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健康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9 03:47:00

导语:民企健康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企健康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近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不断完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法制环境。就我县而言,县委、政府以“四县”战略为中心,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全县民营经济呈现迅速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民营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经济主体和推动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还不高,总体上仍处在初创阶段,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够,总量和规模仍然偏小;瓶颈制约,生产要素供应紧张;观念障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体制不顺,服务体系薄弱;素质不高,部分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民营企业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支持、引导现有民营企业实现向更高层次的过渡,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浅显的分析。

一、我县民营企业现状

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三个阶段。企业在解决生存和盈利问题,完成原始积累之后,随即进入从技术、管理、品牌、商业信誉等方面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把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阶段。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表明,总体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民营企业正在从以数量为主的快速增长向以质量全面提高为主要特征的稳步增长转变,正处在向更高层次过渡的关键时期。目前的基本状况是:

(一)企业数及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总量和规模依然偏小。

“十二五”以来,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年,注册企业数达到244个,比上年增长6.1%。企业资产总额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1%。年实现增加值9.45亿元,利润1.72亿元,上缴税金1.51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57%、上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5.86%。其中129个民营工业企业(不含个体工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7%,增加值达到5.4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2.3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8.86%。民营企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企业总量及规模不大,民营工业企业平均资产总额797.6万元,平均从业人数为68人,平均完成工业总产值1054万元,平均实现工业增加值420万元,与国内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年规模内24家民营企业总收入和税金等指标不敌一个“枝江大曲”或“稻花香”。

(二)重点民营企业成长加快,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但知名大企业和著名品牌仍然奇缺。

经过十几年的创业和发展,民营排头兵企业成长迅速,我县民营企业群体中已出现了像东圣集团、永安车桥、绿陵化工和楚原化工公司等一批有影响的公司和企业,绿陵化工和楚原化工公司纳入省政府年“三个三工程”的百家重点中小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2家,其中东圣磷复肥2.77亿元,永安车桥公司1.05亿元;平均资产总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5家,其中有2家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亿元。曾经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和品牌有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东圣”牌磷化物、磷矿粉,远安鸣凤镇粮食购销公司“鸣凤”牌大米、面条,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森源”牌食用菌、食用菌菌种等。截至年底,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15亿元,县属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5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民营企业中的知名企业和品牌逐步增多,实力逐渐增强。但民营企业规模仍普遍较小,竞争实力还不算强,品牌知名度不高,尤其缺乏像“枝江大曲”、“稻花香”这样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三)经济结构提升,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但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我县民营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从初期的以轻工、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开始向重化工业、机械加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在结构规模上,以劳动密集型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在产业布局上,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已有部分行业出现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产业,主要集中在等一批特色产业群或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但产业配套环境并不十分理想,企业协作意识不强,单打独干闯市场;产业结构上主要仍处在以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为主阶段,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整体技术水平依然不高,产业链尚未形成。

(四)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但经营管理的家族式、粗放式未能彻底蜕去。

我县的民营企业在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上,以家族企业并家族经营的企业为主,正逐步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但经营管理的家族式、粗放式未能彻底蜕去,离规范的现代企业还有相当差距。企业治理结构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改变,即由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合一的状态转变成两权分离的状态。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只有依据企业组织变化的规律适时调整其组织结构,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民营企业创业和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

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可以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专家学者总结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三种基本模式:一是技术驱动型,立足于本地丰富的科技资源,将智力成果演变为市场化导向的科技成果,再演变为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而发展为高科技大企业;二是市场驱动型,在本地科技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借助环境和市场机制的优势吸引各地人才和技术成果,发展民营企业;三是资本驱动型,传统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积聚了一定的资本,受市场需求的直接拉动,进而实现资本向其他行业的投资。上述三种模式各有所长,技术驱动型有丰富的科技实力作后盾,市场驱动型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作保障,资本驱动型则受益于雄厚的民间资本和专业的企业家精神。

我县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资本驱动型,突出特点就是众多的民营企业由投资者自主创办或在前些年由县属和乡镇企业改制而成。我县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但在基础设施、资金融通、科技资源、创业文化、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种种相对不足,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创业壮大,影响了我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一是资金融通渠道亟需拓宽。这是全国各地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短板。资金问题说到底是个信用问题。融资难的症结在于征信体系不完善,企业信用得不到证明,银行不敢放款。融资渠道不畅在较大程度上延缓了我县民营企业资本扩张,影响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市场服务体系亟需健全。企业在管理咨询、人员培训、企业诊断、技术评估、技术经纪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特别是技术预见、产业预测等关系企业技术创新路线选择的重大信息还难于获取。

