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流通市场调研与汇报

时间:2022-04-17 02:58:00

导语:果品流通市场调研与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果品流通市场调研与汇报

流通现状

一、销售现状

我们选取2009年进行分析。这一年,我县水果总产量为35.38万吨。其中,苹果32.39万吨,梨2.76万吨,杂果0.23万吨。果品总收入为6.88亿元,其中苹果总收入为6.56亿元,梨总收入2760万元,其他总收入425.2万元。

这一年,我县早、中熟苹果销售价格较高,嘎拉平均售价为4.0-5.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高1.0元/公斤;套袋红富士平均每公斤售价比去年同期高出0.2元左右,其中75㎜以上的优质套袋红富士平均售价每公斤2.8-3.2元,比去年同期高出0.2元。2010年套袋红富士平均每公斤售价比去年同期高出0.5元左右,其中75㎜以上的优质套袋红富士平均售价每公斤4.2-4.8元,比去年同期高出0.5元。

二、贮藏现状

我县苹果主要以现产现销为主,果品贮藏能力较小。全县现有冷藏库6座,贮藏能力为1.8万吨(其中两座果库未运行)。简易通风贮藏库800座,贮藏能力为1.2万吨。

1、简易通风贮藏库。简易通风贮藏库共有800座,各镇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龙高、香庙、炭店、永乐等镇。通风贮藏库适合于果农小规模贮藏。优点是设施投资小,贮藏费用低,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降低库温,达到果实产地节能低成本贮藏保鲜的效果。缺点是贮藏前期库温偏高,果实品质有所下降;春分后库温难以控制,果实腐烂率高,贮藏期相对较短。由于近几年销售情况较好,加之简易通风库贮藏增值效益不够明显,所以简易通风库实际使用的很少,每年用于贮藏果品的不到20%。

2、机械制冷恒温库。机械制冷恒温库共6座,其中永乐镇2座、西坡社区1座、义门镇1座、新民镇1座、城关镇1座。机械制冷恒温库的经营有租库和自主经营两种方式。贮藏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用标准的木条箱包装,一种是用纸箱包装,一种是用塑料保鲜袋包装,实际都用纸箱和塑料保鲜袋包装贮藏。贮藏库温度一般控制在2℃,果品可贮藏到翌年5月底,基本无腐烂损耗。库温人为控制,温度稳定,贮藏的果品品质相对一致。

3、气调库。天盛果蔬气调库位于北极镇衡家那村,该库占地12.3亩,一期工程投资370万元。

存在问题

一是贮藏能力太低。目前,全县共有果品冷藏恒温库6座,库存仅有1.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贮存需要。随着新建园挂果,果品产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15年全县苹果年产量将会突破40万吨。同时,由于我县果品上市相对集中,大多在9月至11月集中上市,造成销售压力巨大。按每年果实采收后现销50%的产量计算,尚有20万吨苹果需贮藏待销。但我县目前冷藏能力和通风库贮藏能力仅为2.7万吨,还有近17万吨果品不能贮藏保鲜。按每公斤低于市场价0.4元计算,全县仅此一项年果品损失在6800万元以上。

二是果品企业与果农关联度不够高。龙头企业利益连接机制关系单一,“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运用在果业上还比较少,尚未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三是果品流通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以2009年为例,我县有65%的果品需要果品企业收购,需流动资金4.2亿元以上,其中企业自筹不足1亿元,其余3亿多需要银行贷款,但企业实际贷款资金不足50%。前几年地区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市场,信贷市场渠道变窄,再加上目前国家紧缩银根,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

四是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果业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力量薄弱,大多建立时间不长,多为松散型结构,经济实力弱,与农户的联结度不高,带动作用小。全县没有一家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组织,在面向大市场同类产品低价竞争时,不能合力规避和应对市场风险。

五是交易市场层次低。大部分交易市场栖居小型农贸市场,不能发挥牵动企业、带动基地的作用。且多数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设施条件差,不具备仓储、保鲜能力,影响产品的交易。

六是果品流通利润薄。据调查,在整个果品效益中,生产环节的效益只占1/3左右,2/3的效益在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环节上,但我县的果品在这一环节显然获利很少,附加值极低。

七是信息流通渠道不畅。2008年,由于州梨销售市场和价格掌握的不够准确,致使前期的收购价格过高,造成果品收购企业无利可赚,迫使水果积压,价格一跌再跌,果农损失严重。

几点建议

一是大力建设果品贮藏库。以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2006年新建贮藏量3600吨的果库一座,2009年续建1400吨果库一座,目前总贮量达到5000吨,共完成投资500万元。2009年贮藏苹果5000吨,每吨平均增值600元;2010年共实现贮藏增值300万元,净利润200万元。若以平均每吨苹果贮藏净增值300元计算,年可实现贮藏增值150万元。为此,应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专业合作社投资等方式,从2011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使全县新增果品气调、冷藏能力8万吨、简易通风库贮藏能力2万吨,共新增果品贮藏能力10万吨。为了促进建设,县上应根据建库投资情况,给于相当的资金补贴。

二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目前,我县运行的果品企业只有四家,分别为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天和果品贸易公司、圣果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和“”两家为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整套成功经验。企业每年为果农免费贮存果品,付给果农保底价(保底价高于当时市场价),次年果品销售后,企业按照先年所定的保底价付给果农果品销售款(扣除贮存成本)。若当年果品销售市场价高于保底价,高出部分企业和果农对半分成,即给果农“二次返利”,既增加了果农收入,还减轻了企业果品收购资金负担,可谓互利双赢。公司还从2009年开始,在老挝磨丁开发区征用土地200亩,建设东南亚果品批发口岸市场,目前各项手续已办妥待建;在云南景洪市磨憨征用土地43亩,磨憨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同时,该公司还取得了果品进出口贸易权,去年自主出口我县苹果700吨。被省内外广泛赞誉的“模式”无疑为我们开启了通过企业带动果业发展的大门。因此,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是解决农民卖果难,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县财政应列支一定资金,根据企业自主经营业绩,通过奖补扶持企业发展。

三是加大果品促销力度。果业部门应深入调研,准确预测今后几年的发展态势,为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及群众及时提供各种信息。在巩固和发展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以产量为基数确定主攻的销售城市。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果品推介活动,学经验、促宣传。建设专业销售队伍、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外地客商队伍,大力培育鼓励更多的农村能人从事果品销售。扶持果业合作组织发展,充分发挥果品企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设果品专业交易市场,努力提高合作组织、企业、市场、果农的关联度,增加果品流通环节效益。

四是加大果品流通扶持力度。应建立企业为主、群众参与、政府补贴、银行融资的投资机制,全力促进果品流通环节发展,其中重点是建设果品贮藏库。根据全县现有贮藏库建设情况,建设1000吨果品冷藏恒温库需投资100万元。全县新建8万吨果品冷藏恒温库共需投资8000万元,若按30%财政补贴,县财政共需补贴2400万元;新建2万吨简易通风贮藏库共需资金2100万元,若按50%财政补贴,县财政共需补贴1050万元。对现有四户企业每年补贴30-50万元,按扶持3年计算,共需资金360-600万元,以上共需财政资金3810-4050万元。通过扶持,几年以后,全县果品生产将会从单纯种植模式变成流通模式,效益将会大幅提升,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