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调研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2-03-14 07:36:00

导语:市委调研工作情况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委调研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领导指示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以及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全面做好农业各项工作,现将市委督查调研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三年来全区压缩玉米播种面积10549亩;其中:退耕还林

4356亩;退耕植果3076亩;改种地瓜、甜瓜、菜田、牧草、其它杂粮等3117亩。

1、加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由于连续多年的干旱,造成我区粮食生产大幅度减产,尤其是种玉米,几乎都是赔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曾多次对全区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专题讨论,充分论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勇于创新,积极参入结构调整的行列,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退耕还林,退耕植果,试种牧草,扩栽地瓜面积,粮食改菜和种其它杂粮等。科技人员有计划地到全区各镇、村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大力宣传新品种、新技术的有关内容,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含量和自身素质,保证了粮食结构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2、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我区对退耕还林、退耕植果的农民承包户每亩补贴200元,连补3年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快速发展,尤其是2003年,是我区退耕还林、退耕植果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区政府投入20万元,购买了2.5万株核桃树苗,免费发给退耕植果的农民手中,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为农民办了件实事、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

(二)存在问题

1、经济效益和产值较低的农作物还占有较大比重的栽培面积。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人造成了年年种植玉米,年年都赔钱的恶性循环。

2、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缺乏足够认识,等、靠思想较重。

一些地块,土层薄,石头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造成了近百亩耕地撂荒。这些地块适合退耕还林,但部分农民不想退耕还林,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认为退耕还林后,没有承包地,打工没人要,断了出路怎么办的想法。

3、对已退耕植果的果树缺乏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能力。表现为在果树中种菜,种玉米的现象较多,影响了果树生长。

(三)几点建议和措施

1、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对于土层薄肥力低,不适合种玉米等其它作物的地块,各镇、村要做好规划、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进行退耕还林。造林后,能否把林地承包给农民管理,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2、退耕种草和发展畜牧业有机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通过结构调整退耕还草来促进畜牧业发展。要选择适应我区生产的牧草新品种,大力发展实现以草带畜的行动计划,这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又一途径。

3、选择土质较好的地块进行退耕还果。要大力发展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的名优果树新品种,利用三五年时间形成一村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规模的农村经济增长新格局。

4、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要针对农民在结构调整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由种玉米改种果树而不懂果树栽培技术的农民,要积极举办培训班,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含量,掌握修剪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通过十几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我区水利基本建设得以长足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和完善。截止年末,全区共有小型水库7座,库容288万立米,塘坝(方塘)117座,总库容508万立米,节水灌溉面积近4万亩,其中微重力滴灌1万亩,电脑自控灌溉5处,控制面积3000亩,全区12条河流80%以上的堤岸实现浆砌化,防洪能力普遍达到10——20年一遇的标准,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最近几年,我区紧紧围绕着发展“都市农业”这个中心,不断地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我区是资源性缺水的地区,重点突出开源节流工作,提高水的利用率。今年我区将新建塘坝、集雨方塘5座,新增蓄水能力15万立米,发展微重力滴灌2000亩,目前,整个工程已基本完成规划设计,进入施工前的准备阶段,3月份部分工程将启动,水源工程将在汛前竣工,节水项目10月前竣工。

目前,我区各级对建设水利的热情空前高涨,但也面临着问题,最主要的是资金短缺。今年水利建设需要资金近千万元,虽经各级多方筹措,仍有一半的缺口,这将影响工程的进度,也势必影响农民兴建水利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市里的重视,加大资金补贴的力度,促进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农村人畜饮水的情况

(一)农村居民饮水情况

区共有涉农镇(街)7个,所辖行政村50个,农村在籍人口15.99万人。其中饮用自来水的居民有14.97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94%,其中12.01万人口饮用城市自来水,水质与水量基本上有保证,(营城子地区3万余人用水指标不足),而有2.96万居民饮用乡村自来水,该水质可以保证,但遇到连续几年大旱,就会出现供水不足,因此这部分居民饮水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另有1.02万人自打小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该水质良莠不齐,有些居民的饮用水氯离子、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对农民身体健康十分不利,故这些居民饮用水条件急需得到改善。

(二)人畜饮水工程概况

我区农村目前已建供水工程60项(包括引进城市自来水的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16900吨/日,实际日供水能力12440吨/日,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

(三)我区人畜饮水存在问题

1、部分地区管网设施老化,跑冒滴漏现象突出,急需更换新管网,如营城子镇营城子村、金龙村等。

2、供水指标不足,导致一些地区定点、定时供水。如营城子镇前牧村、革镇堡镇案子山村、夏家河子村等。

3、偏远村屯无自来水设施,靠打小井、常年拉水维持日常用水,居民生活不便。

(四)人畜饮水发展规划的目标

我区农村人饮水条件较差的地区,应加快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特别是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村的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到2008年要达到98%以上,彻底解决我区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2005年计划解决营城子村、郭家沟村、金龙寺沟村、双台沟村、夏家河子村、大东沟村等,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目前,大东沟村的引水井已凿成,后牧村的管网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但就全区而言资金缺口十分巨大。

