,凡是村领导班子强的地方,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也较强,那里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就快,农民负担就轻,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福利事业就好,新农村建设进程也快,江浙地区县域中的许多经济强镇和富裕农村的出现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诸暨的大唐镇,义乌的何斯路村等等。要在日常培训中充分重视乡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和县市党校主体班次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干部和农村两委成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驾驭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要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转换观念意识。县乡领导要切实增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摈弃保守的传统思想观念,加速与外来新思想观念的融合;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把考察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级别调整以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上;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务实、清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