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合社独特作用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03 04:04:00

导语:农合社独特作用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合社独特作用调查报告

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好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县政协民宗台侨组就发展农村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供专家及同行们参考。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是沟通农民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桥梁;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经营制度的重要创新。

这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四个鲜明特点。第一,从组织行为上看,是农民自发自主自愿组成,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是自下而上的民间行为,不是强迫命令生拉硬拽组成的;第二,从经营行为上看,是农民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决策、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不是政府包办,不是集体出资;第三,从组织形式上看,形式多样化,不搞一刀切,有生产性合作组织,有技术性合作组织,有消费性合作组织,有信用性合作组织,有营销性合作组织等;第四,从利益分配上看,是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股份制合作组织是按股分红。

因而,新形势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时期实施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旧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侵犯了农户的自主经营权,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劳动者自愿联合的自助组织和自治组织。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两极分化,产生了一大批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只有联合起来,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

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广大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两个轮子,竞争促进合作,合作有利于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市场形势严峻、竞争激烈、外部环境不利于形成稳定收入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积极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它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况

截止目前,县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74家,其中粮油类33家、养殖(兔、鸭、鸡、猪、蜂、水产等)类36家、干鲜水果类30家、茶叶蚕桑类22家、蔬菜类16家、竹笋(花卉苗木)类33家、中药材种植2家、农机2家。1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入社社员3655户,其中农民社员3604人、占98%,法人28户,非农民23户,联系带动农户53000余户,总注册股本5871.19万元。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在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县供销合作总社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突出重点,参办、领办了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二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总投资股本112万元、占总注册股本的10%,入社社员达1800户,联系带动农户15420户,种养基地面积31360万亩、其中省外基地面积8000万亩,2012年销售农产品2895吨,销售额27500万元、二次返利62万元。经考核达到县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三星级1家、二星级5家、一星级1家,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家。为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1、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管理形式,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小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改变了一家一户农民单独应对市场的状况,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2年,县蚕桑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使用“方格簇”养蚕新技术,在去年蚕茧价格处于偏低的情况下,“方格簇”茧仍以平均高于“草笼”茧400元每担的价格收购,在严峻的大环境下仍能逆流而上,提高了社员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营销网络优势,有效地推动当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农业产业经营,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如:钟山蜜梨专业合作社投资162万余元建设万亩标准化蜜梨示范基地,铺设喷灌设施5000亩,建造冷库500立方米、市场用房2000余平方米,配备3000只周转筐、分级机及果袋生产设备,进行高档绿色有机蜜梨的生产,同时开拓市场,将钟山蜜梨打进大型超市,发展连锁销售,并在基地开设农家乐项目,2012年实现利润200余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3、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农产品难以形成产品品牌和市场品牌。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和引导农民实行统一农资商品采供、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包装等,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树品牌、创品牌的进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县莪山乡的红曲酒生产已有千年历史,但一直没有自己的产品商标,只限于自产自销,打不开销路,市场狭窄。2002年畲香粮油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走品牌战略,立志树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注册了“畲香虹”商标。几年的研发提高了红曲酒等系列产品的质量,2011年,通过了食品安全QS认证,“畲香虹”牌畲香米、年糕、红曲酒、红曲食用菌等产品进入上海、杭州等地市场,反响良好。时至今日,“畲香虹”品牌目前在市场上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在江浙沪一带有一定的影响力。

4、推进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信息与农户的对接。乡村农户生产分散,信息闭塞,市场适应能力弱,往往导致产销、供需脱节,产品滞销,造成经济损失。专业合作社可以依托信息灵通的优势,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把触角伸到各地的市场,充分掌握和了解信息,及时向广大社员提供各种供需信息,为广大社员农民提供服务,使他们能及时地知晓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乐益生猪专业合作社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每月一至二次为本社社员及周边养猪户提供饲料、生猪销售价格及生猪防病等信息,减少因不了解市场信息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5、促使了技术培训的开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了社员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本社)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培训和应用推广,促进了农民社员素质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合作社每年都要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开展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2012年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农民约5000人次。

