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问题调查汇报

时间:2022-04-17 03:12:00

导语:农业综合开发问题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综合开发问题调查汇报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振兴和发展农业的战略性措施,其根本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终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有序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

县地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抓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努力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综合效益上做文章,谋综合开发之策,求农业增效之路,实现了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结构调整适度合理,经济效益明显增强的预期目的。十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兴水植树、配套设施、治理土地、培肥地力、推广科技、提高效益,使全县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将土壤改良与新科技推广相结合。

近年来,县坚持不懈地实施土壤改良和科技推广等一系列农业综合开发措施,使项目区农田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得到了全面改善,原来跑水、跑肥、跑土的中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优质示范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等含量得到明显提升,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县上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科技支撑,项目带动,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与杨凌农大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广泛联系,携手合作,引进农业新、特、优品种,推广农业新科技,指导农民科学作务,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从而为培育和壮大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将项目区农灌工程与群众生活用水相结合。

在农灌工程实施过程中,县上采取建高位保温水塔、修高位蓄水池、打配套辐射井、埋设地下输水暗管等水利措施,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同时,在保证项目区农田、果园灌溉的前提下,将地下输水暗管与人饮管道相连接,为项目区人畜饮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在配合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同时,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源不足问题

(三)将农田机耕路工程建设与村庄道路建设相结合。

通过砂石硬化整修和拓宽机耕路及按照“资金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铺筑通村柏油路,累计完成乡村道路改造73公里,为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解决好群众行路难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将农田防护林栽植与农村绿色和谐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

采取集中栽植、给农户补贴、发放苗木等方法,在乡村道路两旁、农户房前屋后、居民区栽植生态、经济林木,营造防护林区,兴建苗圃,进一步改善区域小环境,净化、绿化、美化项目区群众的人居环境,提高项目区群众生活质量,为我县农村绿色和谐生态家园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

(五)将高效农业示范推广与农村区域小环境治理有机结合。

在以往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经验的基础上,培训农民技术人员,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施高效农业示范推广,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深翻改土等节能环保措施,加大清洁高效能源的使用推广力度,加快农村区域小环境治理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能源紧缺的问题和区域小环境的治理工作,推动项目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

(六)将农发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相结合。

管理要跟上,监理必先行。这是我县农发项目管理的一个新的经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历来是农发工作的一个难点,为此,我县先后依据国家和省、市农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和办法制定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县农业综合开发建后项目管护办法》、《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制度》等办法和规定,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同时,参照建筑行业实行的监理负责制,引入了监理机制,并制定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跟踪监理制度》,让监理单位参与到农发工程的全过程,使农发工程得到农发办、监理单位、项目区群众、社会的多重监督,项目建设每个环节都做到了从严要求,规范操作,严把质量,有力地保证了农发工程质量的提升和长期效益的发挥,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产权落实难度大。农发项目建设资金是由国家财政投资和群众自筹及以劳折资解决,工程建成后,群众认为理所应当无偿地交给项目区乡镇、村委会或群众使用。但是,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法规定,项目建成后要通过拍卖、租贷、承包等方式转让项目使用权,农民难以接受,不愿出资,使农发项目产权落实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建后项目管护难度大。农发项目建成后,管护工作一直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除因自然因素造成工程的损坏外,主要因素有:一、开发与效益脱节,管护意识不强。管护中管护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设施管护兴趣不大,管护粗放,致使开发与效益严重脱节,部分设施破坏、被盗等现象比较严重。二、产权落实不细,管护措施形同虚设。产权落实中,虽层层签订了管护责任书,但没有按照投资额的大小,将项目工程权、责、利细化分解,设施所有权与经营管护权分离,从而导致管护措施形同虚设。三、经费缺乏,管护不力。在许多项目区,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经费缺乏,村干部工资较低且村上陈账较多,项目管护人员工资无法保证,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从而导致建后项目管护不力。

三是农村劳动力短缺。受劳务输出的影响,近年来我县农村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短缺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只剩老弱妇孺在家务农,而农村家庭普遍农活较多,加之物价上涨,特别是遇到农忙时节,人工费支出加大,项目工程建设实施难度增大,以劳折资部分工程,甚至是国家财政投资部分资金管理使用难以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致使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延误工期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几点措施

根据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结合我县农发工作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一)查漏补缺,加强项目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推行和探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监理跟踪负责制管理办法,深化、细化工程监理各个环节,使我县农发工程管理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多元化方向迈进,促进农发工程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加强农发项目建后管护,使农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首先,要深入宣传国家农发政策和法规,让项目区群众清楚农发工程的运作过程,明确自己既是农发项目的受益者又是管理者的双重性,理解、配合、支持农发工作,努力在项目区形成自觉爱护设施的良好氛围。其次,在工程建成后,明晰产权,层层落实跟踪管护责任,做到县、镇、村、组齐抓共管,建立长期管护和监督机制,定期督查项目管理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整改,从而确保管护责任落实到位。第三,要落实项目建后管理第一责任人和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量化责任目标,落实管护经费,设立管护基金,建立管护资金保障体系,充分调动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项目建后管护水平。

(二)立足本职,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党中央做出的一次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农村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做为一项富民、惠民工程,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是农发工作当前一段时期内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要在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村容整洁和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力度,为新村解决道路铺筑、水源建设、环境改造等方面实际困难和问题。2007年度,要把项目区选在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群众积极性较高的龙高等乡镇,配合这些乡镇的新村建设实施项目建设,为新村点解决水源不足、出行难、环境面貌差等问题。

(三)积极探索,努力提升综合开发整体水平。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多年来的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和标准农田工程的初步改造已基本完成,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原则,以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为目标,把中低产田改造、推进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田、林、路、水等因素统筹考虑和综合治理开发,最大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效益。另一方面要在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农发项目管理经验和新科技的同时,结合我县农发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思路、新途径,明确今后工作努力方向,使农业综合开发向现代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迈进,从而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