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系统和网络运行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17 04:18:00
导语:煤矿系统和网络运行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煤炭生产,安全为天,在我国煤炭企业每年发生的伤亡事故中,瓦斯事故占伤亡事故起数的比例较大,因瓦斯事故死亡的起数占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也较大。目前,国家正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对煤矿瓦斯进行综合治理。坚持“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瓦斯综合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遏制煤矿事故,已成为煤炭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做富”的首要条件。
一、市煤炭安全监控系统基本情况
市现有地方煤矿24处,基建矿井1处,年产原煤近600万吨。中型机械化矿井只有3处,机械化程度低。高瓦斯矿井5处,全部属于耀州区管辖,其余为低瓦斯矿井。
2006年,全市地方煤矿全部完成了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投入使用,实现了对煤矿瓦斯治理“监测监控”。目前,全市现有地方煤矿24处,基建矿井1处,除3处﹙宜君县马坊、南塔、龙门沟煤矿﹚资源即将枯竭煤矿未实现联网外,其余22处均实现煤矿、区县、市级三级联网。煤矿在用监控系统共有5类25套,由不同的厂家生产。其中KJ73N、KJ78N、KJ66N各一套,KJ66六套,KJ95八套,KJ19八套,其中KJ66N是KJ66的煤安认证升级产品。
二、市煤炭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以来,它不仅实现了瓦斯、CO、风速等数据的传输、超限报警、信息查询、报表生成等功能,而且实现了对通风机等电器设备开、停状态的监控,只要井下被监控点的瓦斯浓度达到报警值,就会实现声光报警,从而有效地杜绝了瓦斯超限作业的发生。市煤炭局安全监控中心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的类型及性质,及时给相关区、县煤炭局监控中心下达了网络监管指令,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煤矿井下监控传感器设置的数量、种类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监控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不符合相关规定,起不到有效的监测监控作用;传感器未按照相关规定按期进行校验,造成测量数值误差偏大,甚至失准;瓦斯检查员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班使用光干涉瓦检器对其负责区域内的甲烷传感器的测定值进行校核,对超过规定误差的汇报相关管理部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多数监控系统没有故障闭锁功能,监控系统出现故障,不能对切断闭锁区域内的非本质安全性电气设备并进行闭锁。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新兴事物,一些相关的管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内容还需要完善。比如在一些培训教材中还没有把每班使用光学瓦检仪检验甲烷传感器的测量准确性列为培训内容;没有把瓦斯超限断电闭锁的原理和接线方法列为电钳工的培训内容。煤矿企业也没有针对监控系统需要增加相关岗位相应的职责。
二是监测监控系统缺乏严格的体系管理,监管不力。如人员配备、规章制度、专业技术培训等,主要表现在:有的煤矿配备监控系统管理员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监控中心站24小时值班和监控传感器调校、维护的要求。甚至有的监控管理员身兼数职,出现脱岗。监控系统管理员职责不清。有的监管员对上传及查询数据的概念不清楚;各种纪录报表填写不及时;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汇报;不知如何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有的煤矿监控系统传输线与矿用电源电缆混挂在一起,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不定期检查传输线路,造成通讯中断、传输不正常、数据不准确等故障。有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搬家,监控传感器撤离但没有对监控系统进行重新设置,在监控系统中出现已经不存在的工作面和长时间不更新的数据。地面中心站监控系统管理员不会或者错误地设置报警、断电、复电等定义;井下监控系统管理员错误地将井下分站、传感器放置;导致监测监控系统出现混乱。当传感器超限报警时,有的井下监控系统管理员不采取正确措施,而是移动或者“隐匿”传感器;当超限报警并切断了被控区域电源后,有的井下监控系统管理员擅自手动复电;在系统频繁报警断电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擅自甩掉风电、瓦斯电闭锁的严重违反规程现象。
