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科学培育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9 04:54:00

导语:农村实用人才科学培育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实用人才科学培育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科技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标准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着人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比例失调、培养模式滞后、体制运行不畅等问题,需引起重视并解决。

一、现代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技推广人员、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和示范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规模调整、打造农业品牌、发展标准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村实用人才是科技兴农的传播者,具有引导效应。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掌握一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知识,其先进的思维方式、超前的市场理念对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科技化水平具有引导作用。例如:宜昌森源食用菌公司科研所所长焦海涛,1998年6月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的工作,先后选育出了“森源8号”、“森源10号”、“森源14号”、“森源18号”等香菇新菌株,并通过了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审核。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省、市、县级科技项目14项,其中承担的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香菇袋栽优质高产技术大面积示范”,创新了适宜远安袋栽香菇的九项管理技术,使远安县香菇规模从2001年的2100万袋上升到2003年4300万袋,年6000万袋,年8000多万袋。年食用菌产业年收入达4.1亿元,远安农民人均食用菌收入达到22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为我县的食用菌产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农村实用人才是规模致富“领头雁”,具有带动效应。在推进市场建设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农村实用人才凭借超强的的洞察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通过典型示范和规模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带动周围群众规模种养、发家致富。例如:旧县镇洪家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汪家俊,自己带头发展桑蚕养殖业成功后,带动了全村发展桑蚕业,如今洪家村已是全县有名的桑蚕专业村。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桑园面积1000余亩,成为沮中地区最大的桑蚕基地,全年养蚕2300张纸,养蚕现金收入实现200万元,人平达到1400元。全村家家户户通了有线电视和有线广播、自来水,70%的农户住上了预制结构楼房,70%的村民骑上了摩托车,30%的村民有了拖拉机。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250元。

(三)农村实用人才是品牌农业的打造者,具有乘数效应。农村实用人才在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后,通过走强强联合之路,组建企业集团或专业合作社,改善资本机构,实行联合挂牌等形式,分散生产,集中销售,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惠及一方农户,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例如:鸣凤镇花园村果业协会会长张兴科,从担任多年的村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成立了远安县花园果业协会,组织会员就椪柑栽培、管理、防治、销售进行集中指导,带领会员精心打造“花园椪柑”品牌。目前,协会会员达到515人,理事会成员17人,监事会3人,技术员5人,专职营销人员5人,基地面积达到了4475亩,“花园椪柑”已逐步走出远安。

(四)农村实用人才是标准农业的驱动者,具有影响效应。农村实用人才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开拓的视野,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安全、优质、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影响效应。例如:旧县镇鹿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孝明,带领全村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205亩,年产毛茶3200斤;推广无毒无害茶园240多亩,年产毛茶3800斤,茶产业实现总产值60万元。年1月成立了鹿苑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供种、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的模式,发展绿色无公害“鹿苑春”茶叶,该运作模式在我县标准农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二、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亟待改善。据调查,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3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0.3%。从行业分布上看,种植业人才144人、养殖业人才139人、加工业人才31人、经济管理人才151人、营销人才61人、其他人才4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及以下的287人,41岁及以上的243人。由此可见,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从事农产品流通、技术推广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且老龄化严重,结构亟需进行改善。

(二)素质亟待提升。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中级职称的6人,初级职称的49人,未评职称的475人,技术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从文化素质上看,中专及以上学历98人,高中学历190人,初中及以下学历242人,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总体素质不高。

(三)体系亟待完善。一是管理服务体系需完善。目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的多,真正服务的少,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服务相对滞后,导致目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成长处于一种自然成长状态。二是培训体系需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目前仅仅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方面培训力度远远不够。三是经费保障体系需完善。尽管政府预算内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导致效果不好、质量不高。

三、我县现代农村实用人才科学培养的建议

(一)突出重点引进,改善人才植被。一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对象上,要以农村学生为突破口,多形式、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学生学习党的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宣传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及稳定政治形势,促进安定团结中的重要作用,更新就业观念,强化学生学农,爱农,立志务农、兴农的思想。二是组织人事部门大力引进三类人才:一类是外出的农民工,坚持把农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积极创造条件促使一部分观念新、技能高、业务精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二类是大学生,对自愿到从事农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由乡镇农村公益服务中心与本人签订岗位承包合同,服务人员报酬不低于乡镇公务员的平均收入水平,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助和奖励,并建立养老、医疗和集体工伤保险;三类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建设,鼓励他们干事兴业、发挥价值。三是积极开辟网上“农村人才市场”,扩大农村人才、智力、信息、技术交流的范围,改善交流方式,降低交流成本,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开发网上人才资源。

(二)完善政策支撑,开掘人才潜能。一是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优先承包试验田、山林、养殖场等。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科研和经济实体,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二是对从事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农村运销业,各有关部门要在审批办证、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收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良种和农机具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优先接受农业科技专家提供的服务。四是对农村实用人才实施“双向培养”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把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实用人才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岗位上来,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和管理才能。

(三)立足产业培训,助推人才增值。一是加强培训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明确一名责任人负责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从解决培训场所、充实培训师资、拓展培训途径、扩大培训总量、提高培训质效等方面,切实加强组织实施。要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纳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有关责任人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二是更新人才培训重点。强化“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开展学历培训;围绕我县“食用菌、桑蚕、优质米、畜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加强新科技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品牌打造和农产品营销知识的培训;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强对村组干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教育培训。三是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县乡两级财政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在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农资金、党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实用人才的培训;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各类项目的培训经费,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四)优化服务平台,激发人才活力。一是优化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村人才市场建设,依托县级人才市场,逐步建立健全乡镇、村人才信息服务点,形成与城市人才市场相贯通的农村人才市场服务网络,及时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发展农村人才人事和人才中介机构,建立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和司法援助制度,切实维护农村实用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二是优化典型推介平台。对达到建设标准的专业大户、营销企业或能人实行政府资金奖励表彰,并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三是优化人才评价平台。出台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办法。以生产实绩、技术水平以及带领周围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为主要依据,不唯学历、资历,广泛开展职称评定工作。对具有特殊专长、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破格晋升农民技术职称。对有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年度责任制,确定1个技术难题,落实2个实用推广项目,联系3—5个专业大户,推行实绩报告和考核制度,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奖惩兑现,每三年组织一次考核,根据其德才表现、科技水平和贡献大小实行优胜劣汰,增强他们的压力和动力,激发人才活力,使人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