(五)解决措施及建议

“大大连”西拓北进,区作为未来的主城区,解决和改善居民用水刻不容缓,要从根本解决,必须尽早把区全区纳入城市供水体系,要做出全面规划及实施计划。近期建议:

1、对距离城市供水管网较近,但由于资金和供水指标原因吃不上自来水的,争取市里纳入城市供水规划,增加供水指标,积极改造老供水管网,对新管网建设给予资金补助。主要是。预计投资1.2亿元

2、对距离供水管网较远,近期不能供自来水的村,市里应拿出资金用于维护改造现有管网,提高水质。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工作情况

(一)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区从国外引进蔬菜、果树、食用菌等新品种200多个,其中有120多个品种在我区安家落户成为我区的主栽品种。例如:大樱桃新品种福神、红手球、红秀峰等晚熟品种7月10日前成熟,品质好、产量高,调剂市场,深受农民的欢迎,樱桃番茄新品种千僖、圣女、碧娇等高产优质,深受市场和农民朋友的欢迎。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引进100多项。新西兰奥根营养液无土栽培技术,成本低,产量高,亩增产30%以上。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

围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推广先进新技术10项。

1、推广日本的EM和韩国的酵素及生物有机肥3万亩,发酵农家肥,改良土壤,分解土地中残留的有害物质,提高作物的免疫功能,改善作物品质,为无公害和绿色生产奠定土肥基础。

2、推广新宝佳、水灵灵防治樱桃根癌病1000亩。增强了树势,改善了根际的土壤环境,提高了樱桃的产量。

3、推广鲜绿宝、水灵灵、富硒果树营养液等新肥料2.8万亩次,提高产量,提早成熟,改善品质,增强作物的免疫功能。鲜绿宝生物有机肥,在底肥施足的基础上,不用化肥,亩成本100元,提早成熟7-15天,西芹增产45%,番茄增产33%,黄瓜增产28%。水灵灵在葡萄上应用增产40%,每亩增产节支1270元。

4、推广台湾磁能液,增产20%以上,保花保果,降解农药和亚硝酸盐的残留,是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的必备佳品。

5、推广农业新品种20个,面积达1万亩,为农民增收直接提供品种保证。

6、推广大樱桃三早技术(早成型、早结果、早丰产)5000亩。采用熊蜂授粉,矮化中间砧,第二年结果,4年丰产,5年高产。

7、推广测土施肥技术2万亩,蔬菜和果树各1万亩。取土样300个,提出施肥建议卡,节支增收。

8、推广大秋盖等食用菌新品种200亩,亩投入成本3000元,亩产值2-3万元,每年生产2茬,纯收入4-5万元,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的高效农业项目。

9、推广节水栽培技术5000亩,采用滴灌、生草覆盖、使用保水剂等新技术,节水60-70%,增产15%以上。

10、推广蔬菜、果树无公害栽培技术3万亩,应用频振式杀虫灯400台,赤眼蜂防虫技术,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技术。

(三)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对全区农业村的承包户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40期,培训4500人次,聘请沈农大、哈慈集团、市农科院等知名专家教授来我区传经送宝,召开新品种、新技术现场会10次,培训1000多人次。制作科技展板15块,编印发放科普资料20种,5万多份,发放科技书刊3万册,接受农民咨询1万人次。

2、组织万名农民看科技活动12次,到北京、山东、沈阳、北三市等地参观学习2000人次。

3、在大连电视台“辽南大地”栏目科技讲座20期。

4、组建农民科技书屋20个,配备科技书刊20000册,VCD光盘1000张。

5、科技大棚车走村串户,发放技术服务联系卡10000多张,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四)存在问题:

1、科技推广人员不足,身兼多职,影响推广工作的开展。

2、知识老化,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五)建议:

1、围绕我区都市农业建设,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2、采取多种渠道,培训科技人员,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3、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

五、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情况

(一)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

根据区总体规划,农村农民失地人员逐渐增加,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成为我区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按照国家启动的“阳光工程”要求,做了如下工作:

1、区农发局与区社会劳动保障局签定了就业培训合同。一年来经过认真工作,圆满完成了培训大纲的计划和上级的要求。全年培训118人(市下达计划100人),有电焊工、铆焊工、车工、家庭编织工等,经过培训,成绩合格,并都给予了就业安排(大部分在乡镇企业)。

2、自谋职业:按照区发展绿色城区和旅游观光农业的要求,各级政府扶持农民自谋职业。如开办了39家农家乐,每户农家乐收入多的10多万元,最少也有2-3万元。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

1、个别单位对解决农民工再就业存在顾虑,认为农民懒散,素质低,本地农民要求工资高,不愿接纳。

2、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失业人员的急剧增加,提供给他们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

3、部分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挑肥拣瘦。

(三)建议

1、进一步深入企业、基层调研,摸清我区企业劳动力就业情况、劳动力需求情况和农民工需求职业情况。

2、领导重视,区、镇、村齐抓共管,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采取各种培训形式和途径对农民开展职能技术培训,提高实用技术水平,培训农民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认识和能力,调动他们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