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庙山文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3 10:04:00
导语:关庙山文化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庙山文化是以关庙山遗址为核心内容的原始农耕文化,是一种以大溪文化为主的新石器文化。关庙山遗址,位于市东北11.5公里处的问安镇关庙山村,面积4万多平方米,系距今6000年~4000年前原始村落遗址。该遗址于1978-198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于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关庙山文化内涵
关庙山文化被命名为大溪文化的“关庙山类型”。大溪文化是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文化,因四川省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距今6000-5000年,是一种以红陶为特色,以农业经济为主,兼营狩猎、捕鱼的文化遗存。同时,关庙山文化还叠加有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存。它反映了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面貌,又一次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关庙山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生产
在距今6000-5000年的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关庙山先民利用磨制、钻孔等技术制作石器工具,分别用来从事农业、渔猎、纺织等不同的生产活动。使用石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等进行耕种、采集,用杵臼加工粮食,陶坊轮捻毛线、磨纱和制绳,网坠从事渔猎。从夹杂在泥土中的稻谷壳可以推断关庙山人已经种植了一定规模的粳稻。其生产方式已经由采集、渔猎向种植养殖转变。
(二)生活
稻米是关庙山人的主食,陶器是关庙山人生活的主要用具。陶器种类繁多,造型别致,做工精细。有釜、鼎、壶、甑等炊器具;有罐、缸、瓮等贮藏具;有碗、盘、杯、瓶等餐饮具。餐饮器都带有足圈。圜底炊器用器座和支座来放置。这些陶器适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生活用品和现代生活用品的造型、用途几乎一样。
(三)建筑
关庙山遗址发掘出10座红烧土房屋屋基。可以看出,原始部落中,关庙山人居住的房屋有方形、长方形的;有地面建筑,也有半地穴式的建筑;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屋顶均为草盖四面坡式,墙体采用竹木结构、外摸泥土而成,室内有隔墙、火塘和连体灶。由于一带雨水多,地下水位高,关庙山人已在房屋建筑中考虑到防潮问题,将屋基垫层和泥土墙体用火烧,还在墙根外围铺筑了散水坡。其建筑技术已经具备了南方建筑的基本特点。
(四)艺术
关庙山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追求着古朴的文化艺术。当时人们主要的艺术活动围绕制陶展开,有造型、绘画、刻划符号、装饰等,其中最突出的是画在彩陶上的各种纹饰。这些优美的纹饰具有独特风格,它们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彩纹主要为几何线条,较流行、最有特色的彩纹是绳索纹、横人字形、曲线纹,此外还有波浪纹、点状纹、涡纹、花瓣纹等。这些纹饰采用绳印、刻划、戳印和镂孔等方法组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图案一般比较规整,有时相同的单元构成一组,有时不同的单元交互使用,也有的组成连续不断的带状纹,变化繁复。陶器在制作工艺上最杰出的代表是蛋壳彩陶,其陶胎薄如蛋壳,轻巧精细,色泽自然。还有渲染舞蹈节奏的陶鼓、陶球更是原始音乐艺术的见证。
此外,关庙山文化还体现在丧葬方面,其后期儿童死后用翁棺葬于房屋附近,盖上留有让灵魂出入的小孔,表达了骨肉之情和原始宗教的特点。
二、关于关庙山文化表现形式的思考
现阶段,省委、省政府将我镇纳入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这给地处问安近郊的关庙山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打好历史文化牌,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成为关庙山村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加强关庙山文化表现形式的探究显得尤为迫切。
(一)围绕关庙山文化科学定位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关庙山村在新农村规划中必须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做文章,进行科学定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关庙山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全省和全国历史文化旅游名村为目标,采用“文化+旅游+商业”的模式,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实现经济繁荣、社会事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在规划理念上体现文化主题
关庙山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理念上凸显文化主题,重点以下把握三个方面:
1、突出一个重心:发展文化旅游。充分挖掘关庙山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先民勤劳勇敢的精神,着力将关庙山村规划成一个集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土陶文化、饮食文化、休闲文化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景点,让其成为问安生态文化游的重要节点。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最终实现多方受益。
2、打造两大亮点:古建筑,新农村。以仿古建筑为形,表现关庙山沉淀了五六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该村建筑物体现古朴风格--青砖、黛瓦、飞檐、马头墙,采用关庙山文化元素,在檐头、廊柱、屋脊等处绘制横人字纹、水波纹、变形花瓣纹等予以点缀。在遗址、塘边布置亭、阁等景,造型上采用四面坡顶式,均用茅草盖顶。以农村新貌为形,体现人类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让游人看到关庙山村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文体设施和旅游设施;看到农民富裕的物质生活,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到农业的产业化、机械化趋势和二、三产业的兴盛,从而深切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
3、建立三种品位:古味、土味、美味。古味—关庙山的建筑物采用仿古式,典型代表有古民居、古文物展览馆、游客接待中心等;土味--游客可以亲手制作土陶艺术品,吃农家土菜,饮农家土酒,购农家土产;美味--在关庙山村可以品尝美食、畅饮美酒、欣赏美景。
(三)在规划重点上体现文化特色
关庙山村新农村建设遵循规划理念,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统筹推进,重点建好一馆、两园、三区、四景,在这些建设重点上体现文化特色。
1、一馆:即关庙山文物展览馆。该馆是关庙山村标志性建筑和核心游览点,建在中心村。主要是将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器、陶器、连体灶等文物陈列展出,供游客参观。
2、两园:即土陶艺术体验园和农耕文化游览园。建设“两园”重在传承关庙山土陶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土陶艺术体验园,游客可以动手,亲自体验原始陶器制作工艺和乐趣。在农耕文化游览园,呈列石碾、石磨、石磙、水车、纺车等劳动工具,让游客了解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历史。
3、三区:即历史文化览胜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农家乐餐饮购物区。整个关庙山村按照三个板块进行建设。把关庙山遗址、文物展览馆、陶艺馆、文化广场等景点串成一线,构成历史文化览胜区;在现有的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有机水稻、大棚蔬菜、生态养殖,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供游客劳动、采摘、品尝、购买,享受田园乐趣,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区;村级集中建立游客接待中心,组织农户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设立土特产、纪念品销售门店,打造农家乐餐饮购物区。
4、四景:即原始遗址、文化场馆、绿色田园、人居景观。一是积极争取文化考古部门支持,加大关庙山遗址发掘力度,将原始村落进行复原,展示先民生产、生活境况,体现原始特色;二是在文化广场和文物展览馆,通过实物、文字、绘画、浮雕、文艺节目等形式诠释关庙山文化内涵,体现文化特色;三是借助土地整理、综合开发等农业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形成自然本色的田园美景,体现乡村特色;四是加快村庄集并和环境整治步伐,在传统民居周围栽花植树、布置荷塘亭阁,形成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的人居景观,体现园林特色。
关庙山文化的展现,必须充分挖掘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才能用好一文化,用活这一文化,为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
- 上一篇:企业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 下一篇:区委治税考核工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