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共青团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03 07:48:00
导语:区域共青团建设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各高校与地方政府为了寻求双方的共同发展合作越来越紧密。2011年市区与海洋学院以项目合作为载体,以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为先导,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了深化学地共建的内容和形式,2012年4月解放街道正式启动“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并以此为载体与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开展学地共建活动。通过这项活动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且较稳定的社区实践基地,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为社区引入辅助人才,提高社区工作的整体战斗力,引领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
一、“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开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在以往单纯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拓宽项目内容、创新形式,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岗位体验、课题调研、担任社区团支部副书记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以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引入创新管理服务理念等渠道增强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活动开展近一年来,大学生志愿者的数量从首批的15位增加到现在的30位,街道10个社区全部参与这项活动,形成了街道共青团又一个有特色、有实效、可推广的工作品牌,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着共青团组织积极的作用。
(一)立足长远,强化前期保障工作
从2011年年底开始,街道团工委就与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讨论研究开展学地共建的具体形式和活动载体,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出发,多次研究、协商、讨论,用近半年的时间做好整个活动的调研准备工作。
1、坚持党建带团建,把握正确方向。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街道党工委和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份在团区委协调下,双方党组织部分成员召开座谈会,对合作的具体内容再三进行了研究,对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最终达成协议,建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由双方团组织负责人共同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和启动仪式方案。
2、做好基础调研,确定试点单位。在活动启动之前,街道团工委在对辖区各社区团建工作、办公条件、工作环境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基础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五个社区为活动的试点社区,并召开社区主任协调会,要求各试点单位制订活动方案,明确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的固定办公场所、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3、开展广泛宣传,招募志愿者。坚持自愿参与的原则,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审核、集中面试等形式,严格把关,层层筛选。80多位大学生通过海选,50位大学生通过团组织审核,最终由街道社区干部以现场面试的形式挑选出了15位综合素质高、特长明显、关心社区建设和发展、热心公益事业、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成为首批志愿者,在社区这个舞台上尽显才华。
(二)创新载体,强化活动品牌建设
从活动的一开始合作双方就把如何实现长期共建作为重要问题来考虑,因此对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反复商讨,最终确定了以一年为周期的活动组织形式和五项主要工作内容。在活动中,街道团工委紧扣党政大局,紧贴社区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年龄优势和专业知识优秀,结合个人特长和各区特点确定了各自品牌项目。
1、开展岗位体验和挂职锻炼,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为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不影响课程学习的前提下,一个星期确保一个工作日的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时间。选任大学生志愿者担任社区团支部副书记,重点协助做好社区团员青年工作,策划组织社区青少年活动等。通过在不同社区干部工作岗位的亲身体验,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社区的工作内容,体验社会生活,向有经验的社区干部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早感受就业的各种难题。
2、组织“志愿服务周”活动,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在今年暑期结束前的集中一周时间内开展了“当一周社区干部”、“组织一次义教”、“出一期专题版报”、“办一件实事”、“结对一位困难群众”等“五个一”志愿者服务周活动。同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担任社区独居老人的阳关关爱员,给老人读报,配老人聊天;开展助残日活动,走访慰问社区里的的残疾人;在外来流动人员集中社区设立爱心义教点开展定期义教服务等等。
3、开展针对性课题调研,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理论专业优势,结合各社区当年的主要工作特点共确定了11个调研课题进行专项调研,从第三者的视角反映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以找问题、提建议为重点引入新的工作思路。街道根据每个课题的侧重点邀请相关分管领导共同参与,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对调研文章进行指导、评定,评选出优秀调研文章编印成册,为全街道和各社区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4、组织多姿多彩的社区活动,充分展现青春活力。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主动帮助社区策划,给单调贫乏的社区活动增添了色彩,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受到社区干部的广泛认可。如策划新老居民共度欢乐立夏节,以老传统、新节目吸引新老居民的参与,拉近了距离;担当社区义务道德点评员,用一语双关、拟人语气、反问等方式对社区不文明行为进行点评,收到良好效果,不文明行为不断减少;在社区邻居节中组织了社区老少嘴皮子大赛,以“看谁普通话说得标准、看谁话讲得地道”的才艺比赛形式,丰富社区邻里间的活动,促进相互了解;在暑期未成年人活动中联系学校的英语外籍教师,以“迎奥运、学英语”为主题为社区小朋友们讲课。在活动策划中,大学生的能力水平达到极大锻炼和提升。
5、提高社区团组织服务能力,增强组织凝聚力。城市社区的团员青年基本都流向学校、企业、单位,人员分散,传统过时的社区活动已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参与。自从大学生进入社区,特别是大学生担任社区团支部副书记以后给社区团组织注入新的力量。充分利用网络、QQ群等新形式使社区团员青年有了全新的交流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网络政策宣讲队、网络义工民情协查队等新型组织,通过网络组织开展论坛、道德点评、先进模范推荐等活动,大大增强了社区团组织的凝聚力。
(三)规范管理,强化工作机制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不仅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也是团组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街道和学校双方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制度,坚持用切实可行的活动需要制度来保障活动的长期开展,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
