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城镇化发展调查汇报
时间:2022-04-18 12:44:00
导语:全区城镇化发展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现状
(一)及文化印刷产业开发区迅速崛起。2012年,及文化印刷产业开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6.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3亿元。在加大文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相继实施了老街改造、农村公路改建以及供水、二次变电、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工程,启动了教育中心楼、寄宿制学校建设,免费将幼儿园儿童和敬老院老人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8%,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随着投资30亿元的中冶京诚装备制造产业园及投资超10亿元的大学旅游学院、建工装饰装潢学院等重大项目的落地,既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转移就业,更推动了市区高素质人口的集聚,加快了人口置换步伐,目前城镇人口已发展到5万人,镇区人口接近2万人,建城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实现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进步。
(二)经济开发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2年,经济开发区新建续建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7.4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亿元。一心药业、金冠电气、兄弟木业、长双鹿业等一大批落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投资10亿元的铸诚集团整体搬迁项目顺利落地开工,以高新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通过几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经济开发区已经实现“七通一平”,综合承载能力、配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吸纳企业、项目、资金、人口的平台作用逐步凸显,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发展到近6000人,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三)中心城区发展魅力初步显现。近几年,重点在城区基础设施上加大了投入与建设力度,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几年保持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着力改善了路桥、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城区面积已由1995年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已接近13万人,建成区规模进一步扩张。近两年坚持以每年20万平方米左右的力度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2012年改造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既保障了民生,也提升了城区形象,更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区绿化美化上,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仅2012年城区绿化面积就达到12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具有标志性的石溪河生态景观带工程竣工后,城区绿化面积还将增加1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将接近50%。成功承办了第十届中国()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共展出来自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24件雕塑作品,并以迎接雕塑展为契机,健全完善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得到同步提升。
(四)山河街道城镇发展特色凸显。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000万元。依托亚泰水泥集团,在已建成四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资13亿元新上了五、六线项目,目前亚泰五线项目顺利达产见效,六线实现主体封闭,2012年,水泥建材业实现产值11亿元,税收达到120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几千个,有力促进了环保建材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本地农民向职业工人的过渡,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依托真山真水自然风光,吊水壶国家级森林公园接待游人能力不断增强,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镇区街路实现基本全硬化,排水、路灯、农贸集市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格局逐步拉开框架,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到4000人。
(五)其他城镇竞相发展。结合特色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鹿乡、太平、齐家等重点镇的辐射带动作用。鹿乡镇借助“中国梅花鹿第一乡”的品牌优势,注重发展以鹿、矿、菜为主的特色经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镇区人口接近7000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是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之一;太平镇依托半山区的区位优势与生态优势,按照“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注重发展以山野菜、山药材、林下养殖等为主的生态经济,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2%,镇区人口接近5000人,今年被列入全省百镇建设工程之中;齐家镇充分发挥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的地理优势,注重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耕作、土地规模化流转、农民合作化经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镇区人口超过6000人。
二、区城镇化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越,交通设施较为完善。区位于市东南部,北部区域已经进入主城区控制线,属半小时经济圈以内,是市“双心、两翼、多组团”城市规划空间格局的重要分团,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交通十分便利,长清、双蒋两条公路与市区相连,龙双公路连接龙嘉国际机场,长双烟铁路成为纵贯南北、连接沈吉和京哈的铁路干线。长白旅游高速、长双高速公路及辽源至(段)铁路即将启动,净月―轻轨工程已纳入规划。在空间距离上,城区所在地距市中心区37公里,到龙嘉国际机场38公里,且公路通行条件较好。在区位条件上,处在净月潭与吊水壶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间,东、南邻近地区,西与四平地区接壤,靠近二道、四家子省级旅游试验区,未来发展不仅成为中心城市拉动经济的牵引,更可为中心城市远景发展留有广阔的建设空间。
(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战略地位愈显重要。从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看,不仅具有良好的农业条件可以成为中心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利用空间。迄今已发现各类矿藏34种,矿床、矿点143处,石灰石、石油、煤炭、矿泉水、膨润土等资源储量大、品质高,开采利用前景也十分广阔。石灰石总储量达30亿吨,碳酸钙含量在54%以上,储量和品质位居全省乃至东北前列。按年产1500万吨生产规模计算,境内石灰石有效开采年限将达到200年以上。亚泰水泥座落在境内,新上四、五、六三条生产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石油储量为2.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24亿立方米,目前中石油已经委托中国地球物探公司进驻我区,进行深度勘测、开发。煤炭资源总储量为8902万吨,占市煤炭总储量的64%。矿泉水总储量为1.1亿立方米。膨润土总储量为380万吨。随着各种资源的合理有序开采,其经济战略地位愈显重要。
