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项目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01 08:43:00

导语:发改委项目建设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改委项目建设调查报告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以大项目促大投入,以大投入促大发展”。根据县委工作总体安排,近期,由我委牵头,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国土局等单位组成调研组,围绕“如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发展项目经济”这个课题开展了深入调研。

一、项目建设成效突出,“领跑”作用明显,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县在省、市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奋发图强”的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条主线、四种理念”工作要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引进和实施了一大批项目,项目建设呈现了大干快上的强劲势头。2010年全县新开工项目62个,比上年增加13个;在建项目43个,比上年增加8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1亿元,是2005年的2倍,项目之多、投资之大、推进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大气魄推进项目建设。成立了县项目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五个一”领导机制和“四个一”推进机制,制定了项目开发建设调度、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等制度,全县项目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在项目建设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头跑项目、洽谈项目,及时分析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用智慧、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动班子成员,影响各级干部,推动项目建设落实。积极倡导“白加黑”、“5+2”的工作观念,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全县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抓项目、千方百计争项目、全力以赴上项目的良好氛围。

大招商引进工业项目。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加大主攻工业的力度,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突出重点抓招商、立足产业抓招商,采取主题推介、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形式,加大外引内联力度,2010年全县引进内资15.4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137万美元;引进县外境内项目52个,其中新引进并开工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1个、比上年增加7个。

大手笔规划城建项目。县委、县政府坚持适度超前的城市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围绕把更多的城市空间留给市民,把最好的视觉资源留给百姓,把优美、精致的城市形象呈现给八方来客的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或启动了四星级希桥酒店、滨江公园等86项重点工程,市政功能更加完善,整体品位得到提升。2010年全县开工建设城市重点项目21个,投资1.45亿。到2010年,县城面积由2005年的5.2平方公里扩展到7.82平方公里,人口由2005年的3万人增加到6.26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3.16%,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10年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4.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2010年7月,作为全省8个城市之一荣登“江南生态新城”榜。

大开放破解建设难题。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攻坚克难,拓宽融资渠道,坚持走经营城市的路子,按照现代经营模式,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项目建设与运营领域。2010年县本级出让土地536.75亩,成交金额1.063亿元,较上年增长73.87%;信托、地方政府债券、土地收储抵押等融资2.8亿元;实施BT项目4个、BOT项目1个、土地捆绑项目1个,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通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优化,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11亿元,同比增长13.2%;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财政总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8%,实现了三年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332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2元,分别增长7.1%、8.3%。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大,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市排位为第五,高于全省平均数,全县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效益显著提升。通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执行力、操作力、破解难题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自2008年以来,先后跻身“首届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行列。

二、项目建设制约因素日益突出,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受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和困难的增多,制约我县项目建设的土地矛盾尖锐、能源原材料紧张、金融供给单一、人才资源短缺等因素日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虽然通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赶超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项目规模普遍较小。2010年我县在建项目平均规模为690万元,只是全市在建项目平均规模的46%;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能延伸产业链的大项目、特色项目少。二是项目生成实施难。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够,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征地拆迁难度较大,各级各部门和干部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的能力和操作力有待提高。三是项目建设和供地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要实现“到2015年,力争把县工业园区建成占地5000亩、入园企业达150以上、工业产值超70亿元的经济增长极”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县园区面积仅有2300亩,每年省下达我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到200亩,项目等土地的情况已经出现。另一方面,现有供地率低。据县国土部门统计数据反映,2007年到2010年全县共报经须省政府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900亩,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已供应使用土地1800亩,供地率仅为46.15%,全省平均供地率为75%,最高的县达90%以上。此外,工业园区投资强度低,2010年我县工业园区投资强度为70万元/亩,全省平均水平为80万元/亩;工业园区土地闲置多,“圈地”现象仍然存在;因缺乏好项目,争取省里机动用地指标困难。

