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低碳工业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20 05:06:00

导语:地区低碳工业发展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区低碳工业发展调查报告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发展观转变等多种方法,形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

工业是经济的主体,要发展的低碳经济,关键是加快低碳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走科技先导、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经济道路,我区的低碳工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与、昆山等先进地区比,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比,我区低碳工业在产业培育、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我区低碳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一是节能降耗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到2012年,全区累计已投入6000万元节能降耗专项扶持资金,其效益已十分明显,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比2005年下降18.5%,能耗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二是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区已经累计投入24.06亿元用于污水管网建设,投入3亿元用于12家热电企业完成脱硫改造,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2012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3天,占有效监测天数(359天)的81.61%,比上年增加41天,为十年来最高。三是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不断提速。我区传统产业以“九大产业升级规划”为抓手,以技术改造、装备和产品升级为重点,转型升级力度不断加大,低碳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印染行业的中水回用、纺织行业的变频技术应用,为传统产业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型树立了典型。四是新兴低碳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区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的低碳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起点高、产业链完善、发展潜力大等特点。2012年,全区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完成投入11.16亿元,其中超亿元在建项目4个,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实施。

虽然我区的低碳工业发展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传统工业经济向低碳工业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区又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据分析,我区在发展低碳工业中尚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1.产业规划和引导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尚未制定低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目前,我区还没有明确的发展低碳产业的重点领域和产品,没有专门的引进低碳产业优惠政策,在项目的选择、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缺少低碳生产技术发展的有效引导机制。当前,我区低碳技术研发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有限,企业应用低碳技术和发展低碳生产还处在一个自发状态,在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方面未能形成较为有效的引导协作机制和配套体系,资源整合有待加强。

2.政策扶持体系尚待整合。一是现有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合力。近年来,我区在低碳产业发展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在高新产业发展、鼓励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如何将现有政策体系与低碳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有机结合,形成政策合力,尚未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落实。二是政策导向力度偏弱。对新能源、电子商务等低碳产业领域,我区尚未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与、鄞州等地区相比,我区在技术创新、高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偏弱。

3.转型升级力度有待加强。我区工业经济以传统制造加工业为主,资源、能源消耗大,效率低。产业升级力度不大。我区主导产业向产业链上游、价值链高端升级的比例不高,如我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机械汽配行业,目前仍以基础零部件加工为主,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的系统集成产品较少。产品低碳化转型慢。主导工业产品仍然以纺织品、化纤等高能耗产品为主,产品单位能耗较高,企业忽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环节,加上企业工艺管理标准粗放,使产品结构优化远远滞后于装备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4.低碳产业比重偏低。与机械汽配、纺织化纤等传统产业相比,我区在高新产业、新能源等低碳产业发展方面投入力度偏弱,产业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比重只有13%左右,明显低于滨江、余杭等地区。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的资金偏少,产品开发缺少系统性和前瞻性,市场应变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加上企业自主拥有的各类科技人才明显不足,尤其是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科技队伍的稳定性不够。新兴产业平台建设滞后。把2012年确定为“新兴产业培育年”,计划用4年时间,重点打造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5个百亿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在新兴产业平台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从和两大工业发展平台新实施的项目看,高新项目比重不高,化工、钢铁等产业比重不低,存在低碳产业比重偏低,引进培育力度偏弱的现象。

二、加快我区低碳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低碳工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发展、传统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推进等各个领域,而且更需要在统一认识、营造氛围,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政策扶持、严格准入等环节上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发展低碳工业的浓厚氛围。目前,我区工业经济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依赖石化能源资源的消耗,碳排放总量大、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已经影响到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发展,注重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的创新突破。要在全区上下大力宣传发展低碳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和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区经发局为低碳工业发展的主管部门。

2.制定总体规划,明确低碳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快制定《区低碳经济实施意见》,细化低碳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一是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全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要制定发展低碳工业的专项规划,提出远、中、近期的发展目标,实施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以及保障措施,设定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要对重点传统行业的低碳转型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一批有条件、能转型的企业向低碳产业、低碳产品转型;三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区科技创新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

3.强化政策扶持,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制定专门的低碳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资源倾斜力度,优先保证低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特别是要抓紧研究出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高新产业发展、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鼓励企业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发展低碳技术,尽早实现技术升级,支持企业规模化应用低碳技术,将企业的社会低碳责任与产品质量、信誉结合起来。二是加大对低碳产品应用的扶持力度。当前,应该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低碳重点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低碳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低碳示范工程建设和低碳技术研究相关工作。

4.加快平台建设,促进新兴低碳产业集聚。一是加快低碳产业平台建设。对现有国际创业中心、开发区创业中心和五大产业基地等平台,要加大优惠政策、土地供应等扶持力度,扩大载体,完善功能。特别是要筹划建立若干个适合我区发展的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加快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大镇街工业功能区投入力度。二是要研究实施项目准入制。通过产业导向、产出效益、技术层次、污染排放等手段,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努力打造高质量的低碳产业发展平台。必须充分借鉴等地区的发展经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准入,以大项目、高尖新项目带动,提高产业平台的项目引进质量,控制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企业进入,促使低碳产业集聚发展。三是积极推动低碳新兴产业集聚。积极推动LED绿色照明在政府公共工程中的示范应用,支持光伏企业参与“阳光屋顶”计划和电动汽车“十城千辆”的推广应用,培育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低碳能源产业,LED、锂电池等低碳节能产业,占领行业制高点。

5.构建创新体系,深化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一是鼓励企业重创新调结构。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加快低碳技术的转化,调整产品结构和能源结构,降低高耗能产品比例,推进能源节约,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推动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指导现有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完善组织,健全管理,构建并形成低碳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交流、人才培养等较为完整的研发平台体系。三是狠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创建一批既能有效服务行业,又能自我发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提升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效率。

6.推动节能改造,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一是要继续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实践证明,清洁生产对推动企业的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素质和档次,改进企业管理都是十分有益的,要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扩大审核范围,抓紧做好循环经济示范区块和示范企业的评比工作。二是要坚持推行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力度,在项目的选择和确认上要严格把关,重点支持技术先进、在同行业中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三是要加速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区不少企业在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工艺和节能产品,开展节能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果,要认真加以总结,加强宣传,积极推广。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益的企业的治理力度,建立合理完善的退出机制,引导“三高一低”企业及时退出,腾笼换鸟,加快产业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