三是产业结构亟需调整。民营经济在我县产业分布特点是越来越集中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在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年第二产业占52%。主要是机械制造、化工以及各种轻加工工业为主,体现了“工业立县”战略成效显著。但是在我县四大主导产业中,各产业发展并不平衡。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考察,磷化产业发展最快占54.9%,机械加工业占17.6%,新型建材7.8%,农产品加工5.3%。大量中小型民营经济的过度涌入少数资源型行业,可能形成恶性竞争局面,则会使本来就弱小的民营经济遭受致命打击。在这些产业中,许多民营企业由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较低的附加价值已经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四是企业管理体制亟需完善。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建立在牢固的血缘、地缘、人缘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些民营企业快速壮大的桎梏之一。凭个人经验进行技术诊断、市场判断,凭个人意志进行经营决策、产权管理,往往影响企业的发展前程。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的家族制已经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向产权多元化和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变势在必行。

三、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途径

实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既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又要加大政府的服务、监管力度。积极探索以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经验,加强政策引导,健全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创业、发展打造一个好的平台。

(一)加快硬环境建设步伐,为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追求投资风险最小而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质属性,也是民营企业投资内在、本能的需求。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加快硬环境建设步伐,既可为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优质的空间和条件,又能进一步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一是加快城镇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效应,全方位优化县域基础设施及人文环境。从我国的实践看,小城镇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有着直接的作用。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建设,优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人气,凝聚财气,提高品位。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重点集镇集和口子集镇聚合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推动市场建设和商贸流通专业化、规模化,逐步形成农产品集散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从而为民营企业创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基础生产要素。

二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极力推进县域全方位环境优化。重点在农村交通、通讯、生产条件、人居环境等方面实现改善,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的区域资源配置体系,以提升县域吸引力,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三是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质服务、兴园强县”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管理与发展机制,为工业企业规模聚集提供平台。

(二)提高服务意识,营造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的优越环境氛围。

提高民营企业的创业热情,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吸引投资、人才、技术,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氛围。

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型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即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必须强化县级政府服务职能。全县各部门都要自觉地把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观念、做法和体制转变过来,把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主体来抓。要加强管理,提高公务员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素质,实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二是实施扶优壮强,培育壮大一批引领民营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具体要做到明确扶持政策,设计科学的评估体系,选择一批成长性较好的民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根据我县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继续重点抓好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全力实施好“416”工程,坚定不移地扶持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现有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大公司大企业,特别是国内外知名公司合资合作、嫁接改造,实现企业规模、技术、管理、品牌、人才和市场的全面提升。加大对重点企业开拓本地市场的支持力度,在政府采购和我县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从程序上优先让本地民营企业或产品参与竞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企业和本地产品。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管理人员。

三是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征信体系,建立银企合作机制,促进政府、企业和金融资本的良好互动,为企业贷款融资创造条件。目前的银企现状一边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而另一边是各商业银行资金难放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两难”的问题,首先应由政府牵头在相关单位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信息库,将企业在各商业银行以及工商、税务、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和部门的信用信息和其他信息归集起来,作为商业金融机构资信评估、提供担保、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然后逐步扩大信用信息库的涵盖范围,使其成为覆盖全县各类企业的信息平台。在搞好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改善银企关系。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

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社会服务。整合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培育一批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如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经济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证券与产权交易等,形成一批优秀的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走向国内外大市场铺设通道。

(三)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促进产业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形成。

目前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有着自身的先天优势,既有丰富磷、煤、铜等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及名优特农产品,又有工业园的大量闲置资产,这些都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和基础条件。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好园区,推进民营企业分类向工业园区聚集,真正实现将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是要根据我县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制订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要在进行充分科学分析基础上,建立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规划和专题规划,突出搞好工业园区规划。要增强规划的严肃性,项目的引进或企业入园都必须依据规划进行科学论证,杜绝在园区建设上和企业入园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将民营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二是工业园区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联盟互助,联合发展。在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尽快改变企业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局面。要大力支持以民营企业集群发展为导向的园区建设模式,通过政府的整体规划、政策倾斜,促进园区内民营企业在专业技术、配套生产、市场开拓方面的协作。促进我县民营企业结成“联合舰队”,在技术开发共享、流动资金拆借、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市场调查分析、网络营销、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建立紧密的联盟互助体系。实现企业优势互补,缩短创新周期,提高研发成功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和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通过财政投入的引导,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活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体,成为我县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力量。县政府制定对民营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申请授权专利的予以一定的扶持。支持民营企业创名牌,对已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称号的民营企业,政府给予重奖,并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二是大力推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民营企业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道路。民营企业只有顺应了结构调整的要求和调整的规律,才能保证以后的健康发展。

三是指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加大对民营企业主进行培训力度,通过培养和引进壮大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适时引导和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多元、开放的企业产权结构。指导建立公司制的民营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