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调整工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23 05:10:00

导语:行政村调整工作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村调整工作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运作情况,近期,我们邀请了有关村的干部群众,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就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运作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有关后续完善的对策及举措。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基本情况

一市镇原有43个行政村,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辖21个行政村,调减幅度达到了51%。21个村中有7个村是由两个以上的原村合并而成,合并村最多的一市总村为六村合一。调整后,行政村平均人口由503人增加到1030人,行政村平均区域面积由2.49平方公里扩大到5.09平方公里。由于当时的政策允许原经济合作社资产在调整过程中保持原状,所以调整后的经济独立核算单位增加到了51个(其中包括仍有独立资产的部分原自然村)。同时,因村级财务管理权利的关系,实际上原43个行政村仍保留着一部分的管理决策权力。

通过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来看,现阶段,某些方面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村庄规划整合,布局更加合理。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大部分村小而散,在进行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村与村之间的统筹规划和集中建设。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统筹考虑了整合村的地理位置、资源配置等实际,调整后的行政村布局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有利于增强中心村的集聚辐射功能,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一市总村,由原6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而这些村都是在镇区发展规划范畴之内,合并后,从镇政府行政手段来讲,更加有利于统一调控,可以充分调动总村干部对各自然村进行自上而下管理,协调处理好有关矛盾纠纷;从镇区、村庄规划来讲,把原小而散的村合并起来,既有利于村庄科学规划和布局,又利于推动镇区的发展。相比其他村,东岙村是并村后产生成效较为明显的一个村,其原5个行政村是紧贴式的连在一起,非常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同时,村与村之间非常邻近,对于总村干部做工作也极为方便,从实际工作成效来看,现在东岙总村的自来水工程、村内道路、生态公墓、办公场所等公益事业,都是并村后总村出面争取资金办起来的。

二是选人范围扩大,干部队伍优化。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由于村小人少,一些村人才匮乏,往往难以选拔出素质好、能力强的村干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庄规模更大、人口更多,相对可供选择的人才也更多,在去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一大批经商办厂搞经营的农村能人加入了竞选村干部行列,村委班子中农村实用人才比往届有了一定比例的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三是干部职数减少,运行成本降低。行政村规模调后,全镇村干部数量明显减少,行政村领固定报酬和误工补贴的干部人数比原先有大幅减少,干部人数的减少使村集体负担的村干部工资报酬、误工补贴等非生产性支出有了较大幅度缩减。同时,新村实现集中办公后,办公场所进行了整合,水、电、电话费等办公费用支出有所缩减,有效降低了村级组织的运行成本。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短期上来看,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矛盾问题居多,成效居少,名义上的并村,仅仅是行政区域上的改变,要真正实现并村、并账又并心,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

一是党员干部群众对于新村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大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由于受长期的地域、血缘、宗族关系的影响,原村的观念还未真正消除,考虑处理问题仍局限于原村的角度,对新村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些村干部的思想中原村的村落观念还根深蒂固,在村务议事决策中往往过多地考虑原村的利益,缺乏全局观念。特别是在目前的运行体制下,各原村实行独立核算和管理,新村主职干部相对过问较少,其他班子成员更是极少过问,易误导部分干部群众产生“并不并村一个样”的片面认识。

二是新村班子调控力较弱。村级换届后组建了较为完备的新村班子,组织机构也比较健全,但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各村未实行“资金、资产、资源”的三合并,仍实行独立核算,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各原村均明确了行政负责人(资产管理小组组长),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原村“高度自治”的情况,这样就导致负责原村的干部权力大,新村班子被架空,原村的各项运作仅由原村负责人或少数几人说了算,且原村没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难以落实到位,容易出现专断独行的情况。

三是新村缺少运作经费保障。各行政村实行的是行政合并、经济不并的形式,这就导致“资金、资源在原村,管理、服务在新村”的跛脚现象,新村“空壳化”情况普遍存在,新村没有正常的经济来源渠道,连日常办公经费都无法承担,一般都由中心村或主职干部所在村所负担,而这只是权益之计,长此以往易产生更多矛盾。如我镇东岙村,是由原5个村合并的,本身没有“造血”功能,而下面5个村又各顾各的,导致东岙总村经济上的“空壳”,要搞一些事业,只能向上级部门争取一些资金。