产生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有我县经济发展总量小、底子差等客观因素,但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是少数领导和干部认识还不够到位,行动不够自觉,存在以下几种态度和心理:一是自满松劲。认为近年来我县争资金、引项目等方面干得不错,自我感觉良好,有松口气、歇一歇的想法;同时还有的认为当前我县发展速度“过快了”,项目“过多了”,城市建设“超前了”,存在不想做、不愿做的心理。二是等待观望。认为项目是发改委等项目主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左顾右盼,“等靠要”思想严重,坐等上级分派项目下来,对抓项目工作主动性不高,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畏难应付。认为抓项目是一件很棘手的难事,面对项目资金、用地、生成等难题,束手无策,望而却步,无所作为,工作中畏首畏尾、应付了事,一味强调上级政策的条条框框,敢想、敢冒、敢闯、敢为的意识不强。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是我县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投资,核心是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当前,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县面临的主要矛盾,增幅大增量小、增速靠前总量靠后仍然是我县发展的基本现状。因此,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上大项目,上能对今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大影响作用的项目,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是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全县上下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做到全民动员谋项目、全力以赴争项目、铁心硬手抓项目。

1、要牢牢把握项目就是生产力,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做到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投入是发展的基础,项目是投入的基础,推进赶超发展关键靠项目支撑。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逆势赶超的喜人局面,正是得益于全县上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的结果。我们要始终坚持项目为纲,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发展抓项目”上来,把注意力和兴奋点集中到抓项目建设上来,千方百计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实现加快发展的大跨越。

2、要牢牢把握项目无所不在,项目无处不有的理念,努力做到全方位、多渠道生成项目。项目不仅包括工业项目、城建项目,还包括社会事业项目、精神文明建设项目、政策项目、工作项目等有形、无形项目,涵盖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项目包罗万象,大到有上亿的项目,小到身边的、基层的小创业项目。要明确各级、各部门都是抓项目的责任主体,强化全民抓项目的创新意识,使一切工作和各项事业项目化,以连接不断的项目来支撑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加快发展。

3、要牢牢把握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的理念,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争创一流的斗志。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我县在项目质量、项目规模、项目融资、项目用地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加快发展的基础还不厚实,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追赶”、“赶超”仍然是我县发展中的主要任务,要坚决破除消极应付、等待观望、骄傲自满和畏难的思想,增强“追赶争先、好中求快”的进取意识,敢于自我加压,永不满足,迸发争创一流的志气和放手一搏的豪气。要把推进项目建设思想变成具体行动,把追赶的目标任务项目化,使项目的推进力度、建设速度、项目质量与你追我赶的发展形势相适应。

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必须储备一批对接打造“三地一城”奋斗目标的好项目

抓项目就必须要有项目储备,因此,必须精心谋划,选准选好项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三地一城”奋斗目标对今后我县发展方向进行了总体科学定位,即从工业层面定位,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承接的重要聚集地;从农业层面定位,打造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地;从生态和服务业层面定位,打造休闲养生的生态福地;从城市和社会民生方面定位,打造赣粤边际宜居宜业、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这个目标符合的实际,当前重点是要结合中央投资导向尽快提出一批对接打造“三地一城”奋斗目标的重大项目来。目前,我县已初步建立了2011年招商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上百个。要以此为基础,结合打造“三地一城”目标,对现有的项目库不断充实和完善;要精心谋划,科学论证,确保每个入库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社会效益明显、以及不危害生态环境。只有做到每个项目都是真项目,好项目,国家才会扶持,外商才会投资,银行才会融资。

选准选好项目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二是要符合规划,即符合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个专项规划;三是要立足县域优势,有比较优势才有竞争力;四是承接国外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结合我县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储备一批对接打造“三地一城”奋斗目标的好项目。

1、在民生工程方面。民生工程是中央投资扶助的重点之一,也是由温饱向小康过渡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民生工程的实施,既能有效解决贫困群众问题,又能快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文化等生活条件,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和农村沼气等项目。

