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服务群众工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01 08:51:00
导语:县委服务群众工作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扎实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入户听诉’等干部下基层活动……稳固干部联系群众渠道,实现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以下简称“三送”活动)是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密切地联系群众的有益探索和有效途径。就如何深入推进“三送”活动,更好地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三送”活动日益成为广大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
“三送”活动以来,我县着力抓好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体系、体制机制、工作队伍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等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三送”活动,有效地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三送”活动日益成为广大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
(一)建立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体系
为在活动中突出提升服务群众水平这一主题,我县在建立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体系上下功夫,实现了包扶村民小组全覆盖,创新了做群众工作的新模式。
1.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与群众挂点联系制。由27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挂点联系一个乡(镇)和一个村(居)委会,结对帮扶20户农户(居民)。
2.建立了县直、驻县单位与行政村(社区)、企业结对帮扶制。各县直、驻县单位分别结对帮扶一个行政村(社区)和企业,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各挂点帮扶一个村民小组或一个企业,各结对帮扶20户农户或职工。目前,全县1000多名下派干部共结对帮扶群众3万多户。
3.建立了下派干部驻点和值班制。在每个村确保至少有一名县直、驻县单位下派干部和一名乡(镇)下派干部常驻蹲点,并公开值班干部姓名、联系方式,随时听候群众的“调遣”。同时,各级干部还以定期召开座谈会或走访群众等形式,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诉求,协调解决了一批矛盾和问题。“三送”活动以来,全县下派干部共走访群众3万多户,收集意见、建议8000多条,已落实和整改7500多条。
(二)完善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
及时将一些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举措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有效提升了群众工作水平。
1.健全了为民服务全程制。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农民服务中心、村为民服务站、村民小组为民服务点为基础,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为民服务网络,群众如有办证办照等行政事项,只需交给四级服务中心(站、点),下派干部就会帮助全程办好。据统计,“三送”活动以来,全县“三送”干部共为群众代办事项2300多件,真正做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2.推行了服务承诺公示制。要求干部就帮扶具体事项、措施及完成时限、成效等,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全县下派干部共作出承诺3000多项,已落实2800多项,践诺率达90%以上,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3.实行问题解决情况反馈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建立台帐,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实行一月一调度,并要求把落实情况当面反馈给群众,并测评群众满意度,从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全县共收集梳理出群众反映的问题2900多件,其中已解决2500多件,正在办理400余件。
(三)打造了联系服务群众的高素质队伍
“三送”活动中,广大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同时,也达到了干部能力提升、作风转变、队伍优化的良好效果。
1.密切联系群众,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三送”活动中,广大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真正做到了干部在一线服务,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干部依法办事和运用政策的能力、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强化监督检查,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将“三送”活动与干部作风“三治”活动协同推进,让广大干部自觉在治庸中提能、治懒中增效、治散中正气。“三送”活动以来,通过明查暗访和机关效能专项督查,共追究了14个单位、18名干部职工的效能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
3.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服务群众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将县乡换届工作和“三送”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在“三送”活动一线选干部,将干部任用考察延伸到所包扶的乡(镇)、村,广泛征求乡(镇)、村和结对帮扶对象的意见,由帮扶群众对拟提拔重用对象进行民主测评,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度和群众公认度,一大批在“三送”活动中作出优异成绩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
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是“三送”活动的工作重点,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三送”活动中,广大下派干部想方设法、积极协调,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倾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1.进一步提升了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水平。探索建立了“10个100%”救助体系,即确保城乡困难群众100%纳入低保;确保城乡困难群众100%享受医疗救助;确保城镇困难群众100%纳入保障性住房保障;确保农村困难群众100%纳入住房救助;确保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在自愿的基础上100%实行集中供养;确保城乡低保户100%免费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困难群众100%得到免费就业培训和免费职业介绍;确保城乡贫困学生100%享受教育救助基金救助;确保城乡困难群众100%得到法律援助;确保农村失地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1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个100%”救助体系的实施,使一大批困难群众得到救助,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并且看到未来和希望。
2.积极破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梳理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分门别类进行落实。如,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入手,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已扎二女户家庭养老保障长效机制,对符合现行政策的农村已扎二女户夫妻每人每月予以150元的奖扶资金,使1800多人享受到这一政策,极大地解除了二女户的后顾之忧,计生工作难度明显降低。又如,针对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大力探索农村客运新路子,推行了微型客车从事农村客运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需求,保证了出行安全。
3.积极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是“三送”活动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县积极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来带动群众致富。如,在南迳镇,以厚朴公司在打造我国南方最大的芳香产业基地为契机,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桂花。去年底以来,仅南迳镇黄云、杨坊等村组就已经发展桂花种植2300多亩,其中黄云村整村开展桂花种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桂花村”。又如,在中寨乡,“三送”干部和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甲鱼养殖,并邀请专家举办甲鱼养殖技术培训班,在中寨乡罗坊村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甲鱼养殖基地,目前养殖规模达到1万只以上。
二、当前干部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虽然在“三送”活动中广大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三送”活动的目标要求、与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的下派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还不够强,深入村组和群众中开展工作不够,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少,有的下到基层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同时,还存在个别干部服务群众消极被动的现象,下到基层坐等群众来反映问题,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深入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个别群众甚至反映:“联系我的干部,只有过年的时候给我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平时可能因为工作忙很少来”。
