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党校青干班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9 04:00:00
导语:县委党校青干班农村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促使青年干部进一步深入体验农村生活,增强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加深对农村、农民的感情,锻炼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6月2日至6日,在县委党校的统一组织下,县第十七期青干班全体学员集中赴洋坪、旧县两个乡镇的24个村,围绕16个调研课题,结合产业发展、体制改革、村级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全体学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村家庭,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和掌握农村基本情况,深刻分析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认真探索我县如何抓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三农”工作得以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有了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但是,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发展仍以家庭分散经营模式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较低,没有完善配套的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从鹿苑村调研情况来看。鹿苑茶应该说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上了大学果茶专业的教课书。但我们的实际情况是生产批量很小,没有生产标准,采摘、发酵、分级、包装都在千家万户完成,质量是千差万别,食品安全更是无法保证,远安种植鹿苑茶给茶农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比不上五峰种植的采花毛尖茶。
(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和谐建设任务较重。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信息、社保等事业还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群众饮水难、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学科技难等问题还大量存在,全县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和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此外,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和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从洋坪双路村调研情况看。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出现留守子女无人管教、家庭失和、离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村级公共活动娱乐设施不够健全,群众业余生活单一。在洋坪左家坪村调研时发现,今年全县实施低产林改造项目给很多农民带来了致富门路,但是由于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很多村民对信息掌握不够,当在村务公开栏里看到村级低产林改造指标已被别人争取后,蹉跎不已。
(三)部分村干部热情不高,后备队伍急待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在目前农民群众主体意识还不够的情况下,新农村建设就依靠村级组织来引导和推动。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由于待遇等方面因素,部分村级干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够高,村级组织战斗力较弱;另一方面,村级干部队伍老化,急需注入新鲜血液,而大量农村优秀人员外出,后备干部严重匮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长远发展。从洋坪镇村调研情况看。村年在职村干部人均年工资为6505元,既远远不如国家工作人员,也比不上外出务工人员。
(四)农民科技素质不够高,主体意识有待加强。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相对城市还比较落后,文化科技素质不够高,影响了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也严重制约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由于文化科技素质较低,部分村民等靠思想依然存在,认为建设新农村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没有意识到新农村建设是由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共享发展成果,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很多工作还要靠各级政府部门和村级组织去大力推动。从洋坪镇万家咀村调研情况看,该村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
(五)体制改革需深入完善,发展活力有待增强。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些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活力。一是农村金融体制不适应。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已全面退出县以下地区。农业发展银行现在主要管粮、棉、油的贷款,不涉及农民的生产性贷款。农业银行的职能定位和资金投向大多已退出农业领域,转向服务二、三产业和城镇居民。邮政储蓄是只存不贷,存款全部流向城市。同时,农村小额信贷担保体系不完善。一些想发展产业、想创业而又没有初期积累的村民,在金融部门贷款很困难,越是有资本积累的贷款越容易。二是农村土地政策有待健全完善。自实行新的土地政策之后,村级不再设有机动田。但是随着生老病死和婚姻嫁娶,农村家庭人口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村集体对减少人口的土地难以进行收回和处置,导致很多家庭新增人口得不到应有的口粮田。在洋坪镇左家坪村调研时,曾有村民主动找到我们反映问题,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制定灵活的土地政策,妥善解决新增人口土地问题。
二、扎实推进我县“三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抓好新时期“三农”工作。
(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增收长效机制。要坚持把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农村各类中介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龙头企业与服务组织和农户的联系,使之成为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切实解决农民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农业专业协会+产销组织+农户”等不同形式的产业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已成为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高度集聚和集合。我县可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按照区域集中、规模连片的原则,分别形成柑桔带、桑蚕带等产业集群。三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性支持,从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支持,推进其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使之成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和带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依托。支持县内森源、德中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森源公司组建企业集团,扶持森源品牌做大做强。同时,要下大力推进柑桔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实施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五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运用现代流通技术和商务手段,按照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价值增值。
(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村的和谐,就谈不上全社会的和谐。要逐步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扩大“两免一补”范围,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同时,认真落实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在校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的政策。继续抓好农村校舍危房改造,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提高参合率,逐步形成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保障适度、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加快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继续落实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确保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大力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大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室建设,实施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向省级争取增加农村低保指标,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福利院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福利水平。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在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转岗就业、进城落户等工作,加快农民变市民进程,逐步减少农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置各种群体性事件,严防各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的不和谐因素。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组织战斗力。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把政治立场坚定、有务实为民精神、有一定经济头脑的人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队伍中来,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逐步提高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二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党员意识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引导,大力帮扶,将优秀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三是全面推行民主管理。突出抓好村务公开、一事一议、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工作,积极引导和督促各村规范“三会两组”(支委会、村委会、村民代表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运作机制,建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不断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四是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引导村干部树立正确的观念,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规范村后备干部选拔程序,强化农村后备干部管理。努力提高村级干部待遇,妥善解决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不断增强村级工作吸引力。
(四)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只有彻底改变农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主体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突出矛盾。一是要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按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有针对性进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鼓励农民“转业”致富。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在初中、高中普遍推行“3+1”或“3+0.5”就业培训模式,与我县磷化工、机械加工和陶瓷加工等结合,或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对初高中毕业生进行针对性就业培训。二是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结合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加大农村职业经纪人培训力度,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农民围绕农业产业、服务业等进行创业,为创业农民提供一定的政策、信息和资金支持。三是用市场理念武装农民。针对农民单兵作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大力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营销手段,参与各类协会和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培育新型民风。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平台的导向作用,形成弘扬新风正气、抵止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力量督促全体公民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对勤奋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讲求诚信等各类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五是充分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对中央、省、市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精神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典型引导和带动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群众,调动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五)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支持农村信用社参与本地银行间市场业务和产品拓展,免除小额信贷所有税负及营业税和部分所得税等等,引导农村信用社将全部资金用于农业生产以及基础建设。对邮政储蓄,必须将大量的闲散的储蓄资金用于当地,把从农村吸收的资金投向农村,政府应出台相应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优惠等措施。规定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金融组织从本地吸收的资金,应划出一定比例投放农村,为农村金融市场“造血”。鼓励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新型投资开发组织。建立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增强农民融资能力。二是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建立林业投融资体系和流转平台,使林权所有者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下合理流转,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林业信贷担保办法,促进金融部门启动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实行灵活多样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增加林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三是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整理、宅基地异地置换、农民住房产权登记、农村“一户多宅”、空置住宅、闲置宅基地以及“空心村”问题,集中集约利用土地。制定和完善相关土地政策,授权村集体对减少人口的土地进行合理处置和再次分配,妥善解决好新增人口的土地问题,保障农民的基本口粮田,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 上一篇:领导班子在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上讲话
- 下一篇:质监局负责人培训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