2、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我县是个农业县,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三农”是中央增加投入扶助的重中之重。要重点抓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排灌工程、“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农村公路改造、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

3、在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重点围绕城建、园区、交通、旅游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批项目,不断完善功能,改善发展硬环境,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从而增强发展后劲。加大对生态能源和流通项目的投入,主要建设好农村电网完善工程、输变电站改扩建工程和线路改造,加快建设流通领域的平台和市场。

4、在社会事业方面。坚持经济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大力弘扬文化,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加大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固定资产投入。主要是扩建第三小学,新建第四小学,设立公办幼儿园;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有线电视联网和数字化进程,完成全县广播“村村响”工程和视频网络“镇镇通”工程。

5、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包括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县,加快省级梅子山森林公园、桃江湿地公园和桃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完善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大生态旅游的策划、包装和宣传,争取建立旅游客运专线。

6、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使企业自身壮大。主要是要壮大矿产品深加工、轻纺服饰、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等四大优势产业,全力打造稀土新材料、氟化工、台商电子和运动器材四大产业基地。整合优势资源,优先把矿产资源配置给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企业,重点扶持晶环科技、新资源稀土、华星氟化学、松岩冶金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重点企业加强内引外联,强强合作,走高科技发展路子。

五、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执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

项目推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协调关系、执行政策、解决问题的过程。全县各级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勇于破解难题,在提高项目工作的执行力和操作力上下功夫。

1、主攻大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带动难的问题。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合力主攻大工业、大城建、大农业产业化、大基础设施和大文化旅游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突出大工业项目:围绕做强四大工业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策划包装项目,着力引进成长性好、配套性强和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以上。到2015年,力争培植1个50亿元、3个1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产业项目,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2亿元,年均增长20%。突出大城建项目:高标准推进城市精品工程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地标性、代表性的城市名片,重点抓好行政中心、“一江两岸”、梅子山公园等项目建设,将城市“做精做美”。至2015年,力争城区总人口达到8.8万,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围绕这一目标,谋划开发一批大基础设施、大文化、大商贸、大物流、大房地产和大民生项目。突出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抓好以南迳镇、大吉山镇为重点的南线,以城厢镇、金龙镇为重点的中线和以龙源坝镇、陂头镇为重点的北线3个万亩蔬菜生产区,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在2015年底达到4.5万亩以上。大力发展桂花、厚朴和玫瑰等种植基地,努力把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芳香产业基地,成为中国的“彩桂之乡”。突出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寻全高速向西延伸和昌吉赣客运专线向南延伸途经项目,全面完成绕城公路建设,改造升级境内省道、县道和重要对外出口公路,全面提升道路等级;延伸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力争到2015年底通村组道路水泥硬化率实现100%。突出大文化旅游项目:加快编制和实施以休闲养生为重点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发展特色芳香苗木观光、客家瑶族风情、“农家乐”休闲等特色旅游。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和开发力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建设和提升温泉度假村、中滩风景区等旅游景点,使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养生福地。