(二)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水平还不够高
部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本领不高、能力不强,下到基层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特别是有些下派干部政策水平不高,无法很好地为群众释疑解惑,服务群众力不从心。
(三)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效果还不够明显
解决问题的力度还不够大,能快速解决的问题多数是一些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而对一些深层次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措施还不够有力,效果还不够明显,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型农田水利,通村组道路等问题,受资金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解决速度较慢,效率不高,群众还不够满意。
三、进一步提升群众工作水平的建议
在“三送”活动中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水平,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加强服务群众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广大干部是服务群众的直接操作人,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服务群众工作水平的高低。广大干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广大干部无论平时工作多忙,都要抽出适当时间坚持学习,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要端正思想,提高大局意识、宗旨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自觉性。
2.要加强业务学习。广大干部要立足本职,苦练本领、创新思维、丰富工作方法和手段,做业内的能手、能人,做到谋事精明,办事干练,能及时有效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3.要主动向群众学习。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三送”活动中,广大干部要放下架子,恭恭敬敬地向群众学习,学习生产生活经验,充分尊重群众的经验知识,要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不断提高。
(二)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激励关爱,激发工作热情
1.要注重政治激励。加强组织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重视,支持帮助干部成长起来,提升个人能力;要注意选拔在重要岗位、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干部职工,真正提拔重用那些靠得住、肯实干、口碑好、能力强的干部;要建立干部上挂下派制度,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重点项目进行锻炼;要对长期在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适当给予照顾和考虑;要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充分肯定、鼓励工作努力优秀的干部。
2.要强化物质激励。确保职工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得到全面落实,福利待遇尽量向基层一线干部倾斜,向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职工倾斜,让吃苦多、能干事的职工得利益、尝“甜头”,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3.要加强人文关怀。各级领导要与干部职工多交流,积极做好思想沟通、心理疏导及矛盾化解工作;重大节日要组织开展对基层同志、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的看望慰问;优先照顾、解决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帮助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干部婚丧嫁娶、重病治疗、子女上学就业等问题,激励干部职工更好地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三)要健全和完善服务群众相关制度,夯实服务基础
1.要健全矛盾化解疏导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就事论事的做法,做到举一反三,不仅要注重解决个案问题,更要注重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更加注重社会心态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城乡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充分利用民间力量,特别是乡村理事会、产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利用科学合理的乡规民约,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构建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2.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县、乡财政要安排专项民生资金,设立民生专户,并根据经济增长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投入水平;要把城乡困难群众低保、医疗救助、保障性住房建设、法律援助、教育救助,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集中供养,城乡低保户免费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得到免费就业培训和免费职业介绍,农村失地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等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加大民生保障的覆盖面,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3.要健全社区服务机制。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按照聚居人口适度、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科学编制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在村民居住相对比较集中,具有一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建设“一村一社区”;在经济条件一般,居住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村,则实行“几村一社区”等。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中心设“一组两会六点”,“一组”即社区党小组、“两会”即社区理事会、社区监事会,“六点”即村落社区互助救助点、为民服务点、“民情110”服务点、环境卫生监督点、文体活动联络点、公益事业服务点等。要大力拓展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开展社区保障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对特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帮扶服务;积极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居家的孤寡老人、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和精神抚慰等等。要组建社区服务队伍,着力建设以村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队伍,积极发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退伍军人)的作用,依托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团组织成立社区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社区挂职锻炼及蹲点服务。
(四)要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服务实效
1.要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要坚持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整合“农民知识化”、“阳光培训”工程等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等进村入户活动。通过设立“电教课堂”、“网络课堂”和“田间课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对专业农户、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使更多的村民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2.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要采取以奖代补、建立基金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养大户组织成立各种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入会入社的农民共享信息、科技,共拓市场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形成利益风险相结合的共同体,增强抗风险能力。
3.要扶持建立产业基地,带动农户谋发展。要制定奖励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扶持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的新路子,形成公司+农户或公司+产业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同时,广大干部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投入产业基地建设,以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 上一篇:城区建材市场管理通知
- 下一篇:人才洼地建设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