三是从业人员素质是制约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挥瓦斯治理监测监控作用的瓶颈。地方煤矿中,大多数乡镇煤矿技术力量严重缺乏,没有监测监控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和工人技术及文化基础差,基本都是“电脑盲”,虽然经过培训但依然不能掌握监测监控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原理、功能、性能、故障原因及检测、维修、校验、维护方法知识;由于没有建立淘汰机制,许多监管员在培训时,敷衍了事,学习培训内容是一知半解。井下监控系统管理员不会装接控制断电线路,经常出现不能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有的井下监控系统管理员,擅自改变专线供电,导致超限断电时误使局扇断电。监测监控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无力维护和排除。特别是对于监测监控系统这样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采煤技术、通风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有的煤矿监控管理人员在地面中心站经常操作失误,加之对监控软件、设备的功能,如定义、设置、打印、查询、存储等知者甚少,致使“指挥系统”失灵,使监测监控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市和区(县)安全监控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不论是采煤还是计算机或者通讯专业,非学习“监控专业”出身,只是掌握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网络这个综合学科知识“冰山之一角”。
四是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维护、调校工作不遵照相关标准开展,导致监控系统的监测值误差大。煤矿矿主和管理者认为监控系统“不准”,是个“摆设”。不在安全监控系统方面投入人力、物力,监控系统愈发工作失常。形成恶性循环。煤矿为应付监管部门检查,认为有装备就“完事大吉”了。至于,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监控能否起到作用、监管到不到位等都无从谈起。煤矿企业不重视,使煤矿工人更是认为“监测监控系统可有可无”。有的煤矿干脆就关机,上级检查来了再开机;有的煤矿井下没有专业维修人员,监控系统一但发生故障,矿井机电工就干脆甩掉监控系统不用。在这些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实际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
五是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对煤矿企业监控系统做了详细的规定。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规定地方煤矿必须向县(市)安全监控中心上传实时监控数据。但是没有对县(市)安全监控中心的建设标准、系统性能要求的具体规定。我市在建设煤矿安全监控网络是在摸索中建成的。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于需要联网整合的监控系统门类复杂,标准不一,设置不一,造成整合联网困难。联网后网络系统运行不稳定,有的煤矿联网状态时断时续,故障率高。原因在监控系统和监控接口程序、网络运营和监控网络建设方中任何一方面或者几方面,难以判定。有时甚至各执一词,都坚持己方没有问题,有时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员集合在一起,搞“三堂会审”才能搞清问题原因。有时处理完的问题隔一两天又会重复出现。
三、加强煤炭安全监控的对策
1.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行业技术标准执行,保证井下使用的各类传感器的完好和准确,并有不少于3倍的备用量,按期送仪表检定中心进行标校、校验。做好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和除尘工作,教育员工爱护监控设备,避免人为的破坏。
2.用于连接井下监测分站和传感器的接头或接线盒,必须完好,连线要结实,电缆要悬挂在巷道一侧,不能随地散落在地上,避免淋雨和人为破坏,在线路铺设上要尽量使用整节电缆,少用接头或接线盒,对损坏的接头或接线盒要及时更换。
3.发生通讯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传输电缆老化和受潮。因此要做好监测系统通讯线路的定期检查和维护,遇到传输电缆老化和受潮要及时更换。
4.监测维护人员在进行瓦斯报警、断电功能测试之前,应与矿调度室和通风队取得联系,使他们能及时掌握瓦斯超限报警的原因,与区县及市级管理部门汇报,避免瓦斯误报警。
5.由于瓦斯传感器属于电器设备,电器设备会受电流电压的影响。因此瓦斯传感器在复电的瞬间,受过高电信号的冲击,偶尔会出现显示值突然冲高的现象。如出现这种现象,说明该传感器应该升井进行检查和调校送检。
6.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观念,坚定落实瓦斯治理12字方针。各煤矿监管部门普遍重视安全监控系统,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的监管。
7.培训是提高监测监控管理人员技术和业务素质的唯一途径,是维护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和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由监控系统生产厂家和培训机构对煤矿的监控管理员、电钳工进行安装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监控系统的原理、功能等方面的理论培训;在授课的同时,进行实际、实物操作培训,如断电接线,风电、瓦斯点闭锁安装,传感器挂接、故障查找等。还可以结合煤矿实际,组织厂家深入煤矿,进行现场培训,结合每次对煤矿的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测试,校正的结果,现场示范解决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8.按照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完善。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提高性能,使之达到规范标准。
9.监控系统网络集成(网络运行维护服务)和运营商宜选择同一主体(如电信、移动、联通公司之一)。由此减少了监控网路故障责任划分环节,明确了保障运行的责任。有益于网络运行故障快速排除,保障监控网络正常运行。
-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组合革新
- 下一篇:区委工业提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