2、全方位谋划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开发难的问题。一要创新项目生成机制。认真研究我县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十二五规划”编制,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善于“借脑借智”,敢于“无中生有”,精于“小中见大”,真正形成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二要重点开发好工业项目。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在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中开发项目。比如以我县要加快推进稀土新材料、氟化工、台商电子和运动器材等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要站在精深加工发展的高度,朝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延伸开发项目。三要在项目开发机制上推行“两个结合”。一是专家学者与专业队伍相结合。建议成立“县项目专家顾问团”,聘请省内外咨询策划专家,高起点编制我县工业产业、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等产业及项目专项规划。规划要做到“四个清楚”:即清楚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发展趋势和动态;清楚项目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项目的实际竞争力,产业集聚的带动力;清楚项目投资和技术的来源、渠道,合作的方式和条件;清楚项目前期工作的实施步骤。在此基础上,由县以及各有关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开发包装具体项目。二是项目储备与滚动开发相结合。按照“储备一批、转化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模式,充实完善县重大项目库。县级项目库储备项目要保持2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3、做活筹资文章,着力解决项目融资难的问题。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五翻番”,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招商引资要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我们要在进一步强化对外引资、向上争资的同时,重点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借外地的做法,把引进金融机构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对股份制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行的,财政予以奖励;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的政策扶持,县财政出资建立风险基金,对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补偿,做大做强担保公司,争取今年内成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二是整合政府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平台,是政府投资项目筹资的主渠道。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加强各级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从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我县要在认真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城投公司平台作用,拓宽融资渠道。三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据调查,2010年末我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有26.6亿元。只要其中的30%投入创业项目,就有近8亿元。我们要继续大力发扬创业精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吸引成功人士、大学生、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力发展“草根经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和门槛,如教育、卫生、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配套建设等领域的项目可推向市场,最终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四是积极鼓励企业改制上市。企业改制上市不只是增加直接融资渠道,更是企业做强做大树立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建议制定我县鼓励扶持企业改制上市的政策,排出企业上市工作计划,年内力争高峰木业公司能改制上市。

4、合理利用土地,着力解决项目用地难的问题。随着新城区建设及工业发展的加快推进,我县用地难日益成为制约加快推进项目的一大瓶颈。要解决项目用地难的问题,必须科学运作,推行“一个严格”,实现“三个突破”。一是严格项目用地管理制度。建议县项目土地审批领导小组,对项目用地严格把关,控制用地规模。规定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园区投资强度要达到100万元/亩以上、容积率0.8以上,园区外投资强度要达到80万元/亩以上、容积率0.6以上,凡总投资额低于5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二是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取得突破。应切实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潜力,发挥现有存量土地的最大效益。建议在全县组织开展存量闲置土地大调查,对存量土地逐一拿出盘活方案。对批而未用的土地作为盘活重点,通过腾笼换鸟、空间置换等方式盘活。特别要在严格土地合同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对入园老企业,尤其是两年以上“圈而不建”、“建而不产”企业的土地要作为重点,分步骤坚决予以收回,下决心彻底解决。三是在争取增量用地上取得突破。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力度,着力推进“空心村”土地整理,以及对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自然灾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原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复垦新增加的耕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量置换,进行指标有偿转让。加快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进度,未雨绸缪,从规划上保障当前及未来项目增量用地。四是在争取上级用地指标上取得突破。市政府今年下达给全县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指标为67亩,用地指标较少。省里每年土地指标有30%的机动数,各项目用地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发改委的联系,通过包装重大项目,采取积极的态度多争取全省机动用地指标。今年要通过包装重大项目争取全省机动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

5、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实施难的问题。一是加强领导,完善重大项目调度制度。建立“一个项目一名挂点领导、一个服务团队、一套推进方案”的项目推进机制,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机制,同时成立重大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实行重大项目领衔负责制,每个重大项目都成立项目推进责任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创优环境,完善重大项目服务制度。对列入县重大项目调度管理的工业项目,以及其他产业项目,抽调有关部门、单位的科级干部或科级后备干部,专职脱产,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代言、、代办,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三是提高效率,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机制。建议对我县的政府投资项目试行代建制,或实行“五统一分”责任制,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申报审批、统一规范合同、统一招投标、统一资金调度,分项目法人组织实施,提高项目运行效益。四是奖优罚劣,完善项目工作考核机制。把大项目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单位和干部的客观标准和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重奖制,整合县里各类产业扶持基金或专项基金,用于对项目的谋划、生成、实施的奖励,以及对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四大产业基地项目的投资补助,对完成重大项目文本编制并可实施的,每个奖励23万元;开工建设的,奖励35万元;按时竣工投产的,通报表彰主要有功人员并给予每个项目35万元奖励。注重从用人导向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机关干部全身心投入项目工作主战场,真正形成人人肩上有项目、人人心中谋项目、尽心尽力干项目的全新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