四、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规模小、层次低,覆盖面不宽,辐射功能弱。一是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不多,固定资产较少,经营规模小。全县174家专业合作社平均注册资本只有33.74万元,其中注册10万元以下(包括10万元)的有41家、占23%,相应的固定资产就更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了,运营管理水平较低,农户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抗压能力低;二是入社社员少,带动农户和辐射范围受限,平均每家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仅21户,其中入社社员在10户以下(包括10户)的专业合作社有148家、占合作社总数的85%,入社社员3655户,仅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4%;三是专业合作社经营的产业覆盖面小,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和开发新兴产业的较少,带动效益不够明显;四是自身经济实力比较弱,发展不均衡。除少数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外,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还处于低层次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虽然它们在当地农业生产化经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为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一时难以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2、经营粗放,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两年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从事的是农产品初级生产和销售,在产品深加工、质量层次和附加值的提高方面还十分缺乏;在生产方式上局限于简单的产品挑选整理和分级包袋,有的产品包装简陋、不规范;产品层次低、产业链短、没有市场竞争力,大部分产品都是初级产品,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复合型人才缺乏,标准化、品牌化意识不高。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会管理、懂技术、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有的合作社有做大做强的想法,但缺乏做强做大的实力;有的合作社刚成立不久,既没有资金实力,又缺乏品牌意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标准化、品牌化意识不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品牌效应难以实现。

4、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一是内部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如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制度等,由于各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不同,制度的落实有难度。二是按照《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要求,规范提留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的专业合作社少,“二次返利”难以实现。三是部分专业合作社没有真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社内发展无序,社员对合作社缺乏普遍认同;四是有极少数专业合作社发起人的办社动机不够端正,认为办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争取项目,没有真正树立为本社和当地产业发展的思想,所以出现了“一年刚起步,二年没经营,三年老样子”的现象。

五、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出入自愿、自由”等原则,体现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农民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有完全的自主经营权,因而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活力。但它也是一种新生事物,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要严格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一要规范章程,明确合作社的服务宗旨、社员资格、股权设置、组织机构、社员的权利与义务等。二要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完善合作社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理会及其内设机构。三要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合作社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社员利益保障机制、内部利益二次返利制度和股份分红制度。四要建立长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实行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使社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产状况,合作社章程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2012年2月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桐政发〔2012〕15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以建立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明主、服务全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2、做好社会化服务,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户们的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即生产上的问题由家庭经营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靠合作组织即合作社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是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很好地解决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可以有效弥补农户分散经营的不足,解决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继续做好:(1)在生产、流通领域帮助农户开展合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促进社员间的技术交流,协调和监督农户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农民收集市场信息,寻找交易客户,开拓产品市场,从而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集体闯市场。(2)调整生产方式和经营思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带动和辐射更多的农户收益,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增强产品品牌化意识,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3)有实力的合作社还应当赋予其外贸经营自主权,直接把农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3、建立和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发挥好政府部门的指导服务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农民最盼望的也是依法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自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历年出台的农业产业化政策中,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接下来要进一步制定出台有关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扶持政策,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财政、金融方面给予扶持,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等项目要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尽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发展机会。同时要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引导服务功能,工商部门要依法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工作,为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登记辅导和政策咨询,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办理登记;农业部门要依法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服务工作,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他部门也都要依照各自的职责,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良好服务。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防止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自生自灭的现象,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更好地发展。

4、建立定期宣传培训制度,培养骨干力量,提高农民素质。专业合作社是否能发展壮大,关键在人。现在还有相当多的农民还是满足于一家一户搞单干,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生产经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市场不了解,缺乏基本的现代生产技能,缺乏合作所必备的市场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要以人为本,大力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期进行市场、技能、法律、诚信等方面的培训,使农户们了解市场,懂得经营,重视合作,提高合作社每个成员的综合素质。针对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现状,要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培养合作社的骨干力量,提高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性和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