1、建立志愿服务承诺制。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学生均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并最终通过面试到街道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在确定参加活动之前,要求每位大学生志愿者与学院签定服务承诺书,承诺一周一个工作日的服务时间,承诺五项服务内容,承诺遵守街道和学院的相关规定。
2、建立工作例会制度。为加强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街道每个月召开工作例会,按照所服务的社区分成10个小组,定期交流工作、安排活动计划。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每月与各小组负责人座谈了解大学生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大家的交流,同学们建立了志愿者QQ群,并吸引街道社区干部通过交流、学习和提高。
3、建立活动情况月报制。街道向各社区印发了“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月报表,要求在每个月的5日前上报上月大学生工作情况和下月具体活动安排以书面形式上报,建立活动档案,督促社区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事先安排好大学生的工作,杜绝大学生到社区坐板凳的现象。
4、建立志愿服务日记制。为了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对社区工作和现实社会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活动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必须对每一次工作和服务进行记录,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所见所闻和所想,加快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成熟。
5、建立年终考核评定制度。大学生志愿者在一年服务和挂职期满后,街道、学院、社区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开展综合评定,对学生的表现形成书面鉴定材料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对成绩突出着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以相对固定的形式推动着学地共建工作,大学生和社区在这个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惠互利,也同时促进了共青团工作和社区工作。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平台,它相对于寒暑假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使大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社区工作经历了解到整个社会现实状况,积累工作经验,更清楚地进行自我认知,准确定位。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地服务他人、救济弱势群体,增强了奉献意识。
2、有利于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对传统的社区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知识、新理念、新方式的冲击。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将网络等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日常的社区工作中,拓宽了工作渠道,加快了工作步伐,从整体上对社区工作水平有进一步地推动。
3、有利于促进政府和学校间的多方面合作。两个团组织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合作,并在合作中带动了政府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在活动开展期间,合作双方的党组织负责人专门对活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并引入到双方更广泛合作。今年6月份,街道就在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举行了街道社区干部“周五课堂”开班仪式,聘请海洋学院的教授做专题讲座,并计划在以后的培训课程中邀请多位学院的领导和讲师讲课,切实帮助提高干部理论和业务水平。
4、有利于基层团组织的发展。城市社区一直因团员青年流动快、流失快而无法聚集,而社区干部流动慢又出现团干部老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大学生团支部副书记的出现一方面在团组织工作能力上明显提高,工作方法快速创新,团组织的活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担任团支部副书记让社区团员青年与在校大学生有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街道在各社区设立流动课堂,大学生为社区团员青年将理论知识,社区团员青年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以互动的形式促进社区团员青年和大学生共同提高。
随着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快,人员流动日趋频繁化,团员青年作为流动人员的主力军,将大量涌入城市、非公企业等等。各团组织必须打破传统组织设置,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以便利团员青年服务管理为原则,以区域划分为重点,根据团员青年不同行业特点,主动与相应的团组织或单位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推进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
1、继续推进与高校团组织的学地共建。为了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街道社区必须引进和培养人才,接受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海洋学院是我市唯一一所省属高等院校,是人才集聚的中心,并处于城区范围内,更为开展共建带来交通上的便利。通过团组织的合作有利于团员青年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社区的发展。
2、推进与非公企业团组织的企社共建。城区的闲散青年绝大多数流入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团组织建立很容易,但要正常地开展活动却很困难,存在着团组织负责人精力有限,企业以赢利为主,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无法保障活动经费。社区活动多团员青年少,企业活动少团员青年多,为此,通过社区团组织和区域内的非公企业团组织合作,由社区组织活动,企业组织人员共同参加在人员组织更为便利,活动也会更加正常化,更能让企业团员青年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进而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配合社区工作。
3、推进与辖区部队团组织的军地共建。作为海岛城市,驻守的部队相对其他城市要多得多,部队集中了大量的团员青年,在非组织的情况下部队的团员青年是无法参与社区的活动的。作为一个双拥模范城市,应该建立一个平台促进部队和地方青年的交流,让更多人青年了解部队,激发参军报效祖国的热情,让部队团员青年得到社会的关爱,完善从军队到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关爱网络。
4、推进与渔农村团组织的城乡共建。随着越来越多的渔农村青年拥入城市,加强城区团组织和渔农村团组织的合作越加有必要。在文化、社区建设、党建等方面的城乡结对早已开展,这也为开展城乡团建奠定了基础。城区室外活动场所和青年实践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土地限制,而新农村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飞速期,各类蔬菜基地、苗木基地都可以成为城区团员青年实践教育的场所。城区团员青年丰富的文化生活也将影响到渔农村的团员青年。
5、推进与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的共建。解放街道是机关事业单位最集中的区域,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团员青年相对固定,各单位都有开展活动一定资源。加强与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的共建将有利于各团组织设施资源共享、人才资料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因为所属行业相同也将有利于经验的交流。
- 上一篇:特殊困难青少年救助调查报告
- 下一篇:团委服务能力建设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