(三)生态环境优良,风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处于市东南-西北生态轴线的南端,是市最大的绿色屏障,森林覆盖率达24.7%。境内有大小河流17条,其中较大河流2条(饮马河、河)。地下水总储量12亿立方米,水环境质量达到III类水体标准,是省城水源地保护区,能够完全满足未来市南部新城发展的用水需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全区大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非常适宜人们居住。同时,旅游景观独特。开发建设了吊水壶国家级森林公园、湖风景区、御龙温泉、航空俱乐部等四个超亿元旅游景区。最高峰坐落于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景区内有东北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面积最广的岩溶景观以及最新开发的世界罕见、国内首现的冰瀑布景观。宗教文化历史久远,在清代灵岩阁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圆通寺座落在北山之上,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庙宇。另外,朝鲜民俗村、曙光民俗村、采摘园等一大批农家乐示范点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拥抱自然,休闲”旅游品牌效应开始显现,以观光游览、会议商务、休闲度假为支撑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国家政策支撑,产业发展特色鲜明。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的区位条件从发展的边缘向前沿逐步推进,在空间距离、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前景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受和的辐射作用正不断加强。有300多年的养鹿历史,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梅花鹿育种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梅花鹿”已经获得国家注册的地理标识。区鹿只存栏、鹿茸总量、鹿茸单产、鹿茸优质品率和出口创汇额居全国各县(区)首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鹿产品集散地。全区耕地土质肥沃,有资质认定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为2660公顷,绿色有机食品业、园艺特产业逐渐兴起,有5个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认证,云山牌绿色稻米、圣田牌绿色大米等15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加之中冶京诚、大学城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极大推动的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更利于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促进城镇化发展。
三、区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借鉴外地城镇化发展经验,结合区情实际,今后一个时期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围绕“宜居、宜游、宜兴业”目标,高起点规划。立足于兼具城区与县域双重特点的区情实际,围绕建设“宜居、宜游、宜兴业”现代化山水型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照市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聘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全区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整体提升,使区域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宜居”,就是把建设成为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产业发展更加绿色节能、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空气质量更加洁净、老百姓生活更加方便的最适宜居住的新城区;“宜游”,就是依托真山真水的自然风光,把建设成最适宜休闲度假旅游的新城区;“宜兴业”,就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环境等比较优势,把建设成为最适合商家投资兴业的乐土。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建设发展需要。
(二)坚持组团式发展,逐步扩展城镇规模。坚持“全面发展、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采取组团式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重心由北向南依次推进,逐步拉开以北部新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山河建材城等为重点的四大组团发展框架,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为将来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组团重点依托文化印刷产业开发区优势,全力打造大学城、文化印刷、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康体休闲和生态居住六大园区,建设成为集居住、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北部新城。经济开发区组团按照区乡一体发展的理念,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打造高新技术园、洁净工业园、鹿特色产业开发园、文化休闲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平台“四园一平台”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推进。中心城区组团充分利用真山真水的生态条件,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提高城市景观艺术水准,建成以承担会议、旅游、休闲、商住为主要功能,以“三山、两湖、四河”为依托的青山环城、水系绕城,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园林生态城。山河组团依托区域生态和矿产资源优势,围绕水泥“物流”和旅游“人流”,重点打造以环保建材业为主的建材城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旅游重镇,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在四大组团外,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特色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依托全省百镇工程、全市经济强镇、全区典型村屯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
(三)坚持强二、兴三、优一原则,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重点围绕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转型,实现“一、二、三”产业格局向“二、三、一”产业格局、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提升和优化现有工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开发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洁净工业发展道路。不断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城镇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农家乐休闲游等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针对各类城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产业发展中,紧跟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深挖产业潜力为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切实将城镇产业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着力发展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围绕服务,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以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为方向,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和精品畜牧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增产工程,扩大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有效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争创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商标。实施“三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人口向组团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一分离”(社会事业两业分离)战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
(四)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激发城镇发展活力。切实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融资力度。鼓励企业筹资建设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建成后,可出租、出卖,也可以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可以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城镇化发展上来,形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政府资金则可以集中用于确实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治理等等。只有这样,城镇建设的投资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在明确城镇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具体可以参考城市建设开发的模式,大部分可以基础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城镇建设发展的拉动作用,使企业性的投资主体更有活力,商业性的投资方式更有基础。不断加快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总之,要按照城镇化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 上一篇:全区联调联动模式调研报告
- 下一篇:村镇规划管理调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