四是村级民主议事决策监督制度已不完全适用。由于各村暂时不具备资产整合条件,各原村仍独立核算和管理,原来的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不能完全适用。如在村务决策中,按照原有制度规定重大事项决策均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但在目前只涉及某一原村的重大事项决策如都通过新村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因会议规模和成本大,组织难度增加,实际操作性不强,且其它原村的村民代表对该原村的情况不了解、利益不相关,决策极易发生偏差,缺乏科学性;如果只通过原村的村民代表决策原村重大事务,缺少决策法理依据和代表性;在村务管理中,各原村仅有少数几名村干部,日常事务管理仅由少数几人决定,难以充分体现科学和民主;在村务监督中,原村没有监督机构,在村务决策和管理中往往存在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的情况。以上问题均需要有相配套的制度加以规范,确保村级组织运行有章可依。

三、对策措施

针对我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村融合,不断理顺村级组织运作关系,健全规范村级运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扩大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成果,建议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切实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工作要落实、关键看班子,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努力构建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村级班子,是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运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从人的角度解决规范化运作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引导、明确职责。积极引导村级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关系。村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注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支持村民委员会和各配套组织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出现党组织“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情况,要改“管百事”为“抓大事”。针对个别村存在“派性”或工作复杂现象,可以考虑选派有能力的镇干部或其他村党员干部来担任书记,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和调控力。村民委员会及各配套组织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维护和服从党组织的领导,依法依章积极开展工作。二是要建章立制、规范运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工作例会、工作协调和议事决策、财务联章联签等工作制度,以制度来规范村级组织运作。三是要加强教育、提高觉悟。要通过党校、成校、远程教育等阵地,采取课堂教育、网络教学、实践锻炼的形式,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是要加强考核、竞争激励。要健全完善村级班子考核激励机制,并实行考核实绩与干部报酬、评优评先相挂钩,以激发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村级班子创业承诺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加强对村级班子的监督。

二是坚持平稳过度的原则,因村制宜地逐步推进新村融合

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实力,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各村资产和经济还无法完全融合,制约了行政村的整体统一发展,在管理上造成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各村实际出发,按照平稳过度的原则,逐步推进新村融合。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行政村规模调整的优势和作用,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强沟通协调,村干部之间、干部与党员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要加强沟通,统一思想、增进了解、形成合力;同时,要引导新村班子树立新村全局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多从新村角度谋划思路、搞好规划、做好工作,增强新村的凝聚力。二是要逐步解决村级经济负债问题。县里要对现有村级债权债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采取积极措施依法清收历年来的债权尾欠款,针对债务情况通过政府拨款、联系部门帮扶、企业支助以及内部挖潜的方式,逐步加以解决,为新村资产财务合并奠定基础。三是要稳步推进村级资产合并。要针对各村实际,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逐步推进行政村资产合并。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对行政村资产合并作出总体规划,制订相应的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同时要有政策导向,对于实行资产合并的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以补助,引导和鼓励各村加快资产融合步伐。在资产合并中,各原村资产规模相近的村可在搞好清产核资后,实现完全意义的合并;对资产规模有差距的,可设定标准实行“均化融合”;也可实行农村股份制改革的做法,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并按照一定比例把股份量化到村民,再进行融合。

三是坚持夯实基础的原则,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从调研情况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特别是行政村合并后,新村运作经费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作,必须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行政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是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在继续实行原有各项财政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要根据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一些村支出相对增大、村级集体经济难以为继的现状,切实加大财政对经济薄弱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建议县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较差的行政村给予一定的运行经费补助,切实解决经济薄弱村运转困难的问题。二是要积极盘活集体资源。有条件的村要积极盘活现有荒坡、山林、滩涂、集体用房等集体资源,并通过承包、租赁、投资、经营等方式,实现集体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因村制宜地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积极探索利用土地流转等路子,大力开发标准厂房、农贸市场等,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对有一定企业基础的村,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企业发展,以工哺农、以工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