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地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7 03:32:00
导语:中低产田地管理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低产田地改造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政协年的工作安排,年5月10日至14日,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烟草公司等部门的政协委员、负责人、专家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到、两县对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分别深入到村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年调查统计数据,全市现有耕地1088.02万亩,其中:水田174.21万亩(平田18.92万亩、梯田155.29万亩);望天田34.8万亩;旱地877.08万亩(平地3.54万亩、坡地317.1万亩、梯地34.51万亩、轮歇地521.93万亩)。目前有905.61万亩属中低产田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3.23%。
长期以来,市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着力实施山、水、田、林、路、村镇统筹规划与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始终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八五”到“十五”三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实施中,通过以工代赈、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稳产农田地建设、农田整治等多个项目的实施,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年亩产粮食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189.7万亩(农民人均0.7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7.43%,高稳产水田88.92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42.5%;高稳产旱地100.78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11.5%。年初,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了从年起到2020年,举全市之力再完成15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目标,并把建设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区),从此拉开了新一轮大干农田基本建设的序幕。
二、年完成情况
年度,全市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地18.635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21246.55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19083.62万元,其他资金2409.93万元)。截止年4月底,全市共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面积14.875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79.82%,完成投资21493.55万元,占到位资金的98.13%。项目共完成土地平整4.005万亩,坡改梯2.38万亩,建设取水坝29座,实施1万立方米以下蓄水工程560件3.13万立方米,铺设田间管网798.76公里,建设田间排灌沟渠461.11公里(其中三面光衬砌321.01公里),田间道路335.22公里,实施生物农艺措施配套10.97万亩。项目涉及发改、农业、国土、水务、农业综合开发、烟草等部门。
三、主要做法
(一)科学指导,合理规划。为确保中低产田地目标任务的如期顺利完成,按照“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整合资金、连片建设、效益优先”的原则,市中低改办在各县(区)规划的基础上,汇编了《市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年—2020年)》,并于年10月通过省级评审。全市规划改造面积150万亩,总投资177921.08万元,规划改造的499个项目列入省级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库,保证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5.4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3.24万亩,全市高稳产农田地可达到340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大大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加强对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领导,市成立了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协调领导小组,由一名政府副市长当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水务局、农业局、烟草专买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市政府一名副秘书长为副组长,相关13个单位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办公室内设综合科、项目技术科、计划财务科三个职能科室,并明确了各科室工作职责,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日常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均参照市级格局,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配合协调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开展,形成了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和责任落实“三位一体”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县两级还专门安排了147万元工作经费,确保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采取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相关政策和好处,提高群众认知度,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发动更多的群众投入到中低产田地改造中来。同时,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大力宣传和普及推广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技术,不断提高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技术和水平,努力营造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浓厚氛围,激发各方面参与、支持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积极性。
(四)示范带动,全力推进。各县(区)根据坝区、山区、半山区的不同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原则,合理安排中低改示范样板。年除县仅建设一个山区示范样板外,其他县(区)均分别实施了一个坝区和一个山区示范样板建设,全市共建设示样示范19个3.98万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密切协调、通力合作,把任务落实到地块、人员,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艺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全力打造示范样板,对全面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五)依托水源,高标准建设。坚持以山区、半山区为重点,制定统一的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标准,对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三种类型进行分类实施。充分发挥各地水库、坝塘的优势,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培肥地力建设为基础,坚持田、水、路配套,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做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有的地方还把沟渠建设和小水窖建设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水源问题。坚持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桔杆还田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壤改良及地力建设工程,大力提高田地的产生能力。
(六)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合同管理制,公开招投标制,并向群众进行公示,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严格计划管理,按下达的年度计划,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级监督、检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工程完工后,须经检查验收合格才给予报账。三是严格资金管理,按照《农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实行“三专一单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人负责、单独列支,并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资金。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资金运作规范、安全,工程质量有了保障。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通过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使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好处,逐步改变了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科学种田,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夯实了农业基础。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抗灾能力,尤其是在今年的特大旱灾中效果更加明显。
(三)提高了耕地产出能力。通过改造的耕地,亩均增产50到85公斤左右,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防水固土、固肥得到增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同时,也为推广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
五、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各县(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但有的县(区)思想认识不到位,抽调的工作人员到位率低,工作效率不高。部分县(区)存在经费不落实、督促检查不得力的情况。有的地方宣传发动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群众认知度和参与度偏低,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快速推进。
二是项目整合难度较大。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不同,项目分散在发改、国土、农业、水利、财政、烟草等多个部门,在建设内容、建设标准、项目管理标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各部门资金补助标准高低不一,高的达到每亩1600元,低的不足300元,加之各部门计划下达时间不统一,给整合项目和资金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后期管理有待加强。有的地方在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交付使用后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落实,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工程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生物农艺措施投入不足。注重改形和水、路等配套工程设施建设,但对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生物农艺措施配套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要达到“当年改造、当年种植、当年见效”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六、建议
(一)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时间跨度大,任务繁重,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抽调精干力量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保持相对稳定,切实搞好中低产田地改造跟踪检查、指导服务、统计汇总和考核验收等工作。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对各县(区)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安排建设项目、下达补助资金和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管理,整合项目。尽快研究制定《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统计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以规划为龙头,整合项目,认真编制一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强部门协调,加大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使其形成合力。积极引导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加快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多渠道融资,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全力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
(三)科学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更好的指导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应按照“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整合资金,连片建设,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处理好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关系,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前推进。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结合我市98%以上是山区,集中连片的田块、地块较少,项目立项没有优势的实际,在项目立项时酌情放宽立项条件,使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能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山区落户。二是始终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田内田外相结合,以田内为主;治水、改土、增肥、良种、良法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改善水利条件为主的原则,综合运用“治水、改土、增肥、良种、良法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理中低产田,加大中低产田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等工作力度,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善农田理化性状,倡导用地养地结合,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
(五)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典型引导、进村入户送政策和组织主战场等活动,为群众算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笔账,充分激发广大群众改造家乡面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要求,依法依规合理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建设、筹资、投劳、运行、管护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中低产田改造中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普及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着力提高中低产田地改造水平和实效,及时宣传报道中低产田地改造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推动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
- 上一篇:机关干部作风提升工作汇报
- 下一篇:领导在农民富腰包工程交流会的讲话稿